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神经解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守信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7127301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简单扼要地叙述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发生;第三至第十章,各章开头对相应的神经部位的结构、功能作概要叙述,然后对相关症状及综合征进行细致地分析论述,使读者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书中主要文字叙述部分,并非按往常的系统结构,而按神经综合征为主线,有些结构和疾病内容前后多次出现,做到了前后呼应。书中配有插图620余幅,解剖学数据和资料完全采自国人的调查资料,这对国人疾病的临床诊断特别是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供临床上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医务人员及研究生等阅读参考。

第一章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 1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1

二、神经元和神经胶质 2

(一)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功能 2

1.神经元的胞体 2

2.神经元的突起和神经元的分类 3

3.神经纤维及其兴奋的传导 4

4.神经末梢 9

(二)神经元间的连结及其兴奋的传递 13

1.突触的构造 13

2.突触传递兴奋的原理 13

3.突触的种类 14

(三)神经胶质 15

(四)周围神经的结构和血神经屏障 15

1.周围神经的结构 15

2.血神经屏障 16

三、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17

(一)反射弧 17

1.反射弧的组成 17

2.中间神经元的排列方式及其意义 17

3.反射的种类 19

(二)中枢的兴奋和抑制 19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概述 21

一、神经管的形成和演变 21

(一)神经管的形成 21

(二)神经管的组织分化 21

(三)脑泡的形成和原始分野 23

(四)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主要畸形 25

二、神经嵴的形成和演变 26

第三章 脊髓、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28

一、脊髓的形态、位置和被膜 28

(一)脊髓的外形 28

(二)脊髓的位置及其与脊柱的关系 29

1.脊柱的形态 29

2.脊髓的位置和脊髓节与椎骨的关系 34

(三)脊髓的被膜 35

二、脊神经 37

(一)脊神经根及其病变症状 37

(二)脊神经的分支概况 38

1.脊神经后支 38

2.脊神经前支 39

(三)颈丛及其病变综合征 40

1.颈丛浅支 40

2.颈丛深支 42

3.颈丛交通支 43

(四)臂丛及其病变综合征 43

1.臂丛锁骨上部的分支及其病变综合征 43

2.臂丛锁骨下部的分支及其病变综合征 45

3.臂丛的毗邻及其病变综合征 54

(五)肋间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58

(六)腰丛及其病变综合征 59

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60

2.生殖股神经 60

3.股外侧皮神经 60

4.股神经 60

5.闭孔神经 61

(七)骶丛及其病变综合征 61

1.骶丛的短分支 61

2.骶丛的长分支 63

(八)脊神经对四肢皮肤和肌肉的分布概况 68

1.四肢皮肤的神经分布 68

2.四肢肌的功能、检查法和神经支配 69

3.四肢主要关节运动的肌肉及其神经支配 94

三、内脏神经周围部分 102

(一)内脏运动神经 103

1.交感神经 103

2.副交感神经 109

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比较 109

4.主要内脏的自主神经支配 112

(二)内脏感觉神经 115

(三)某些内脏反射及其病变症状 117

1.立毛反射 117

2.皮肤血管反射 117

3.膀胱反射及其异常 118

4.直肠反射及其异常 122

5.性反射及其异常 123

四、脊髓的内部结构 124

(一)脊髓的灰质核团及其病变综合征 124

1.脊髓前角及其病变综合征 124

2.脊髓后角及其病变综合征 127

3.脊髓侧角及其病变综合征 128

(二)脊髓的白质传导束及其病变综合征 129

1.脊髓上行传导束及其病变综合征 129

2.脊髓下行传导束及其病变综合征 138

3.脊髓各传导束的相互位置关系和脊髓半离断综合征 141

(三)脊髓定位诊断的解剖要点 143

五、脊髓节 143

(一)脊髓节与皮肤节段性分布的关系 143

(二)脊髓节与肌肉节段性分布的关系 146

(三)脊髓节与内脏的节段性神经支配关系 147

(四)脊髓各节段的病变综合征 152

1.脊髓上颈段(颈1~4)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 153

2.脊髓颈膨大(颈5~胸1)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 154

