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技术概述 1
二、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历史及发展 1
上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基础 9
第一章 造血及造血调控 9
第一节 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 9
一、造血器官 9
二、造血微环境 13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长发育 15
一、造血干/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15
二、血细胞的发育及命名 18
三、血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 20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结构与功能 26
一、红细胞系统 26
二、粒细胞系统 27
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8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 28
五、巨核细胞系统 29
第四节 造血调控 29
一、造血的基因调控 29
二、造血的体液调控 30
第五节 血细胞凋亡与自噬 33
一、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概念与特征 33
二、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基因调控 35
三、细胞凋亡与自噬的生物学意义 36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 39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39
一、血管壁的结构 39
二、血管的止血作用 40
第二节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43
一、血小板的结构 43
二、血小板的活化 46
三、血小板的代谢 48
四、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49
第三节 血液凝固 51
一、凝血因子的性质 51
二、凝血因子的功能 53
三、凝血机制 55
第四节 抗凝血系统 57
一、抗凝血酶 57
二、蛋白C系统 58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59
四、蛋白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60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61
一、纤溶系统的成分及功能 61
二、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 63
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65
第六节 血栓形成 65
一、血栓分类 65
二、血栓形成机制 65
中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69
第三章 造血检验技术 69
第一节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69
一、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70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82
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83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92
一、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93
二、酯酶染色 96
三、过碘酸-希夫反应 103
四、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105
五、铁染色 107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验 110
一、骨髓活检的适应证 110
二、骨髓活检的临床应用 110
第四节 血细胞培养技术 113
一、细胞培养设备和器材 113
二、培养基 114
三、细胞培养技术 116
四、常用血细胞培养技术 117
第五节 血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技术 120
一、荧光显微镜计数 121
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 121
三、流式细胞分析 121
第六节 血细胞染色体检验 129
一、染色体检验技术 129
二、临床应用 132
第七节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 136
一、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136
二、临床应用及评价 139
第四章 红细胞检验技术 144
第一节 溶血的一般检验 144
一、红细胞寿命测定 145
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145
三、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146
四、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 146
五、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147
第二节 铁代谢检验 147
一、血清铁测定 148
二、血清铁蛋白测定 148
三、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149
四、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150
五、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150
第三节 叶酸、维生素B12测定 151
一、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 151
二、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152
三、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152
四、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153
第四节 红细胞膜缺陷检验 153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53
二、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154
三、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154
四、高渗冷溶血试验 155
五、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 155
六、伊红-5-马来酰亚胺结合试验 155
七、红细胞膜蛋白基因检测 156
第五节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156
一、G-6-PD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156
二、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157
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157
四、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158
五、谷胱甘肽还原酶缺陷检测 158
六、G-6-PD基因检测 158
第六节 免疫溶血性贫血检验 159
一、抗球蛋白试验 159
二、冷凝集素试验 160
三、冷热溶血试验 160
第七节 血红蛋白异常检验 160
一、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160
二、HbF酸洗脱法检测 161
三、红细胞包涵体试验 161
四、异丙醇沉淀试验 161
五、血红蛋白电泳 162
六、PCR技术检测血红蛋白基因 165
第八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有关检验 165
一、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165
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166
三、蔗糖溶血试验 166
四、CD55和CD59检测 166
五、血细胞Flaer测定分析 167
第九节 卟啉病有关检验 169
一、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 169
二、锌原卟啉检测 170
三、尿卟啉检测 170
第五章 白细胞检验技术 172
第一节 白细胞功能检验 172
一、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功能检查 172
二、粒细胞动力学检验 174
三、淋巴细胞功能检查 177
第二节 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 177
一、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技术 178
二、MRL检测的临床意义 179
第六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检验技术 181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与计数 181
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 182
二、造血干细胞计数 182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植入效果的检验 183
一、植入状态的检验 183
二、嵌合体检验 184
第七章 血栓与止血疾病检验技术 186
第一节 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 187
一、出血时间测定 187
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187
三、血浆内皮素-1 189
四、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189
五、血浆6-酮-前列环素F1α和去甲基6-酮-前列环素F1 α 190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190
一、血小板黏附试验 190
二、血小板聚集试验 191
三、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 193
四、血小板活化分析 194
五、血小板自身抗体 195
六、血小板生存时间 196
七、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 196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197
一、全血凝固时间测定 197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197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199
四、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199
五、血浆纤维蛋白原 200
六、血浆组织因子测定 200
七、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201
八、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201
九、凝血因子ⅩⅢ检测 202
十、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检测 203
第四节 血栓弹力图仪 204
第五节 抗凝系统检验 206
一、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 206
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209
第六节 纤溶活性检验 210
一、纤溶有关组分检测 211
二、纤溶降解产物检测 213
第七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 215
一、全血黏度 216
二、血浆黏度 217
三、红细胞变形性 217
下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应用 219
第八章 红细胞疾病应用 219
第一节 红细胞疾病概述 219
一、贫血的分类 219
二、贫血的临床表现 221
三、贫血的实验室一般检查 222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 223
第三节 巨幼细胞贫血 228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232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 235
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235
二、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 236
三、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 236
四、常见溶血性贫血及实验室检查 238
第六节 血红蛋白病 245
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46
二、异常血红蛋白病 247
第七节 外来肿瘤细胞浸润骨髓所致贫血 248
一、神经母细胞瘤浸润骨髓 249
二、淋巴瘤细胞浸润骨髓 250
三、其他恶性实体瘤/癌细胞浸润骨髓 250
第九章 白细胞疾病应用 253
第一节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概述 253
一、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分型 254
二、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临床特征 260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260
一、急性白血病概述 260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 265
三、前驱型淋巴细胞肿瘤(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276
四、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279
第三节 其他淋巴细胞系统恶性肿瘤 280
一、淋巴瘤 280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285
三、多毛细胞白血病 286
四、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287
五、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288
六、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289
第四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90
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 291
二、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 292
三、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 293
四、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294
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孤立5q缺失 295
第五节 骨髓增殖性肿瘤 295
一、慢性髓细胞白血病,BCR-ABL1阳性 295
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98
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99
四、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300
五、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 302
第六节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 303
一、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303
二、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BCR-4BL1阴性 304
三、幼年型粒-单细胞白血病 305
第七节 浆细胞肿瘤 306
一、多发性骨髓瘤 306
二、浆细胞白血病 308
三、意义未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309
第八节 其他白细胞疾病 310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症 310
二、类白血病反应 311
三、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 312
四、脾功能亢进 314
五、类脂质沉积病 315
六、噬血细胞综合征 317
第十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应用 321
第一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321
一、出血性疾病 321
二、血栓性疾病 324
第二节 常见出血性疾病及检验 325
一、过敏性紫癜 325
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26
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27
四、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疾病 327
五、血友病 329
六、血管性血友病 330
七、肝病所致的凝血障碍 332
八、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 333
九、获得性抗凝物质增多 334
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35
第三节 常见血栓性疾病及检验 337
一、急性心肌梗死 337
二、脑梗死 337
三、肺栓塞与肺梗死 338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 338
五、血栓前状态 339
六、易栓症 340
第四节 抗血栓和溶栓治疗监测 342
一、抗凝治疗的监测 342
二、溶栓治疗的监测 343
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 344
附录 血液学检验常用检查参考区间 345
参考文献 354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