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找一个根据 1
一 1938年的武汉 5
二 毛泽东的评论 10
三 周扬的出场 16
四 学者王瑶 24
五 现代文学研究各家 34
六 文学史方案 43
第二章 怎么办 52
一 表态 53
二 展望 59
三 在苍茫大海间 69
四 重编和排序 76
第三章 鲁迅的塑造 85
一 文化转向 88
二 “毛选”与《鲁迅全集》 95
三 “故居”“纪念馆”中的鲁迅 101
四 “鲁学” 109
五 许广平、周作人 116
六 鲁迅与当代 128
第四章 郭沫若之路 134
一 处境和心态 135
二 文化观和历史观 144
三 《蔡文姬》的创作和演出 153
四 政治抒情诗、纪游诗及其他 162
五 “中国歌德”现象之追究 173
六 郭氏思想述略 184
第五章 茅盾、老舍的问题 192
一 茅盾的“矛盾” 194
二 老舍与北京 201
三 茅盾的文艺观 213
四 《茶馆》 223
五 茅盾的批评和批注 230
六 茅盾、老舍之异同 237
第六章 巴金和曹禺的激情 246
一 “我是来学习的” 246
二 巴金水平的滑坡 255
三 “人艺”的舞台 262
四 小说《团圆》叙事的艰难 269
五 《雷雨》的修改 274
六 文学内外的现实 282
第七章 “文革”与晚年的双重变奏 288
一 边缘与闲居 290
二 “大字报”与“牛棚” 298
三 投湖与苟活 304
四 “复出”之后又怎样? 311
五 迟到的《随想录》 315
六 对辞世仪式的解读 321
参考文献 328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