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85
第八章新相的形成——成核过程和晶体生长 385
§Ⅷ-1引言 385
§Ⅷ-2经典的成核过程理论 386
§Ⅷ-3成核过程研究结果 391
§Ⅷ-4晶体生长 394
§Ⅷ-5习题 396
一般参考文献 396
原始参考文献 397
§Ⅸ-1 自稀溶液中吸附非电解质 399
第九章固-液界面——自溶液中的吸附 399
A.吸附等温线 400
B.吸附研究的定性结果——Traube规则 404
C.多层吸附 410
§Ⅸ-2高分子的吸附 411
§Ⅸ-3表面积的测定 416
§Ⅸ-4二元液态体系的吸附 418
A.固体-溶液界面上的吸附 418
B.各种界面吸附之间的联系 423
C.固体-溶液界面上的吸附热 426
§Ⅸ-5电解质的吸附 427
A.Stern层吸附 427
B.从负吸附求表面积 432
C.反离子吸附——离子交换 433
§Ⅸ-6 习题 435
一般参考文献 438
原始参考文献 439
第十章摩擦与润滑——粘附作用 443
§Ⅹ-1 引言 443
§Ⅹ-2不润滑的表面间的摩擦作用 443
A.Amontons定律 443
B.二固体表面间接触的性质 444
C.剪切和犁的作用——Amontons定律的解释 447
D.静摩擦和“粘-滑”摩擦 449
A.用滑道痕迹估计车速 450
§Ⅹ-3摩擦的二种特殊情形 450
B.冰和雪 451
§Ⅹ-4金属的摩擦——氧化膜的影响 453
§Ⅹ-5 非金属间的摩擦 454
A.相对地各向同性的晶体 454
B.层状晶体 454
C.塑料 455
§Ⅹ-6摩擦作用的某些更深一层的情况 456
§Ⅹ-7润滑表面间的摩擦作用 459
A.边界润滑 459
B.边界润滑的机理 462
A.理想的粘附 469
§Ⅹ-8粘附作用 469
B.实际的粘附 470
§Ⅹ-9 习题 472
一般参考文献 474
原始参考文献 474
第十一章润湿、浮选和洗涤 478
§Ⅺ-1 引言 478
§Ⅺ-2润湿 478
A.作为一种接触角现象的润湿作用 478
B.作为一种毛细作用现象的润湿作用 480
§Ⅺ-3防水 481
C.三次采油 481
§Ⅺ-4浮选 483
A.接触角在浮选中的作用 484
B.金属矿物的浮选 488
C.非金属矿物的浮选 491
§Ⅺ-5洗涤 493
A.去污的一般情况 494
B.胶态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495
C.洗涤剂作用的诸因素 499
D.洗涤剂在织物上的吸附 502
E.工业应用中的洗涤剂 502
§Ⅺ-6 习题 503
一般参考文献 505
原始参考文献 506
第十二章乳状液和泡沫 510
§Ⅻ-1引言 510
§Ⅻ-2乳状液——一般性质 511
§Ⅻ-3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513
A.乳状液稳定作用的宏观理论 513
B.特殊的化学和结构效应 515
C.作为乳状液稳定性因素之一的长程力 516
D.固体颗粒对乳状液的稳定作用 519
§Ⅻ-4乳状液的老化和变型 520
A.絮凝和聚沉动力学 521
B.乳状液的变型和破坏 523
§Ⅻ-5自动乳化——胶团或微乳状液 525
§Ⅻ-6亲水-亲油平衡 526
§Ⅻ-7乳状液的实践方面 529
§Ⅻ-8泡沫——泡沫的结构 530
§Ⅻ-9泡沫排水 532
A.单膜的排水 532
B.泡沫的排水 534
§Ⅻ-10泡沫的稳定性 535
§Ⅻ-11 起泡剂和有实际意义的泡沫 538
§Ⅻ-12习题 538
一般参考文献 539
原始参考文献 540
§ⅩⅢ-1引言 544
第十三章固-气界面——一般考虑 544
