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振骅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38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货币 1

第一章 货币之性质及机能 1

一 货币之缘起及物物交换制度 1

二 币材之要件 3

三 货币之职能 5

四 货币之定义 6

五 货币制度之沿革 8

六 货币之单位 8

第二章 铸币 10

一 铸币之起因及意义 10

二 铸币之要件 10

三 造币之权 12

四 铸币制度 12

五 铸币费 13

六 磨损货币之改铸 14

第三章 通货及其流通之原则 16

一 通货之定义及种类 16

二 本位货币 16

三 代表货币 18

四 辅币 18

五 信用货币 19

六 强行纸币 20

七 交易媒介之所以有各种之原因 20

八 法币 21

九 葛雷欣之法则 22

第四章 信用 24

一 信用之释义及概念 24

二 信用交易 24

三 信用工具 25

四 信用之基础 26

五 信用与货币之关系 27

六 信用与物价 29

七 信用之利币 30

第五章 复本位制 34

一货币本位之问题 34

二 复本位制之性质 35

三 复本位制之缓和物价之变动 36

四 复本位制之减少汇价之变动 36

五 复本位制之缺点 37

六 万国复本位制 39

七 拉丁货币同盟 41

第六章 跛本位制 43

一 跛本位制之性质 43

二 跛本位制之实例 43

三 跛本位制之所以发生 45

四跛本位制之利弊 45

第七章 单本位制 47

一 单本位制之性质 47

二 世界大战前之金本位制 47

三 世界大战以还之金本位制 49

四 银价之降跌 51

五 银价降跌对于银本位国之影响 56

第八章 金汇兑本位制 59

一 金汇兑本位制之缘起及性质 59

二 金汇兑本位制之发展 60

三 金汇兑本位制施行 60

四 金汇兑本位制与跛本位制之异同 62

五 金汇兑本位制之施行之实例 63

六 金汇兑本位制之优点 64

七 金汇兑本位制之缺点 65

第九章 不兑换纸币本位制 67

一 不兑换纸币之释义及概念 67

二 不兑换纸币之发生 68

三 不兑换纸币之影响 71

甲 对于通货之影响 71

乙 对于物价之影响 72

丙 对于社会财富之分配之影响 76

四 金本位制之恢复 78

五 恢复旧平价之方法 78

六 抵赖纸币之方法 79

七 减低货币之原始金值之方法 80

第十章 银行钞票 81

一 钞票之地位 81

二 通货说与银行说 81

三 钞票之要素 83

四 维持钞票之平价之方法 83

五 钞票之安全之问题 84

六 钞票之伸缩弹性 87

七 钞票之利益 88

第十一章 黄金之移动 90

一 起语 90

二 黄金分配之状况 90

三 黄金移动之原因 92

四 黄金移动之约制 93

第十二章 货币之价值 96

一 货币价值之意义 96

二 货币价值之绝对变动与相对变动 97

三 货币价值变化之测度 98

四 货币价值之决定 101

五 货币数量说 104

六 货币数量说之缺点 105

七 物价变动之何以生有骚扰 108

八 物价变动之影响 109

第十三章 货币改革之提议 111

一 概说 111

二 计表本位制 111

三 劳力时间本位制 114

四 劳工费用本位制 114

五 劳工反效用本位制 115

六 买者剩馀本位制 116

七 补偿主币议 117

八 管理货币说 119

九 约制世界黄金产量说 122

十 约制现金之需要之各计划 124

第十四章 各国币制之简史 127

一 英国 127

二 法国 129

三 德国 133

四 苏俄 136

五 美国 140

六 加拿大 143

七 日本 145

第十五章 中国货币制度 149

一 古代之货币 149

甲 硬币 149

乙 纸币 161

二 现代货币 166

甲 银元 166

乙 银角 168

丙 银两 169

丁铜元 172

戊纸币 174

第十六章 中国币制改革问题 176

一 第一期之改革计划 176

二 精琦之计划 177

三 赫德之计划 179

四 胡维德之奏议 179

五 光绪三十三年度支部之计划 180

六 卫斯林氏之计划 181

七 民国元年币制委员会之报告 183

八 民国七年之金券条例 186

九 经济会议之计划 188

十 甘末尔设计委员会之计划 189

十一 结语 192

第二编 银行 193

第一章 银行之为公共机关 193

一 银行与物质文明之进化 193

二 银行之业务 194

甲 存款 194

乙 放款 195

丙 汇兑 199

丁 发行钞票 200

戊 信托业务 201

己 附属业务 201

三 银行之其他效用 201

四 银行之种类 203

第二章 银行之组织及公共监督 204

一 银行之定义 204

二 创办银行之法律上之手续 205

三 银行之资本 205

四 保证金及公积金 207

五 关于组织银行之其他规定 207

六 银行之管理 208

七 银行之公共监督 209

八 检查之要点 211

九 银行之清算 213

第三章 存款 214

一 存款营业之重要 214

