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一、古代儒学教育 1
二、近代国民教育 3
三、新中国全民教育 4
(一)探索调整阶段 4
(二)“文化大革命”阶段 6
(三)恢复发展阶段 7
大事记 15
第一编 古近代教育 43
第一章 清代以前的教育 45
第一节 宋代前的教育 45
第二节 元代教育 48
第三节 明清教育 50
一、明代教育 50
二、清代教育 52
三、选举考试 57
(一)科举取士 57
(二)学校贡举 72
(三)制科取士 91
第四节 清末教育变革 91
一、清末新学制 91
二、兴办新式学堂 92
第五节 私塾教育 95
第二章 民国教育 100
第一节 学制改革 100
第二节 教育发展 102
一、国民教育 102
(一)小学教育 103
(二)中学教育 107
二、师范教育 110
三、社会教育 113
四、会考与升学 113
第三节 教育经费 121
一、教育经费 121
二、捐资兴学 122
第四节 反抗黑暗统治和投笔西进 122
第二编 现代教育(甲) 125
第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127
第一节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1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实施 128
一、改革中小学教育 128
二、建立工农业余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130
三、开办农职业中学 131
四、两种教育方式的实施 13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冲击 132
第四节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33
一、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133
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133
三、建立成人培训制度 134
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134
五、构建新的办学体系 135
第五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5
一、德育 135
二、智育 137
三、体育卫生 138
四、劳动教育 139
第二章 教育行政机构 143
第一节 教育局机构设置 148
一、行政机构 148
二、事业机构 149
三、派驻机构 150
第二节 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 152
第三节 学区 153
第三章 教育系统的党群组织 204
第一节 教育系统的政党组织 204
一、中国共产党教育总支部 204
二、民主党派 207
(一)中国民主同盟 207
(二)中国农工民主党 210
第二节 教育系统的群众组织 211
一、教育工会 211
二、教育系统的学生组织 214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14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 215
(三)学生会 215
第三编 现代教育(乙) 217
第一章 学前教育 21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19
第二节 学前教育管理 221
第三节 幼儿园 226
第二章 义务教育 232
第一节 小学教育 239
一、发展概况 239
(一)学校设置 239
(二)学制及课程 245
二、完全小学 252
三、教学点 308
四、特殊教育 312
第二节 九年制学校 340
第三节 初中教育 359
一、发展概况 359
(一)学校设置 359
(二)学制及课程 361
二、独立初级中学 367
第三章 高中阶段教育 400
第一节 普通高中教育 400
一、发展概况 400
(一)学校设置 400
(二)学制及课程 404
二、普通完全中学 411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431
一、发展概况 431
二、陇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439
三、部门办职业技术学校 448
第四章 社会力量办学 452
第一节 民办幼儿园 452
第二节 陇西县育才中学 454
第四编 现代教育(丙) 457
第一章 中等师范教育 45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59
第二节 学制及课程 459
第三节 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 461
第二章 成人教育 46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66
第二节 农民教育 467
第三节 职工教育 469
第四节 自学考试 470
第三章 电化教育 47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72
第二节 电教活动及设备 472
第三节 电视大、中专教育 473
一、广播电视大学 473
二、卫电中专(中师) 474
第四节 陇西教育电视台 475
第四章 教育教学研究和督导 476
第一节 教育教学研究 476
一、教育教学研究机构 476
二、各学科教学研究会 477
三、教研活动及成果 482
(一)教研活动 482
(二)教研成果 488
第二节 教育教学督导 564
第五章 教育教学改革 567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改革 567
一、学制改革 567
二、课程和教材改革 568
第二节 管理体制与方法改革 569
一、管理体制改革 569
二、管理方法改革 570
第三节 教学方法改革 574
第四节 考试制度改革 577
一、校内考试和毕业会考 577
二、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579
三、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580
第五编 现代教育(丁) 675
第一章 教师和学生 677
第一节 教师 677
一、教师队伍的变化 680
二、教师的任用与管理 684
(一)教师的任用 684
(二)教师的管理 685
三、教师的培训与进修 689
(一)教师的早期培训 689
(二)教师的学历进修 690
(三)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 691
四、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694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694
(二)教师的待遇 696
五、民请教师 825
第二节 学生 828
第二章 教育经费和项目建设 867
第一节 教育经费 867
一、财政投入 867
二、学杂费的收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 871
三、勤工俭学 873
四、教育事业费附加 873
五、教育捐资 875
(一)捐资助学 875
(二)资助贫困大学生联络协会 885
第二节 项目工程 888
一、土建项目工程 888
二、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工程 900
第三节“西部助学”工程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921
一、“西部助学”工程 921
二、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921
第六编 教育人物和文献辑录 923
第一章 教育人物 925
第一节 人物简介 925
一、历史人物 925
二、当代教育管理工作者 929
三、当代教育工作者 940
第二节 人物简录 964
第三节 百年教育世家 977
第二章 教育文献 986
第一节 历史文献 986
一、重修巩昌府学宫铭并序 986
二、巩昌府修学碑记 987
三、崇羲书院碑记 988
四、巩昌府迁学记 989
五、新修巩昌府陇西县儒学记 991
六、巩昌府迁学碑记 992
七、新建陇西县学宫碑记 993
八、南安书院碑 994
九、创设襄武书院碑 995
十、重建巩昌府学宫碑 996
十一、重建南安书院碑记 997
十二、建修陇西师范高等两学堂碑记 998
第二节 现代文献 999
一、中共陇西县委陇西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999
二、中共陇西县委陇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1009
三、陇西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 1015
四、陇西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区管理工作的意见 1023
五、陇西县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1029
六、学校领导班子民主决策议事规则 1034
七、陇西县“普九”之路回眸与展望 1035
八、解读“陇西教育现象” 1041
九、陇西一中新校区建设 1047
十、陇西二中再生的艰难历程 1051
后记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