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简洪钰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哲学 1

二、哲学基本问题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2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科学 25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7

第一篇 辩证的唯物论 34

第一章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4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 34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36

三、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40

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41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42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42

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44

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意义 47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47

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四者的关系 48

二、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51

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意义 53

第四节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53

一、意识的起源 54

二、意识的本质 60

第五节 客观规律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68

一、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68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69

三、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71

第二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74

第一节 社会存在 74

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关系 74

二、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7

三、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9

四、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82

第二节 社会意识 83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83

二、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和作用 87

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90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93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93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6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98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99

第二篇 唯物的辩证法 104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04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04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04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106

三、辩证联系和系统论 107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09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109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2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114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114

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117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9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22

第一节 矛盾规律 122

一、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122

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12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28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134

一、质、量、度 134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37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40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44

一、肯定和否定 144

二、否定之否定 14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152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55

第一节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 155

一、现象和本质的涵义 156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57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158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 160

一、内容和形式的涵义 160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61

三、反对割裂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 163

第三节 整体和部分的对立统一 164

一、整体和部分的涵义 164

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65

三、反对割裂整体和部分辩证法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167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的对立统一 168

一、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168

二、原因和结果的统一 169

三、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与多样性 170

四、不断总结经验,科学预见未来 171

第五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 172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 173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173

三、反对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两种形而上学观点 174

第六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统一 175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涵义 175

二、对可能性要作具体分析 177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78

四、立足现实、努力争取最好的可能 179

第六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81

第一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181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181

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183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189

第二节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92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93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94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间的关系 197

第三节 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98

一、阶级国家的产生和消亡的规律 199

二、阶级斗争的规律 203

三、社会革命的规律 205

第三篇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09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0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产生是认识史上的革命变革 209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209

二、批判不可知论 211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14

第二节 实践和认识 217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 217

二、实践和认识的对立统一 219

三、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222

四、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30

第三节 真理 232

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 232

二、真理的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 235

三、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38

第四节 思维方法、思维类型、思维方式 240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240

二、思维的类型及特点 243

三、思维活动的多样性 244

四、现代实践的特点与创造性思维 246

第八章 个人和人民群众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248

第一节 人民群众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248

一、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248

二、人民群众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250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253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4

第二节 个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255

一、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的含义 255

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256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261

四、人的本质、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264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 272

第九章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272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272

一、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什么是毛泽东哲学思想 272

二、实事求是体现了毛泽东哲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观点 275

三、实事求是体现了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毛泽东哲学辩证法世界观的基本观点 280

四、实事求是体现了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毛泽东哲学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285

第二节 实事求是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革命作风 290

一、实事求是是科学的思想方法 290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293

三、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作风 298

第三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关系 301

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哲学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发展的历史 301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生命线、胜利线 308

第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邓小平哲学思想 314

第一节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彻底辩证唯物论哲学 314

一、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14

二、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的彻底的辩证唯物论 317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324

第二节 邓小平的以矛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辩证法哲学思想 336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改革辩证法 337

二、全面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辩证关系 347

三、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350

第三节 邓小平的人民为本的唯物史观哲学思想 357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归根结底是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共同富裕 358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要一切依靠人民 362

三、共产党、共产党员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