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与中国财政 理论与现实 上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寅初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48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一、「一般理论」之轮廓与凯恩斯学派之主张 1

(一)不自愿失业之存在 1

(二)生产投资与储蓄 1

(三)边际消费倾向与资本的边际效能 1

(四)利率政策 1

(五)储蓄者与投资者是两个不同之人 1

(六)公共工程与赤字预算 1

(七)如何达到充分就业(在生产要素流动性甚大之假定下) 1

(八)在极端资本主义的国家分配不均贫富悬殊为恐慌之最大的原因 1

二、凯恩斯的「一般理论」与凯恩斯学派的主张于中国是否适用? 1

(一)中国农村中无所谓自愿失业与不自愿失业之分 1

(二)储蓄者与投资者在中国农村中同是一个人 1

(三)边际消费倾向与资本的边际效能 1

(四)利率政策 1

(五)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与充分就业 1

(六)分配不均贫富悬殊 1

(七)恐慌 1

(八)公共工程 1

(九)赤字预算 1

三、结论 1

第一篇 超然主计与联综组织 1

第一章 预算之编制核定与审议 1

一、预算统制与主计三联制 1

二、预算的编造与统制仰仗于会计统计的地方 2

三、决算的成立亦仰仗于会计与统计 3

四、五种会计与五种预算 4

五、办实物预算亦非有统计不可 5

六、预算问题的讨论集中于下列三点 6

(一)谁编预算(编制预算之权责应谁属)? 7

(甲)主张编制预算之权责应属于主计处 7

(乙)主张编制预算之权责应属于财政部 9

(丙)余的意见 10

(二)何时编预算? 11

(甲)二十六年预算法中所规定的预算编制程序 12

(乙)以上预算编制程序之缺点 13

(丙)编制预算最敏捷的通则 14

(丁)三十七年之修正预算法 15

(戊)假预算 16

第二章 预算之编制核定与审议(续) 18

六、预算问题的讨论集中于下列三点(续) 18

(三)怎样编预算? 18

(甲)我国以往编预算的方法 18

(乙)编制预算需要三种参考资料与五项原则 19

(子)第一项原则——注意预算的弹性 19

(丑)第二项原则——预算与行政计划配合 20

(寅)第三项原则——估计岁入岁出的标准 20

(卯)第四项原则——革除「虚收实支」「实收虚支」及「虚列收支」的弊病 20

(辰)第五项原则——采量入为出呢抑量出为入呢? 22

(丙)入不敷出时预算应如何补救? 25

(子)统筹支配与经费流用 25

(丑)预备金制度 25

(1)第一预备金 26

(2)第二预备金 26

(寅)追加预算 29

(1)追加预算的含义 29

(2)追加预算发生的原因 29

(3)追加预算的流弊 29

(4)公库制与追加预算 30

(5)追加预算之限制 30

(丁)编制预算时如何运用百分比 31

(子)百分比预算与施政计划 31

(丑)支出预算中之政务别与用途别 31

(戊)编制预算应包括什么? 33

(子)生产性支出列入预算 34

(丑)近十余年来我国财政之新转变 35

(1)舍放任主义采干涉主义 36

(2)厉行三行二局一库之专业化 36

(3)新旧派的打法(新派的打法造成赤字财政) 37

(4)财政收入将以国营事业之余利为主乎? 39

第三章 联综组织与超然主计 42

一、行政三联制与三计制(简称三联与三计) 42

二、联综组织与超然主计的关系 44

三、联综组织之推行 46

四、以联综组织替代一条鞭组织 47

五、关于超然主计之法规大致粗具 48

六、联综组织下各系统之发展难趋一致 49

七、国库充实方可推行联综组织 50

八、超然主计不能完全实现的原因 52

第四章 公库制 54

一、我国公库制之施行 54

二、公库与国库省库等之区别 55

三、公库与金库之区别 56