§ⅩⅢ-2固体的表面积 545
A.表面积的意义 545
B.需要表面自由能或总能量知识的方法 547
C.溶解速度 549
D.从吸附层电势求表面积 550
E.汞孔率计 551
F.估测表面积的其他方法 554
§ⅩⅢ-3固体表面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556
§ⅩⅢ-4 固体-吸附物复合物的性质 556
A.吸附对吸附物性质的影响 557
B.吸附物对吸附剂的影响 563
C.吸附物-吸附剂键 565
§ⅩⅢ-5 习题 565
一般参考文献 566
原始参考文献 567
第十四章气体和蒸气在固体上的吸附 571
§ⅩⅣ-1 引言 571
§ⅩⅣ-2吸附时间 574
§ⅩⅣ-3 Langmuir吸附等温线 575
A.动力学推导 575
B.统计热力学推导 578
C.吸附熵 580
D.侧面相互作用 584
E.Langmuir公式的实验应用 585
§ⅩⅣ-4实验步骤 586
§ⅩⅣ-5 BET和有关的等温线 589
A.BET公式的推导 591
B.BET公式的性质 593
C.BET公式的修正 595
§ⅩⅣ-6基于吸附膜状态方程的等温线 596
A.从吸附等温线得出的膜压力-面积图 596
B.从二维状态方程得出的吸附等温线 597
§ⅩⅣ-7吸附势理论 600
A.Polanyi处理 600
C.基于势随距离变化之假设的等温线 603
B.势理论和二维膜理论之间的相应关系 603
D.极化模型 605
§ⅩⅣ-8比较得自各种多层模型的表面积 607
§ⅩⅣ-9特征等温线和有关概念 610
§ⅩⅣ-10应用于不到单分子层吸附的势理论 612
§ⅩⅣ-11吸附阶梯和相变 616
§ⅩⅣ-12吸附热力学 619
A.理论的考虑 619
B.实验的吸附热和熵 626
§ⅩⅣ-13各种吸附模型的鉴定比较 632
A.Langmuir-BET模型 632
B.二维状态方程处理 633
C.势模型 634
§ⅩⅣ-14不均匀表面上的吸附 636
A.位置能量分布 636
B.不均匀表面上的吸附热力学 644
§ⅩⅣ-15吸附速度 646
§ⅩⅣ-16多孔固体的吸附——滞后现象 646
A.分子筛 647
B.毛细凝结 649
C.微孔分析 655
§ⅩⅣ-17习题 656
原始参考文献 661
一般参考文献 661
第十五章化学吸附和催化 668
§ⅩⅤ-1 引言 668
§ⅩⅤ-2化学吸附——分子的观点 669
A.低能电子衍射结构 669
B.化学吸附品种的光谱 669
C.功函和有关的测定 671
D.闪光脱附 672
§ⅩⅤ-3化学吸附等温线 674
A.可变的吸附热 675
B.位置的影响和吸附物配位数 678
C.吸附热力学 679
A.活化能 680
§ⅩⅤ-4化学吸附动力学 680
B.吸附速度 682
C.脱附速度 685
§ⅩⅤ 5表面流动性 686
§ⅩⅤ-6化学吸附键 688
A.定域键法 689
B.金属 691
C.半导体 694
D.酸碱体系 696
§ⅩⅤ-7多相催化的机理 698
A.吸附或脱附作为决定速度的步骤 698
B.吸附膜中的反应作为决定速度的步骤 699
§ⅩⅤ-8吸附等温线对多相催化动力学的影响 701
A.单分子表面反应 702
B.双分子表面反应 704
C.等温线复杂性的影响 705
§ⅩⅤ-9几个催化反应的机理 705
A.氨的合成 705
B.Fischer-Tropsch型反应 707
C.乙烯加氢 709
D.碳氢化合物的催化裂化和有关反应 710
§ⅩⅤ-10 习题 711
一般参考文献 713
原始参考文献 713
重要人名、公式索引(包括重要定律、理论等)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