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气象与可持续发展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一汇,任阵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93863X
  • 页数:133 页
图书介绍: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灾害频仍,气象资源丰富,气象事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国家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了“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的战略思想,确立了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战略目标。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与气象事业 1

一、气象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

(一)气象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 1

(二)为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2

(三)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2

(四)充分利用气象信息资源 3

(五)保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

二、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影响可持续发展 4

(一)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 4

(二)海平面上升与强化沿海地区气象保障能力 4

(三)农业安全与农业灾害 5

(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5

(五)防止荒漠化影响加重 6

三、气象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影响 6

(一)气象灾害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6

(二)气象灾害对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7

(三)气象灾害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差距 7

(四)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8

四、可持续发展促进气象事业 8

(一)可持续发展推进气象服务 8

(二)气象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标志 8

(三)可持续发展促进气象国际合作 9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气象事业在全社会的深入推进 10

第二章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11

一、发展思路 11

二、战略目标 15

(一)全球变化 16

(二)气候资源的开发 16

(三)生态建设 16

(四)淡水资源 17

第三章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19

一、气候资源普查与承载力评估 19

(一)气候资源的现状分析 19

(二)开展全国和重点区域气候资源普查 21

(三)开展气候资源承载能力评估 22

(四)开展气候资源综合区划工作 23

二、气候资源变化评估 24

(一)建立中国气候资源监侧评估系统 24

(二)评估气候资源未来演化趋势及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25

三、气候资源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推广 26

(一)开发和推广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应用技术 26

(二)开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气候资源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服务 28

(三)开展城市气候环境调控及城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 29

第四章气候资源管理与优化调控 30

一、概述 30

(一)基本思路 30

(二)现状与问题 32

(三)总体目标 34

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气候资源 34

(一)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候资源 34

(二)土地利用变化与气候资源 35

(三)工业、城市化与气候资源 36

(四)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资源 37

三、气候资源管理 38

(一)加强气候资源管理势在必行 39

(二)气候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0

(三)加强我国气候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2

(四)加强气候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 43

四、气候资源的优化调控 45

(一)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技术 45

(二)区域与局地气候资源的优化调控 47

(三)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资源管理 49

五、战略措施建议 50

(一)加强政策研究和立法工作 50

(二)开展气候资源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51

(三)建设国家气候资源优化调控研究与示范基地 51

第五章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53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气象问题 53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重大灾害性气象问题 53

(二)水循环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 54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57

(一)我国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57

(二)我国水资源供需预测及分析 59

(三)近百年来我国主要江河径流的变化趋势 62

(四)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水资源量及分布 63

(五)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 66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气象事业提出的挑战 70

(一)完善观测体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70

(二)加强水文气象联合预报技术研究,不断提高预报水平 71

(三)加强云水资源开发利用 72

第六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73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气候因子的内在联系 73

(一)气候因素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是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74

(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直接影响气候资源 74

(三)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气象和气候条件的需求 75

二、气候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6

(一)气候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指标 76

(二)保护气候资源对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77

(三)保护气候资源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78

(四)气候资源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影响 78

三、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对生态建设的影响 79

(一)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79

(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81

(三)对生态灾害的影响 83

(四)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84

(五)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84

(六)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85

四、协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气象、气候因素的相互关系 86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对气候资源的科学利用 86

(二)开展气候、生态因子与环境的综合监测评估 87

(三)适应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不利影响 87

第七章气象与人体健康 89

一、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 89

(一)气象条件与疾病的关系 89

(二)人体健康和环境的监测与预警 91

(三)疾病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91

二、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91

(一)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92

(二)主要流行病的气候风险和气候区划 93

(三)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评估和预警 93

三、城市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94

(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 94

(二)室内气象条件与室内污染的关系 95

(三)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95

(四)室内空气质量与绿色生态建设 96

四、加强跨学科基础研究,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96

(一)建立气象、环境和疫情综合观侧信息网 97

(二)强化基础性和系统性跨学科研究 97

第八章全球变化影响及对策 99

一、全球变化的现状 99

(一)气候变化 99

(二)生物多样性变化 99

(三)环境变化 100

二、全球变化的影响与脆弱性评估 100

(一)全球变化的影响 100

(二)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 100

(三)开展全球变化影响的脆弱性评估 105

三、减缓全球变化的对策、措施和技术 107

(一)寻求低排放的能源 107

(二)减限排的能源战略 110

(三)增强碳汇战略 111

(四)应对全球减排行动的对策 111

四、适应全球变化的对策、措施和技术 112

(一)我国适应全球变化面临的挑战 112

(二)适应气候变化采取的综合对策 112

(三)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和措施 113

(四)适应技术的开发、应用 115

五、我国中远期经济发展战略与适应减缓对策的实施 116

(一)发展阶段的优先性 116

(二)决策过程 118

第九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适应对策与措施 120

一、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重大工程的影响 120

(一)沿海地区的基本特点 120

(二)全球变化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121

(三)对策措施 122

二、华北地区的供水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122

三、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的防治 124

四、西南陵山地的水土保持与山地灾害防治 125

五、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影响和对策 126

主要参考文献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