四、公库之种类 57

(一)官厅公库 57

(二)行政公库 57

(三)统一公库 58

五、特种基金之处理 58

六、委托代理制 59

七、银行存款制 60

八、我国公库制度之演变进步与缺陷 62

(一)徵收机关之抵解坐支与拨付 62

(二)何谓统收统支满收满支? 62

九、公库金集中管理之例外 64

十、邮政机关代理公库 66

十一、中交两行曾为名义上之代理国库者 66

十二、公库存款之种类及支款之程序 67

十三、支票之签发不能普遍适用 70

十四、法令之相互抵触 71

第五章 审计监督 75

一、审计监督渗透行政立法与司法监督而行使 75

二、审计制度之扩大与技术之精进 76

三、审计部分厅掌理审计事务 76

四、直接送审之特殊情形 78

五、就地审计之不澈底 78

六、政府之活动与职务已由政治推及经济 79

七、三种机关 81

八、公营事业之突飞猛进 82

九、经济事业的预算与计划相配合为总预算之一部份 84

十、审计应推及于公营事业 86

十一、公营事业何以迁延预算的编制 87

十二、公营事业机关帐目的审核 88

十三、审计监督之鲜成效 89

十四、充实审计职权 90

第六章 决算 93

一、决算为事后之财政终结报告 93

二、决算之编造 94

三、联综组织的精神表现于决算 95

四、审核决算时应注意的各点 96

五、决算之最后审定权应属于立法院 97

六、总决算难成立之原因 99

第七章 一般对于超然主计与联综组织之批评 101

一、预算不切实际 101

二、追加预算频仍 101

三、机关随设随裁随扩随缩 102

四、分配预算改编频繁 102

五、机关长官任用之私人横加阻碍 103

六、公库制度只具外形 103

七、各种报告表册太多浪费人力物力 103

八、书面审核无补实际 104

九、总决算难编 105

十、主计之超然尽失 106

十一、最高或上级决策机关的事务过于烦琐 106

十二、余的意见——制度驾理想王国之上事实沦十八层地狱之下 108

第二篇 中国税制与赋税体系 109

第一章 中央税与地方税之划分 109

一、中央与地方权限之划分 109

(一)中央集权制——大一统制 109

(二)省的地位——省级财政取消归并于中央——结果 110

(三)中央与地方均权之呼声——适应环境 111

(四)不实行均权制中央之「集权」必有地方之滥权 112

(五)民主政治下之省的地位 114

二、中央与地方之财政关系可自下列七端观察之 114

三、各级政府之税收应与职务配合 116

四、国地财政收入如何分配? 117

(一)税源之划分 118

(二)特定税收之分给 118

(三)补助金 119

(四)我国补助金与协助金之来历 122

(五)美儒赛里格曼所主张国地税收划分的原则 123

第二章 中央税与地方税之划分(续) 124

五、历次地方财政收支系统之演变及其影响 124

六、今日省财政之地位 127

七、财政收支系统划分之进步 130

八、乡镇财政 130

九、个别税源应如何划分? 131

(一)归中央者 132

(甲)所得税 132

(乙)关税 132

(丙)盐税 133

(丁)遗产税 133

(二)归省者 134

(甲)营业税 134

(乙)按成分给制可以补救划分后之困难 135

(三)归县市者 136

(甲)土地税 136

(乙)契税 139

第三章 中国赋税体系 140

一、第一种分类——所得税财产税与消费税 140

二、第二种分类——对人税与对物税 141

(一)对人税 141

(二)对物税 143

(甲)营业税 143

(乙)土地税 143

(丙)资本税 144

(三)对物税为对人税之补助税 144

三、第三种分类——直接税与间接税 145

(一)以转嫁与归着为分类之标准 145

(二)通常租税转嫁的场合 146

(三)以弹性为分类之标准 147

(四)以公平与普遍为分类之标准 149

(甲)直接与间接公平与普遍相互配合之理由 150

(乙)如何达到公平与普遍的目的 153

(五)中国的赋税体系表 154

(六)最良的税制应以所得税为核心以间接税等辅助之 157