3.脊髓胸段(胸2~12)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 154

4.脊髓腰膨大(腰2~骶2)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 154

5.脊髓圆锥(骶3~尾)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 154

6.马尾综合征及其解剖基础 155

六、脊髓的反射功能和病理反射 156

(一)脊髓的躯体反射 156

1.节段内反射和节段间反射 156

2.牵张反射——深反射和肌张力 157

3.浅反射 159

4.病理反射 161

5.联合运动 163

(二)脊髓的内脏反射 163

(三)脊髓休克期反射变化的原理 163

七、脊髓的血管 164

(一)脊髓的动脉分布及其闭塞综合征 164

1.脊髓动脉的髓外分布状况 164

2.脊髓动脉的髓内分布状况及其闭塞综合征 165

(二)脊髓的静脉回流及其临床意义 166

1.脊髓的静脉 167

2.脊柱的静脉 167

3.脊髓和脊柱静脉与其他静脉的交通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69

第四章 脑干和脑神经 171

一、脑干的一般形态 171

(一)脑干腹侧(前)部的形态 171

(二)脑干背侧(后)部的形态 172

二、脑干的主要传导束及其有关核团 174

(一)脑干内的主要感觉传导束 174

1.薄束核、楔束核和内侧丘系 175

2.脊髓丘脑束 175

(二)脑干内的锥体束 177

1.皮质脊髓束 177

2.皮质核束 179

(三)脑干内的锥体外系传导束 180

1.皮质脑桥小脑束 180

2.红核、黑质和有关传导束 181

3.顶盖和有关传导束 183

4.橄榄核群和有关传导束 183

三、脑神经和脑干的反射功能 184

(一)脑神经核的概况 184

(二)颅底结构及其与脑神经等的关系 187

1.颅前窝 188

2.颅中窝 189

3.颅后窝 189

(三)嗅神经和视神经 189

1.嗅神经 189

2.视神经 190

(四)支配眼肌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 192

1.眼肌及其麻痹症状 192

2.动眼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199

3.滑车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204

4.展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204

5.以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为主的联合病变综合征 207

6.动眼、滑车和展神经的核上联系及其病变综合征 207

(五)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213

1.前庭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213

2.蜗神经(听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220

(六)三叉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223

1.三叉神经及其核下性病变综合征 223

2.三叉神经核群及其核性病变综合征 228

3.三叉神经的核上联系及其病变症状 230

(七)面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231

1.面神经核群和核性病变综合征 231

2.面神经的周围部和核下性病变综合征 233

3.面神经的核上联系和核上性病变综合征 238

(八)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和舌下神经 241

1.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241

2.副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249

3.舌下神经及其病变综合征 251

4.后四对脑神经的联合病变综合征 254

(九)脑干的反射功能 254

1.脑干的深反射 254

2.脑干的浅反射 256

3.脑干的内脏反射——瞳孔反射 257

四、脑干内部结构及其病变综合征 259

(一)延髓的内部结构及其病变综合征 260

1.平锥体交叉部的延髓内部结构 260

2.平丘系交叉部的延髓内部结构 261

3.平橄榄中部的延髓内部结构 262

4.平延髓最上部的延髓内部结构 263

5.橄榄前综合征 263

6.延髓后外侧综合征 264

7.延髓橄榄体综合征 265

8.橄榄后综合征 265

(二)脑桥的内部结构及其病变综合征 266

1.平展神经核和面神经核的脑桥下部结构 266

2.平三叉神经根的脑桥上部结构 267

3.脑桥基底内侧综合征 267

4.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 267

5.脑桥被盖综合征 269

(三)中脑的内部结构及其病变综合征 269

1.平下丘的中脑下部结构 270

2.平上丘的中脑上部结构 270

3.动眼神经交叉性锥体束综合征 271

4.动眼神经交叉性黑质综合征 271

5.动眼神经交叉性红核综合征 273

6.四叠体综合征 273

五、脑干网状结构 274

(一)脑干网状结构的分区和主要核团 275

1.延髓下段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275

2.延髓上段和脑桥下段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277

