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东西方对话的历史语境中重温罗素 1
一、罗素的访华语境:东西方跨文化直接对话的沟通基础 4
二、罗素的访华语境: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全方位还原 10
三、罗素的访华语境:跨文化的“最大公约数”与“不可翻译性” 12
四、罗素的访华语境:跨文化“自我反思”的挑战 16
五、罗素的访华语境:跨文化对话的桥梁设计者与构筑者 21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以来最博学的思想大师 25
一、精彩纷呈的一生 26
二、跨学科与跨文化的一代大哲 33
第二章 终生的中国情结 45
一、与中国不解之缘的“暗结” 45
二、热情的“崇华派”:大哲难忘的中国之恋 58
第三章 罗素与中华文人精英 74
一、罗素与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蒋梦麟 75
二、罗素与胡适、丁文江 81
三、罗素与鲁迅、郭沫若、林语堂、徐志摩、梁实秋 86
四、罗素与赵元任、杨端六 94
五、罗素与其他文人精英 104
第四章 罗素与中华政治精英 112
一、罗素与孙中山、谭延闿 114
二、罗素与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 119
三、罗素与周恩来、张太雷、瞿秋白、恽代英、张国焘 123
四、罗素与张申府 127
第五章 罗素与中华哲学精英 135
一、罗素与梁漱溟 136
二、罗素与张东荪、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李石岑、傅铜 144
三、罗素与张岱年、贺麟 159
四、罗素与洪谦、任华、沈有鼎、王浩 162
五、罗素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方东美 176
六、罗素与其他哲学精英 185
第六章 罗素的重大讲演及其影响 187
一、第一大演讲《哲学问题》 190
二、第二大演讲《心之分析》 202
三、第三大演讲《物之分析》 207
四、第四大演讲《社会结构学》 212
五、第五大演讲“数理逻辑” 217
六、临别讲演“中国的到自由之路” 222
第七章 罗素:一位了解中华文化的大哲 225
一、罗素的中华文化观 226
二、罗素的中国重建观 246
第八章 1920年代中国的“罗素化”与“杜威化” 260
一、“罗素化”与“杜威化”的区别 261
二、“罗素化”与“杜威化”的“失利”与“复兴” 279
第九章 悲情历史的承载:罗素祖孙与中国的不同“对话” 285
一、约翰·罗素:两次鸦片战争的重要决策者 285
二、伯特兰·罗素对鸦片战争的批判 301
第十章 罗素非凡的写作及其著作中译本 305
一、因思想著述和优美写作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哲 305
二、罗素著作中译本的出版概况 310
后记 在大师邀游的历史时空穿越 319
参考文献 323
罗素著作列表 333
罗素有关中国的部分英文文章列表(1919—1927) 337
罗素著作中文译本列表 340
罗素访华大事记 348
罗素生平年表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