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 5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 6
第四节 研究的布局 8
第二章 文献综述 9
第一节 国内文献 9
一、城中村的概念 9
二、城中村的类型 13
三、城中村的特征 15
四、城中村的形成机制与机理 17
五、城中村的问题与反思 21
六、城中村改造的模式 24
七、城中村改造的困境与出路 25
第二节 国外文献 27
一、都市村庄 28
二、城市蔓延 30
三、城市贫民窟 33
第三节 总结性评论 35
第三章 村庄终结的一般分析 39
第一节 村庄终结的基本理论 39
一、城市化规律 39
二、城乡关系演变 41
三、城乡关系转折 45
四、村庄终结 46
第二节 中国村庄终结的特殊性 48
一、中国村庄终结的多样性 48
二、中国村庄终结的渐进性 50
三、中国村庄终结特殊性的制度根源 54
第四章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机理 57
第一节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城市化背景 57
一、城市数量快速增长 57
二、城市面积快速扩张 58
三、城市化率快速上升 59
四、城市大规模人口流动 60
第二节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经济条件 62
一、城中村出租屋经济 62
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 65
三、城中村集体经济力量 66
第三节 城中村产生和延续的制度根源 68
一、农村集体土地制度 68
二、农村公共管理制度 69
三、农村集体福利制度 70
第四节 城中村产生与延续的制度经济学解析 71
一、制度变迁理论要点 71
二、城中村产生与延续的制度经济学解析 75
第五节 案例研究 79
一、柯子岭村 79
二、登峰村 90
三、基本评价 96
第五章 城中村的经济社会功能与问题本质 98
第一节 城中村的经济社会功能 98
一、城中村与村民收入 98
二、城中村与社区公共产品 100
三、城中村与外来人口居住 102
四、城中村与村民社会转型 103
第二节 城中村问题的本质 104
一、城中村问题的表象 104
二、城中村问题的反思 108
三、城中村问题的本质 111
第六章 城中村改造实证研究 114
第一节 典型城市城中村改造概况 114
一、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概况 114
二、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概况 123
三、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概况 125
四、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概况 126
五、天津市城中村改造概况 127
第二节 典型城市城中村改造比较研究 129
一、典型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共性 129
二、典型城市城中村改造的特点 132
第三节 城中村问卷调查分析 145
一、城中村村民问卷调查 146
二、城中村类型聚类分析 148
第四节 城中村改造的困境 156
一、政府角色不明确 156
二、二元制度改革滞后 157
三、集体经济发展困难 159
第七章 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冲突与博弈分析 163
第一节 城中村改造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冲突 163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要点 163
二、城中村改造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 166
三、城中村改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170
第二节 城中村改造的博弈分析 175
一、博弈分析方法 175
二、城市政府与城中村村民的博弈 177
三、政府、城中村集体与开发商的三方博弈 179
第三节 城中村改造的公众参与机制 187
一、公众参与理论 187
二、城中村改造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188
三、城中村改造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渠道 189
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191
第八章 城中村改造的产权困扰与制度创新 195
第一节 城中村改造的土地产权制度困扰与创新 195
一、城中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195
二、城中村集体土地产权特征 197
三、城中村改造的土地产权困扰 199
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演进 204
五、城中村改造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考 207
第二节 城中村改造的集体经济产权困扰与创新 213
一、城中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沿革 213
二、城中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缺陷 216
三、城中村改造的集体经济产权困扰 218
四、城中村改造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考 220
第九章 深化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启示 226
第一节 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框架 226
一、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目标 226
二、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228
三、城中村改造的标准和条件 229
四、城中村改造的动力机制 230
五、城中村改造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232
第二节 深化城中村改造的制度创新 236
一、深化城中村的土地制度创新 236
二、深化城中村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238
三、深化城中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238
四、深化城中村的村民就业制度创新 240
第三节 城中村改造路径多元化 241
一、根据城中村功能进行个性化改造 241
二、住宅改造与社区发展相结合 242
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中村改造 243
四、确定城中村类型分类治理 245
第四节 其他配套政策措施 246
一、建设城市低收入阶层廉租屋 246
二、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247
三、建立监督和社会评价机制 247
参考文献 249
附录A ____市____区____城中村居民调查问卷 261
附录B ____市城中村调查表 267
后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