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
第2章 内弹道性能试验 13
2.1概述 13
2.2关于膛内时期火药气体压力 13
2.2.1膛内时期火药气体压力与其质量密度和温度的关系 13
2.2.2膛内时期火药气体压力时间曲线变化规律 15
2.3实际测试得到的弹底与膛底压力的关系 18
2.3.1火药气体本身具有的压力 18
2.3.2实际测试时得到的火药气体压力 19
2.4采用微波干涉仪测量弹底与膛底火药气体压力的新方法 29
2.4.1微波干涉仪测量弹底与膛底火药气体压力的分析 29
2.4.2微波干涉仪测得的弹底与膛底火药气体压力一致性检验 32
2.5火炮弹丸初速测量误差 34
2.5.1减小测量误差的意义 34
2.5.2对火炮弹丸初速测量误差的分析 35
2.6后坐动量大小在强装药中的应用 38
2.6.1强装药及其使用的要求 38
2.6.2选配与使用强装药的原则 40
2.7火炮系统内弹道性能设计指标给出原则 43
2.7.1某坦克炮内弹道性能规定值和实际试验结果的分析 44
2.7.2改变初速对后效期结束后坐部分具有的最大自由后坐动能的影响 49
2.8加药法强装药对火炮受力影响的分析 52
2.8.1加药法与保温法获得强装药对火炮受力的影响 52
2.8.2在火炮身管寿命中期使用加药法强装药对火炮受力的影响 59
2.8.3在火炮身管寿命中期使用加药法强装药可以适当减小弹丸初速 61
本章参考文献 63
第3章 外弹道性能试验 64
3.1概述 64
3.2具有倾向性影响时试验结果平均值计算方法 64
3.2.1具有倾向性影响时试验结果平均值应进行修正计算 64
3.2.2修正计算方法 65
3.2.3不同计算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67
3.2.4计算方法的应用 68
3.2.5考虑倾向性影响时单发命中率的计算方法 72
3.2.6对部队作战使用的影响 74
3.3对火炮弹丸立靶密集度进行综合评定的分析 77
3.3.1立靶密集度的综合评定 77
3.3.2综合评定的原因与原则 77
3.3.3综合评定的应用 82
3.3.4在评定时要区分射表值和战技指标值的关系 84
3.4对火炮校正射击试验方法的分析 85
3.4.1校正射击的目的 85
3.4.2校正界限值的确定 86
3.4.3射弹发数与界限值L的关系 88
3.4.4反常值的确定 90
3.4.5试射靶上立靶密集度值的选取 92
3.4.6试射靶制作时弹道下降量的计算 93
3.4.7校正射击时必须收集和计算的数据 94
本章参考文献 95
第4章 火炮动力学性能试验 97
4.1概述 97
4.2两个小球发生碰撞时的动量守恒问题 97
4.3火炮发射时的动量守恒问题 99
4.3.1膛内时期火药气体具有的压力是系统内力 99
4.3.2膛内时期系统总动量以及后坐部分和弹丸具有动量计算方法 100
4.3.3后效期火药气体使后坐部分获得的动量增量 102
4.3.4后效期结束时后坐部分具有的自由后坐动量 103
4.3.5膛内时期后坐部分和弹丸具有动量的大小 103
4.3.6膛内时期后坐部分获得自由后坐动量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104
4.3.7后效期后坐部分获得自由后坐动量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105
4.4两种火药气体冲量相对变化率计算方法 108
4.4.1传统计算方法 108
4.4.2本书使用的计算方法 109
4.4.3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 111
4.5两种方法计算自由后坐动量与实测值的比较 112
4.5.1两种方法计算滑膛炮自由后坐动量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 112
4.5.2两种方法计算线膛炮不带炮口装置自由后坐动量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 114
4.5.3两种方法计算线膛炮带炮口装置自由后坐动量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 117
4.6自由后坐诸元与运动动能的计算方法 119
4.6.1后坐部分自由后坐诸元的计算新方法 119
4.6.2膛内时期后坐部分自由后坐行程长的计算方法 120
4.6.3后效期后坐部分自由后坐诸元的计算方法 121
4.6.4后坐部分运动动能的计算方法 122
4.7炮口动能与后坐动量对火炮受力影响的分析 125
4.7.1炮口动能大小对火炮总体(炮架)受力的分析 125
4.7.2刚性炮架火炮受力的分析 126
4.7.3火炮总体(炮架)强度试验弹种条件的选择 127
4.7.4炮口动能与后坐动能对火炮受力的比较 128
4.7.5采用后坐动量金属利用系数评价火炮动力学特性方法 132
4.7.6结论与看法 133
4.8无坐力炮原理应用于一般火炮设计时的探讨 134
4.8.1关于减轻火炮设计质量问题 134
4.8.2一般火炮后坐动量(动能)计算方法 135
4.8.3火炮无后坐条件 137
4.8.4 75mm无坐力炮无后坐条件的分析 142