(七)从反面看(有补助税而无核心则如何)? 160

四、现行中央税制之核心在消费税系统 161

五、现行之税制偏重于财政原则忽略经济原则与社会原则 162

第三篇 赋税各论 165

第一章 关税 165

一、过去的史实 165

(一)在过去吾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之缺点 165

(甲)在过去吾国关税为完全协定税 165

(乙)过去吾国关税为浑一税 165

(丙)税则表太粗 166

(丁)货价亦要协定 166

(戊)子口税之不公平 167

(己)陆路减税 167

(庚)四国新约 167

(辛)杂货箱 168

(二)修改税则之困难及关税自主之奋斗 168

(三)关税自主之过渡 170

(四)施行不完全自主关税之结果 172

二、现阶段的情况 172

(一)关税徵金及海关金单位 173

(二)现阶段之进口税则有根本修订之必要 175

(三)走私之可惊 178

(四)差别外汇与差别贸易 179

(甲)差别外汇 179

(乙)差别贸易 180

第二章 关税(续) 182

三、今后之展望 182

(一)今后我国应采之关税政策 182

(二)保护关税之种类与目的 183

(三)修订关税税则之技术问题 184

(甲)关税政策与关税税则配合起来之技术问题 184

(子)单一关税税则制 184

(丑)复式关税税则制 184

(1)最高税则与最低税则制 185

(2)国定税则与协定税则制 186

(乙)关税政策与货品配合起来之技术问题 186

(四)今后我国应采单一税则制呢?抑采复式税则制呢? 188

(五)课税之标准 188

(六)中美关税与贸易协定 189

第三章 盐税 191

一、盐税制度 191

(一)赋税系 191

(二)营业系 191

二、商专卖制 192

三、就场徵税与专卖制之比较 193

(一)两制相同之点 193

(二)两制相异之点 194

(甲)就场徵税 194

(乙)专卖制 194

(三)两制在场产上的比较 195

(四)两制在运销上的比较 196

四、在战时新盐法不能施行之理由 198

五、专商引岸制因不适应战时环境而解体 199

六、盐专卖制度中之官收问题 200

七、战时食盐之增产 202

八、盐专卖制下之盐价 204

(一)场价之核定 204

(二)仓价之核定 205

(三)仓价划一之重要 206

九、盐专卖制下之囤储问题 207

十、食盐之零售办法及其利弊 207

十一、盐税的分析与食盐负担之重 210

十二、从专卖而到自由卖买——就场徵税 212

第四章 货物税 214

一、统税之来历种类及推广 214

二、统税之性质与徵收统税之原则 215

(一)统税之性质 215

(二)课徵统税之原则 216

三、统税应多设级数 216

四、货物税制之改进与演变 217

五、统税与战时消费税之关系 218

六、徵收统税之方法 219

七、货物税何以采出厂税与出产税的形式? 220

八、货物税如何计算? 222

九、举办新税之困难 223

十、举办新税不如整顿旧税与扩大旧税(以统税为例) 224

十一、举办新税应考虑的各点 226

十二、战时消费税之取消 227

第五章 田赋 229

一、中国地税之混乱情形 229

二、厘定田地等则为整理田赋之首要任务 230

三、农地与耕地之区别 232

四、地籍整理 233

(一)土地清丈 234

(甲)关于土地清丈之技术问题 235

(乙)由清丈重划而发生之种种问题 239

(子)土地重划后之补偿问题 239

(丑)土地清丈后之所有权确定问题 239

第六章 田赋(续) 242

四、地籍整理(续) 242

(一)土地陈报 242

(甲)浙江办理土地陈报之结果 242

(乙)各省办理土地陈报之结果 243

(丙)土地陈报有益说 245

(丁)总归户 246

(戊)户领坵册(即总归户)与坵领户册 248

(己)推收 249

五、契税税率高罚则重影响了推收 250

六、限田制 251

七、合作租田制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