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英汉词汇的微观对比与翻译 1
第一章 说三道四:英汉数量词 1
一、英汉数词的用法对比 1
二、英汉量词的用法对比 3
三、英汉数量词的文化含义对比 5
四、英汉数量词的对应 6
五、网络上的“数字语言” 7
六、对翻译的启示 7
第二章 尚能饭否:英汉委婉语 10
一、英汉相似的委婉语领域 10
二、英汉相同的委婉语表达手法 12
三、英汉委婉语表达方式的差异 15
四、融合的趋势 16
五、对翻译的启示 17
第三章 推心置腹:英汉人体词 18
一、英汉人体词用法的契合 18
二、英汉人体词用法的差异 20
三、英汉人体词用法的融合 24
四、对翻译的启示 24
第四章 绿肥红瘦:英汉色彩词 26
一、英汉颜色词结构和用法比较 26
二、英汉色彩词内涵意义的相似性 28
三、英汉色彩词内涵意义的差异性 29
四、英汉色彩词的交融和互动 30
五、对翻译的启示 31
第五章 藏龙卧虎:英汉动物词 33
一.、英汉动物词意义对比 33
二、相同动物的不同喻义 38
三、不同喻体的相同喻义 39
四、对翻译的启示 40
第六章 夙兴夜寐:英汉时间词 43
一、英汉时间词的概念和用法 43
二、英汉时间词的含义对比 45
三、英汉时间词的隐喻对比 47
四、对翻译的启示 48
第七章 左右逢源:英汉方位词 50
一、英汉方位词用法对比 50
二、英汉方位词语义对比 52
三、英汉方位词的隐喻含义对比 53
四、对翻译的启示 57
中篇 英汉词汇的中观对比与翻译 59
第一章 生于毫末:英汉语言单位 59
一、英语的形态结构 59
二、汉语的形态结构 60
三、英汉词的概念对比 62
四、英汉语素层面的对比 63
五、英汉语言要素之间关系的对比 65
六、汉语的弹性和英语的刚性 66
七、对翻译的启示 67
第二章 言之有理:英汉词汇理据 69
一、“任意说”和“理据说” 69
二、拟声理据 71
三、形态理据 74
四、语义理据 78
五、词源理据 81
六、逻辑理据 81
七、对翻译的启示 82
第三章 集腋成裘:英汉构词方法 85
一、英汉构词法比较 86
二、新词的产生 99
三、新词产生的构词法机制 100
四、英汉网络词语 101
五、对翻译的启示 102
第四章 如琢如磨:英汉词语意义 104
一、词义的分类 105
二、词义的变化 109
三、对翻译的启示 112
第五章 珠联璧合:英汉词汇搭配 115
一、搭配能力和词汇量 115
二、搭配能力和义项 116
三、搭配能力和外延性 116
四、搭配和习惯 117
五、搭配能力和感情色彩 120
六、搭配能力和语法结构 120
七、“奇葩”搭配 121
八、对翻译的启示 122
第六章 破釜沉舟:英汉常用习语 125
一、英汉习语的来源 125
二、英汉习语的特征 128
三、英汉习语的分类与结构 130
四、英汉习语的文体色彩 132
五、英汉习语的对应 134
六、英汉习语的差异 136
七、对翻译的启示 138
第七章 纵横交错:英汉词汇对应 142
一、基本对应关系 142
二、一对多的关系 143
三、部分对应关系 146
四、对应词语空缺 148
五、形与意的对应 149
六、很难对应的文字形式 150
七、接触与互动 153
八、对翻译的启示 154
下篇 英汉词汇的宏观对比与翻译 158
第一章 鸟尽弓藏:被动与主动 158
一、英语的被动倾向 158
二、汉语的主动倾向 164
三、英汉被动句的区别 166
四、英汉的互动与融合 167
五、对翻译的启示 167
六、双语欣赏 169
第二章 动而若静:静态与动态 172
一、英语的名词vs.汉语的动词 172
二、英语的形容词/副词vs.汉语的动词(短语) 174
三、英语的介词vs.汉语的动词 175
四、英语的介词vs.汉语的形容词/副词 175
五、英语的名词vs.汉语的形容词/副词 176
六、融合与互动 177
七、对翻译的启示 178
第三章 言之有文:修辞与美感 180
一、英汉词汇的修辞美 180
二、英汉词汇的对称美 185
三、英汉词汇的简洁美 191
四、英汉词汇的音乐美 191
五、对翻译的启示 193
第四章 釜底抽薪:抽象与具体 195
一、汉语的表象性和比附思维 195
二、英语的抽象性和虚化表达 197
三、英汉语言的趋同与融合 201
四、对翻译的启示 202
第五章 条分缕析:分析与综合 205
一、分析型与综合型 205
二、英汉单纯词词化对比 206
三、英汉派生动词词化对比 208
四、英汉派生名词词化对比 210
五、英汉其他派生词词化对比 212
六、英汉转类词词化对比 212
七、英汉复合词词化对比 214
八、对翻译的启示 215
第六章 层峦叠嶂:替换与重复 218
一、汉语词汇的重复 218
二、英语词汇的重复与替换 221
三、英汉差异的原因 227
四、对翻译的启示 229
参考文献 232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