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1
一、选题的缘起 1
二、选题的意义 4
第二节 文献综述 7
一、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综述 7
二、对留守女童的研究综述 21
三、对歧视的研究综述 23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30
一、儿童 30
二、留守儿童 31
三、社会歧视 32
第四节 研究设计 34
一、主要研究内容 34
二、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 36
三、研究框架 38
四、实证研究地点的介绍 39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要突破的难题 46
一、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6
二、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47
第二章 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女童的状况 49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女童的基本状况 50
一、留守女童的生活状况 50
二、留守女童的学习状况 58
三、留守女童的心理状况 61
四、留守女童的安全状况 63
五、留守女童的社会化状况 67
第二节 边疆民族地区学龄前留守女童的状况 72
一、学龄前留守女童的基本情况 72
二、学龄前留守女童与父母 74
第三节 边疆民族地区辍学留守女童的状况 77
一、留守女童辍学的原因分析 77
二、留守女童辍学后的道路选择 81
三、复学与再度辍学 84
第三章 从家庭结构上看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87
第一节 留守女童的家庭结构 88
一、父母双方外出务工 89
二、父母单方外出务工 91
第二节 对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95
一、来自家庭以外的歧视 95
二、来自家庭内部的歧视 103
三、留守女童的自我歧视 110
第三节 对父母单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112
一、单亲外出务工家庭中留守女童的特点 113
二、单亲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女童的家族内歧视 115
三、单亲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女童的家族外歧视 120
第四章 从流动性上看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123
第一节 流动着的留守女童 124
一、曾经流动的留守女童 125
二、从流动儿童变为留守儿童 128
第二节 曾经流动的留守女童所遭受的歧视 132
一、身份歧视 132
二、地域歧视 136
三、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的实质分析 140
第三节 作为歧视施动者的曾经流动的留守女童 142
一、对一直留守的留守儿童的歧视 142
二、对非留守儿童的歧视 144
第五章 从民族地域特征看留守女童的社会歧视 147
第一节 禄劝县各民族留守女童分类 147
第二节 对少数民族留守女童的歧视 148
一、对少数民族留守女童的经济歧视 149
二、对少数民族留守女童的文化歧视 150
第三节 边疆民族地区汉族留守女童 162
一、边疆地域、文化等对汉族留守女童的影响 162
二、家庭的经济情况的转变 164
第六章 理论总结和对策思考 167
第一节 留守女童社会歧视的产生 169
一、留守女童——贫困的产物 169
二、留守女童社会歧视产生的制度与观念的因素 171
三、留守女童社会歧视产生的经济因素 173
第二节 反歧视社会网络的构建 177
一、反歧视的政策、制度的建立 178
二、从社会层面入手构建反歧视的社会网络 180
三、从文化层面入手构建反歧视的社会网络 187
四、建设留守女童健康的人格体系 192
第三节 反歧视社会网络构建的经济和理论基础 195
一、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反歧视社会网络的构建 195
二、反歧视社会网络构建的理论视角 198
三、反歧视社会网络的构建——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 201
参考文献 203
附录 219
后记 225
图1-1 研究框架 40
表1-1 云南三村学龄前留守女童情况 42
表1-2 禄劝县四所中、小学留守儿童、留守女童情况 43
表2-1 云南三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 51
表2-2 云南三村学龄前留守女童的监护人情况 53
表2-3 云南三村在校留守女童的学习成绩变化情况 58
表2 4 云南三村留守女童与留守男童及非留守儿童心理情况对比 61
表2-5 云南三村学龄前留守女童情况 72
表3-1 我国家庭人口规模 88
表3-2 禄劝县九龙乡中学留守女童情况 101
表3-3 云南三村单亲外出务工留守女童家庭情况:父亲单方外出务工统计 113
表3-4 云南三村单亲外出务工留守女童家庭情况:母亲单方外出务工统计 113
表5-1 云南三村少数民族留守女童情况 147
图6-1 反歧视社会网络的构建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