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 1
一、形成背景 2
二、形成过程 6
三、理论关联 10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 26
一、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维度 27
二、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特点 36
三、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4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历史发展 44
一、列宁的民生思想 44
二、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民生思想 55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理论特征 86
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民生思想的比较 86
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比较 97
三、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比较 107
四、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特征 114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 11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求理论 119
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124
三、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142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价值审视 149
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实践价值 149
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理论价值 155
三、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历史价值 169
第七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民生实践 178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特征 179
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与民生建设的成就 181
三、苏联经济与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86
四、苏联民生问题的危害 195
第八章 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民生实践 199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的民生实践 228
一、毛泽东的民生理论与实践 228
二、邓小平的民生理论及实践 237
三、江泽民的民生理论与实践 244
四、胡锦涛的民生理论及其实践 251
五、21世纪中国的民生展望 261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实践的启示 266
一、必须重视普通大众的民生 266
二、必须着力加强民生工程的经济保障 274
三、必须加快推动民生工程的政治建设 281
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民生建设的主体作用 286
第十一章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民生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决方案 292
一、就业问题 293
二、教育问题 296
三、医疗问题 302
四、住房问题 308
五、社会保障问题 313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