3.脑桥上段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278

4.中脑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279

5.脑干网状结构主要核团的分群 280

(二)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 281

1.网状结构与脊髓的纤维联系 281

2.网状结构与小脑的纤维联系 282

3.网状结构与间脑的纤维联系 282

4.网状结构与大脑的纤维联系 283

5.网状结构与脑干其他结构的纤维联系 283

(三)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及其病变症状 283

1.脑干网状结构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节作用及其病变综合征 283

2.脑干网状结构对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及其病变综合征 285

3.脑干网状结构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及其病变症状 286

4.脑干网状结构对内分泌腺活动的影响 290

第五章 小脑 291

一、小脑的一般形态、区分和内部结构 291

(一)小脑的区分 291

1.绒球小结叶或古小脑 292

2.前叶和后叶或旧小脑和新小脑 292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293

1.小脑的灰质 293

2.小脑的白质(髓质) 295

二、小脑各部的纤维联系、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296

(一)古小脑的纤维联系、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297

1.古小脑的纤维联系 297

2.古小脑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298

(二)旧小脑的纤维联系、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299

1.旧小脑的纤维联系 299

2.旧小脑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01

(三)新小脑的纤维联系、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01

1.新小脑的纤维联系 301

2.新小脑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03

三、小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305

(一)小脑病变的症状及体征 305

1.共济失调 305

2.平衡障碍(躯干性共济失调) 306

3.肌张力减低 307

4.动作性震颤(意向性震颤) 307

5.语言障碍(断裂性或吟诗状语言) 307

6.眼球震颤 307

7.低估重量 307

8.肌阵挛 307

(二)小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307

1.小脑蚓部病变的定位诊断 307

2.小脑半球病变的定位诊断 308

3.小脑脚病变的定位诊断 309

第六章 间脑 310

一、背侧丘脑 311

(一)背侧丘脑的核团 312

1.前核群 312

2.内侧核群 312

3.外侧核群 314

4.髓板内核群 316

5.后核群 316

(二)背侧丘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316

1.古丘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316

2.旧丘脑和新丘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317

(三)丘脑综合征 318

1.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318

2.对侧面部表情障碍 318

3.对侧半身不自主运动 318

4.对侧半身小脑性共济失调 318

二、上丘脑 318

(一)缰核 318

(二)丘脑髓纹 319

(三)松果体 319

三、底丘脑 319

(一)底丘脑核 320

(二)豆核束和豆核襻 320

(三)丘脑束 321

(四)被盖区或红核前区 321

(五)未定带 321

四、下丘脑 321

(一)下丘脑的核团 321

1.下丘脑外侧区 321

2.下丘脑内侧区 321

(二)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324

1.下丘脑的传入纤维 325

2.下丘脑的传出纤维 325

(三)下丘脑的功能及其病变综合征 326

1.内脏活动的调节及其障碍 326

2.体温的调节及其障碍 327

3.进食的调节及其障碍 327

4.睡眠的调节及其障碍 328

5.脑垂体的调节及其障碍 328

第七章 端脑和传导路 333

一、大脑半球的一般形态结构 333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333

(二)大脑半球的构造 336

1.基底神经核(基底神经节) 336

2.大脑半球的髓质 337

3.大脑皮质 339

4.大脑的不对称性及优势半球 343

二、额叶皮质和运动传导路 345

(一)额叶皮质的主要沟回、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45

1.额叶皮质的主要沟回 345

