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基础地位:理论与实践 1
1.1 走出误区: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 1
1.2 中国国情:农村稳定是整个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稳定的基础 13
1.3 战略调整:由挤压农业发展工业转为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 17
2现代市场农业的建立与发展 26
2.1 农业发展阶段的历史考察 26
2.2 市场农业的一般特征 35
2.3 中国市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42
2.4 现代市场农业的培育及其发展 50
3传统农业的改造 57
3.1 中国农业的传统性质 57
3.2 传统农业改造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61
3.3 传统农业的改造势在必行 65
3.4 传统农业改造的途径 69
4农业市场主体形态 79
4.1 中国农业市场主体形态假说 79
4.2 中国现行农业市场主体的非规范性 88
4.3 完善农业市场主体形态的途径 95
4.4 农业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的理论分析 101
5农业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完善 109
5.1 吸取历史教训,深化农业体制改革 109
5.2 农业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矛盾再生和股份合作制的出现 117
5.3 农地使用权商品化是农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 122
6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9
6.1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129
6.2 现代集约农业特征的比较分析 135
6.3 规模经营是市场农业的客观要求 143
6.4 农业市场化过程中的技术进步 152
7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58
7.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 158
7.2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 164
7.3 “三部门模型”的意义与缺陷 171
7.4 城市传统部门自成长模型 175
8奠定市场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基础设施 186
8.1 农业基础设施的概念 186
8.2 农业基础设施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189
8.3 农业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196
8.4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
8.5 加快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对策 205
9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212
9.1 农村第三产业的滞后状况 212
9.2 农村第三产业的需求增长趋势 214
9.3 农村第三产业的供给增长潜力 218
9.4 农村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现实障碍 222
9.5 加速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途径 227
10农村金融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231
10.1 农村金融与农业发展 231
10.2 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的迫切性 233
10.3 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向的认识 238
10.4 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 239
10.5 规范农村合作金融 244
10.6 调整农村商业金融 246
10.7 按照市场规则构建农业风险保障体系 249
11世纪的重托:农民的收入增长 253
11.1 农民利益是农村问题的核心 253
11.2 改革前农民收人增长滞缓 改革中农民利益继续流失 257
11.3 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262
12现代市场农业的宏观调控 283
12.1 国家宏观调控与农业经济发展 283
12.2 市场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 286
12.3 市场农业宏观调控方式的更新 289
12.4 市场农业宏观调控系统的组成 294
13现代市场农业是开放型农业 303
13.1 农业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303
13.2 中国农业比较优势分析 310
13.3 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劣势因素分析 316
13.4 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扩张途径 324
13.5 农业国际化与农业保护政策 331
主要参考书目 337
后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