二 存款之来源 214

三 存款通货 215

四 存款之种类 216

甲 往来存款 216

乙 特别往来存款 217

丙 定期存款 218

丁 本票 219

戊 通知存款 220

己 暂时存款 221

五 支票 221

六 存款之利息 222

七 存款帐成本之分析 224

八 存款准备金 226

第四章 放款 228

一 放款之要件 228

二 放款时所宜注意之各点 228

三 以用途为标准之放款之区别 230

四 以抵押为标准之放款之区别 231

五 以期限为标准之放款之区别 233

六 办理放款之手续 236

七 银行信用与物价 238

第五章 贴现及票据 240

一 贴现之意义 240

二 贴现与放款之比较 240

三 贴现交易之手续 242

四 票据 243

五 我国银行贴现业不发达之原因 245

六 贴现利率之效能 247

七 押汇及其办理之手续 249

第六章 信用之分析 251

一 信用调查部 251

二 信用之要素 252

三 财产报告书之各科目之分类 258

四 财产报告书之分析 259

五 各科目之分析 259

六 分析比率 265

第七章 银行与商业之季节及循环变化 270

一 商业之变化 270

二 季节金融 270

三 商业循环之意义及状态 273

四 银行与商业循环之关系 278

第八章 票据交换所 281

一 票据交换之意义 281

二 票据交换所之沿革 282

三 票据交换之手续 283

四 上海之其他清算中心 285

五 票据交换所之效用 286

六 票据交换所之特种业务 287

第九章 国内汇兑 289

一 汇兑之意义 289

二 国内汇兑之起因 290

三 国内汇兑之种类 290

四 国内汇兑之汇费 292

五 国内汇兑汇价变动之原因 293

六 国内汇兑之汇兑契约 294

七 国内汇兑之办理手续 294

八 汇兑差额之处理 296

第十章 国外汇兑 298

一 国外汇兑所用之票据 298

二 汇票之供需 304

三 金本位国家间之汇价 305

四 金本位国与银本位国之汇价 306

五 上海对其他各国汇价之计算 310

六 金本位国与纸币本位国间之汇价 311

七 汇兑之定裁 313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 315

一 中央银行之意义及进展 315

二 准备之维持 317

三 信用之控制 320

四 中央银行与恐慌 322

五 中央银行与政府之关系 323

第十二章 储蓄银行 325

一 储蓄银行之定义及功用 325

二 储蓄银行之起源 326

三 世界各国储蓄银行之分类 327

四 各种储蓄银行之特点 327

五 储蓄存款 330

六 储蓄银行之投资 332

第十三章 投资银行 333

一 投资银行之职务 333

二 商业公司申请投资银行包销证券之利益 333

三 投资银行之发展 334

四 投资银行之组织 335

五 投资银行之工作 335

六 包销 336

七 投资银行之附连职务 338

第十四章 信托公司 339

一 信托公司之定义 339

二 信托公司之发展 340

三 信托公司与个人信托之比较 340

四 个人事务之信托 341

五 公司事务之信托 342

六 信托公司之其他业务 343

第十五章 农业信用机关 345

一 农业信用之性质 345

二 长期农业信用之供源 345

三 长期农业信用机关之种类 346

四 长期农业放款之抵押品 348

五 土地债票 349

六 分期摊还之办法 350

七 短期农业信用机关 350

八 中国农业信用机关之概况 351

第十六章 中国之钱庄 355

一 钱庄之起源 355

二 钱庄之组织 355

三 钱庄之营业 356

四 上海钱业之汇划总会 357

五 钱庄之特长 359

第十七章 各国银行制度 361

一 英国 361

甲 英格兰银行 361

乙 股份银行 369

丙 商人银行 370

丁 票据经纪人及贴现公司 370

戍 其他金融机关 371

二 法国 372

甲 法兰西银行 372

乙 商业银行 375

丙 投资银行 376

丁 土地信用银行 376

戊 合作银行 377

三 德国 378

甲 国家银行 378

乙 信用银行 380

丙 土地信用机关 381

丁 合作银行 382

戊 公共信用机关 383

四 苏俄 384

甲 苏维埃联邦银行 384

乙 股份银行 386

丙 其他金融机关 387

五 美国 388

甲 联邦准备制度 388

乙 商业银行 393

丙 农业金融机关 394

丁 其他金融机关 396

六 加拿大 397

甲 特许银行 397

乙其他金融机关 397

七 日本 399

甲 日本银行 399

乙 特殊银行 401

丙 其他金融机关 401

第十八章 中国银行制度 403

一 中国银行业之沿革 403

二 内国银行 404

甲 中央银行 404

乙 特殊银行 405

丙 商业银行 407

丁 农工银行 408

戊 储蓄银行 408

己 省立银行 409

庚 其他内国金融机关 409

三 外国银行 409

附录 411

银本位带铸造条例 411

银行法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