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您曾经感动过吗? 1
第一章 感动 19
第1节 规则伦理学框架下的底线伦理之困难 19
第2节 道德感动之为道德意识的起点 23
第3节 道德感动是道德哲学的重要范畴 31
第4节 道德感动与儒家伦理的传统 33
第5节 儒家伦理:情感本位的德性伦理 41
第二章 恕道 47
第1节 道德金律的“黄金”地位 47
第2节 基督教道德金律的现代命运 49
第3节 “主体观点”和“他人观点” 53
第4节 道德金律的“真精神” 55
第5节 忠恕之道还是恕忠之道? 58
第6节 “恕道优先”在哲学上的三重优越性 66
第三章 示范 71
第1节 孔汉思与普世伦理的设想 71
第2节 儒家伦理学的本色:规范伦理还是示范伦理? 77
第3节 儒家伦理的“厚”与“薄” 80
第4节 作为示范伦理的儒家伦理 85
第四章 身体 91
第1节 “身体”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基本含义及哲学背景 91
第2节 儒家“身体”哲学的四个核心概念 94
第3节 儒家以身体为基础的“亲近说”“推不出序”吗? 97
第五章 自我 103
第1节 儒家伦理存在论的三个“自我”概念 103
第2节 “一与多”的模式和普遍主义的自我概念 104
第3节 “部分与整体”的模式与有机体主义的自我概念 109
第4节 “此与彼”的模式与“关系性”的自我概念 115
第5节 汉字生成的谱系与系谱学的自我概念 120
第6节 儒家的道德自我生成 127
第六章 本分 134
第1节 理解儒家道德的两种语言方式 134
第2节 作为普遍必然律的道德规范在实践中的两难困境 136
第3节 哈曼关于“应当”说法的四种分类 139
第4节 “道德本分”与德性化育 144
第5节 孔子:无可无不可 147
第6节 道德感动,规范与伦理 149
第七章 孝养 152
第1节 丹尼尔斯/英格莉希的论题 152
第2节 父母对子女与子女对父母在“应该”上真的有不对称性吗? 154
第3节 为什么大张“应该”救小娟? 157
第4节 因为“同意”所以“应该”,还是因为“应该”所以“同意”? 159
第5节 儒家论“孝”之为“立人之本” 162
第6节 儒家关于孝养父母之为人的道德本分的“论证” 167
第八章 解释 175
第1节 庄子的故事和解释学的问题 175
第2节 文本、言谈和书写 177
第3节 狄尔泰的主体解释与结构主义的文本说明 183
第4节 利科的解释概念 189
第5节 文本解释的两个实例 196
第6节 解释的真与真的解释 202
第九章 道理 206
第1节 真理是“发现”还是“临现”? 206
第2节 苏格拉底的诘辩法与追寻真理 209
第3节 “摆事实”与“讲道理” 212
第4节 “讲真理”与“讲道理” 214
第5节 “终极真理”的幻象 215
第6节 “道—理”:讲道与讲理;非—真理 218
第7节 “有几分道理”“很有道理”与“不讲理” 223
第8节 “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斟酌、犹豫、推敲 226
第9节 “讲理”与“讲道理” 228
附录 “孔夫子”:“舶来品”还是“本土货”? 231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