2.额叶皮质的主要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45

(二)锥体系及其病变综合征 349

1.锥体系的传导径路 349

2.锥体系各部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综合征 350

(三)锥体外系及其病变综合征 353

1.新纹状体-苍白球系的组成和纤维联系 354

2.纹状体苍白球系各部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56

三、枕叶皮质和视觉传导路 358

(一)枕叶皮质的主要沟回、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58

1.枕叶皮质的主要沟回 358

2.枕叶皮质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58

(二)视觉传导路及其病变综合征 360

1.视觉路的传导径路 360

2.视觉传导路各部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综合征 361

四、颞叶皮质和听觉传导路 368

(一)颞叶皮质的主要沟回、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68

1.第一听皮质 368

2.前庭感受区(22区) 369

3.听反射性头眼转动区(侧视中枢,22区) 369

4.听感觉性语言区(42区) 369

5.语言形成区(37区) 369

6.颞前区及外侧区(20、21和38区) 369

7.嗅觉中枢 369

8.锥体外系皮质区 369

(二)听觉传导路及其病变综合征 369

五、顶叶皮质和感觉传导路 371

(一)顶叶皮质的主要沟回、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71

1.顶叶皮质的主要沟回 371

2.顶叶皮质的功能和病变综合征 371

(二)感觉传导路及其病变综合征 373

1.感觉传导路 373

2.感觉传导路各部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综合征 376

六、边缘系统和内脏传导路 380

(一)边缘系统的形态结构 380

1.边缘系统的皮质部 380

2.边缘系统的皮质下部 383

3.边缘系统各部间的纤维联系 384

(二)边缘系统的功能 387

1.内脏活动的调节 388

2.情绪行为的调节 388

3.参与学习和记忆 388

4.参与觉醒和睡眠 388

(三)内脏感觉传导路 389

1.一般内脏感觉传导路 389

2.嗅觉传导路 390

3.味觉传导路 391

(四)内脏运动传导路 392

第八章 脑膜 393

一、硬脑膜 394

(一)硬脑膜的形态结构 394

1.大脑镰 394

2.小脑慕 394

3.小脑镰 395

4.鞍膈 395

(二)颅腔的分区及常见脑疝的解剖学基础 395

1.小脑幕切迹疝的解剖基础 395

2.枕骨大孔疝的解剖基础 397

(三)硬脑膜的血管 398

1.硬脑膜的动脉 398

2.硬脑膜的静脉 400

(四)硬脑膜的神经及脑膜刺激征 400

1.硬脑膜的神经 400

2.脑膜刺激征的解剖基础 401

二、蛛网膜和软脑膜 401

(一)蛛网膜 401

1.蛛网膜及蛛网膜下隙 401

2.蛛网膜下池 402

3.蛛网膜粒 402

(二)软脑膜 403

三、脑屏障 403

(一)血-脑屏障 403

(二)血-脑脊液屏障 404

(三)脑脊液-脑屏障 404

(四)无脑屏障区 405

第九章 脑血管 406

一、脑的动脉系统 406

(一)脑动脉的起源和脑底动脉环 406

1.颈内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 406

2.椎-基底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 409

3.脑动脉的侧支循环和脑盗血综合征 412

4.脑底动脉环 416

(二)大脑和间脑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 420

1.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周围支(皮质支)及其闭塞综合征 420

2.大脑前、中、后动脉中央支及其闭塞综合征 429

(三)脑干和小脑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 435

1.椎-基底动脉系的分支状况 435

2.延髓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 440

3.脑桥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 441

4.中脑的动脉分布及其闭塞综合征 442

5.小脑的动脉及其闭塞综合征 444

二、脑的静脉系统 446

(一)大脑和间脑的静脉及硬脑膜窦 446

1.大脑和间脑的静脉 446

2.硬膜窦及其病变综合征 450

3.颅内外静脉间的交通关系 454

(二)脑干和小脑的静脉 454

1.脑干的静脉 454

2.小脑的静脉 454

第十章 脑室系统和脑脊液 455

一、脑室系统 455

(一)侧脑室 455

(二)第三脑室 456

(三)中脑水管 458

(四)第四脑室 458

二、脑脊液 459

(一)脑室脉络丛和脑脊液的产生 459

(二)脑脊液的循环径路 460

(三)脑脊液的功能、性状和成分 461

1.脑脊液的功能 461

2.脑脊液的一般性状 461

3.脑脊液的成分 462

主要参考文献 464

英文名词索引 469

中文名词索引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