4.8.5某100mm火炮动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的分析 145
4.8.6膨胀波火炮设计原理的分析 150
4.8.7结论与看法 153
4.9后效期火药气体动力学性能的分析 153
4.9.1火药气体喷出炮口临界断面时声速的统计分析 154
4.9.2火药气体从炮口临界断面喷出现象的分析 156
4.9.3滑膛与线膛混合型火炮等效推力喷射速度的计算 157
4.10等效推力喷射速度A的统计结果 159
4.10.1火炮发射时火药气体动力学性能的统计分析 159
4.10.2后效期火药气体等效推力喷射速度的统计计算 160
4.10.3线膛炮和滑膛炮等效推力喷射速度A方差一致性检验 164
4.10.4线膛炮和滑膛炮等效推力喷射速度A平均值一致性检验 165
4.10.5炮口声速的统计与计算 167
4.11带炮口制退器对弹丸初速的影响 167
4.11.1炮口制退器质量的影响 167
4.11.2炮口制退器结构特征对v0值的影响 168
4.12自由后坐车车轮转动对自由后坐性能数据的修正计算方法 169
4.12.1车轮转动对自由后坐参数的影响 169
4.12.2车轮转动对后坐体的平动试验数据的影响 170
4.12.3对几种火炮考虑与不考虑转轮转动影响时计算结果的比较 174
4.13对GHN-155 mm榴弹炮弹道自由后坐试验结果的分析 175
4.13.1问题的提出 175
4.13.2不考虑后坐车车轮转动时自由后坐参数的试验结果 175
4.13.3考虑后坐车车轮转动影响时自由后坐参数的试验结果 176
4.13.4考虑与不考虑后坐车车轮转动时自由后坐参数试验结果的比较 177
本章参考文献 177
第5章 火炮强度与身管寿命试验 179
5.1概述 179
5.2火炮动力试验装置考核火炮强度的可行性分析 180
5.2.1有关采用火炮动力试验装置考核火炮强度 180
5.2.2对反后坐装置的受力分析 181
5.2.3对研制火炮动力试验装置的分析 183
5.2.4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火炮动力试验装置概况 184
5.2.5我国自行研制的火炮动态后坐模拟试验装置 186
5.3提高火炮身管寿命的分析 189
5.3.1火炮身管寿命状况及内弹道特征量的统计与分析 190
5.3.2航空炮身管寿命的特殊情况 193
5.3.3对火炮身管内膛磨损特征的分析 194
5.3.4应开展身管弹道使用寿命和作战使用寿命研究 196
本章参考文献 206
第6章 炮口装置性能试验 207
6.1概述 207
6.2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炮口装置性能计算方法 211
6.2.1炮口装置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212
6.2.2自由后坐时炮口装置能量效率计算方法 215
6.2.3在炮架上射击时炮口装置能量效率计算方法 216
6.3现行炮口装置性能计算方法应用的局限性 218
6.3.1不能准确反映炮口装置本身在后效期具有的动力学性能 218
6.3.2不能在不同弹药(种)上通用 219
6.4炮口装置本身具有的动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计算方法 219
6.4.1后效期炮口装置冲量特性的测试与计算方法 219
6.4.2炮口装置后效期能量效率的测试与计算方法 221
6.5现行方法与本章给出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224
6.5.1同一种火炮发射不同弹药(种)时计算结果的比较 224
6.5.2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火炮炮口装置性能结果的比较 230
6.6在炮架上射击时炮口装置动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计算方法 232
6.6.1带与不带炮口装置火药气体冲量相对变化率计算方法 232
6.6.2后效期炮口装置动力学性能计算方法 237
6.6.3 59式130mm加农炮后效期炮口装置动力学性能计算结果 242
6.7炮口装置能量效率与后坐动量变化率和后效期动量效率的关系 243
6.7.1后效期火药气体推力冲量特征量 243
6.7.2后坐动量变化率λ的定义式(不考虑炮口装置质量影响时) 243
6.7.3火药气体冲量相对变化率的定义式 244
6.7.4炮口装置能量效率的定义式 245
6.7.5炮口装置三个性能特征量(ηE、σ、λ)之间的关系 246
6.7.6火炮后坐动量相对变化率λ的计算方法 248
6.7.7炮口装置能量效率计算的另一种方法 249
6.8枪口制退器在后效期具有的动力学性能计算方法 250
6.8.1 12.7mm高射机枪枪口制退器效率试验结果 250
6.8.2枪口制退器动力学性能计算方法比较 251
6.8.3枪口制退器后效期能量效率计算结果 252
6.9炮口装置后效期动力学性能综述 253
本章参考文献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