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司马迁和《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司马迁和《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史记》的文学特点 3
论《史记》的文学价值 4
司马迁的“史”的观念与《史记》的文学价值 7
中国叙事文学的伟大里程碑——《史记》文学价值浅议 8
《史记》艺术略论 10
《史记》的人民性 12
《史记》没有“人民性” 15
《史记》的现实主义 16
《史记》的浪漫主义 18
《史记》的抒情特征 20
试论《史记》选择的抒情功能 22
激情的宣泄和深化——《史记》议论的抒情功能臆说 26
《史记》描述的抒情功能臆说 28
人民的歌手 30
《史记》是中国的史诗 32
《史记》的悲剧特征 33
《史记》——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 36
沉重苦涩的人生之旅——论《史记》中的凡人悲剧 37
殉道与超越——论《史记》中的悲剧精神 38
《史记》的小说因素 39
小议《史记》与中国小说发展史中的断裂 41
论《史记》的民间文学色彩 43
谈谈如何读《史记》 44
第二章 司马迁的文学观与《史记》的文学性 46
司马迁的文学观 46
司马迁的美学观 48
历史的审美与超越——司马迁历史美学观初探 52
试论《史记》的悲壮美 53
审美情感在《史记》中的作用 54
《史记》之文学研究 54
《史记》文学性的界说 57
司马迁的文学批评 72
浅谈司马迁《史记》中的文学实践 74
司马迁的辞赋理论与辞赋创作 74
怎样理解鲁迅所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6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9
《史记》述评兼论司马迁的艺术手法 80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81
“发愤著书说”的理论意义 84
“发愤著书说”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历史发展 86
关于“发愤著书”说对叛逆文学理论的影响 89
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 91
《史记》与司马迁之“愤” 96
超越死亡:司马迁的著史心态 97
司马迁受李陵之祸的心理分析 98
论宫刑与《史记》的关系 102
“发愤著书说”与文化复仇观 103
漫游对创作《史记》的重要意义 105
论司马迁之“爱奇” 107
司马迁写作观念略论 110
论司马迁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 111
司马迁的创作见解 113
第三章 《史记》的写人艺术 114
《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述史 114
《史记》的写人艺术 117
《史记》之根本认识——认识《史记》列传之“本质” 119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 121
司马迁的人物特写 122
《史记》人物描写例释 123
试论司马迁描写历史人物的双星结构 124
“实录无隐”与“散见” 125
《史记》的人物塑造 127
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 128
《史记》人物形象刻画技法谈 128
《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征 129
“互见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妙用 130
《史记》的典型化 132
《史记》——中华民族历史人物形象的艺术长廊 137
论《史记》汉初“三杰”形象的典型意义 138
尽善尽美的理想帝王——读《史记·五帝本纪》 139
论《项羽本纪》 140
从伯嚭透视《史记》撰述先秦人物的特征 141
《史记》的肖像描写 142
《史记》的细节描写 144
《史记》借轶事传神 147
《史记》的心理描写 150
秦始皇统治心理探析 155
《史记》的场面描写 156
《史记》场面描写的特点和成就 158
《史记》的对比映衬手法 159
《史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整一性 165
《史记》中的妇女形象 167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 169
《史记》中司马迁的自我形象 169
《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功绩和局限 170
第四章 《史记》的结构艺术 173
《史记》的结构艺术 173
《史记》的布局 174
《史记》的形式律则、建筑结构与韵律 176
《史记》的艺术结构 180
《史记》传记结构探索 181
《史记》的故事性 184
《史记》情节的虚构性和传奇性 185
《史记》的戏剧性 186
论《史记》的戏剧美 188
《史记》中的传奇心态略论 189
《史记》标题新论 191
《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 192
《史记》写战争 193
论《史记》对我国古典军事文学的杰出贡献 194
《史记》军事描写篇章的几个特点 195
第五章 《史记》的叙事艺术 197
《史记》的叙事艺术 197
善序事理 198
《太史公》甚峻洁 198
寄意于笔墨蹊径之外 199
事迹错综处、太史公叙得来如大塘上打? 200
“义法”说 200
寓论断于序事 200
评明清学者论太史公叙事笔法 201
《史记》叙事,如水之傅器 202
史公遇一种题,便成一种文字 202
将一二字句作眼 202
《史记》长篇之妙,千百言如一句 203
子长作传,必有一主宰 204
《史记》之文,一篇自有一法 205
《西南夷列传》是类概法作文之模范 206
《货殖列传》是鸟瞰法之模范作品 206
《史记》人物传记的开头和结尾 207
《史记》传记的收笔 210
《史记》篇尾,善留余韵 211
《史记》妙笔三例 213
谈《史记》文笔之“疏” 215
《史记》的论赞 216
明清学者对《史记》论赞的研究 220
谈《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读《史记》札记之二 223
简评史记论赞 224
试谈《史记》“太史公曰”的文学特色 225
《史记》“太史公曰”抉疑 226
《史记》《汉书》对读评议 227
第六章 《史记》的语言艺术 229
《史记》的语言艺术 229
历代《史记》语言研究的回顾 230
司马迁——伟大的语言艺术家 233
一位卓越的语言艺术巨匠 235
《史记》语言的艺术特征 236
《史记》的口语化和散文化 237
司马迁热心向民间语言学习 238
《史记》中的民歌谣谚、方言俗语 239
论司马迁《史记》对民谚的运用 241
司马迁在古文今译上的贡献 242
《史记》译语 244
司马迁是先秦语言之集大成者 245
司马迁的散文语言 246
中国叙事文的里程碑 246
《史记》的叙事语言 247
《史记》的议论语言 249
《史记》的论断语言 251
《史记》的讽刺艺术与讽刺语言艺术 254
《史记》的抒情语言 256
《史记》的人物语言 258
立心代言刚声柔响语求宛肖——试论司马迁《史记》中人物的语言艺术 260
吴见思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人物语言 261
通过《魏其武安侯列传》来看司马迁《史记》的语言艺术 262
司马迁之语汇及其运用 263
《史记》造长句 264
司马迁用短句 272
司马迁用散句表现排比,意排句不排 275
《史记》的重沓累叠 277
《史记》句调之分析 280
《史记》的修辞艺术 282
《史记》“联珠格”运用艺术成就初探 284
试析《史记》对偶艺术 285
《史记》的特殊修辞与畸形句例 286
《史记》的语言研究 288
《史记》用虚字传神 291
论《史记》用“也”字 292
《史记》“且”字虚词用法统计分析 294
《史记》中的“以”字析论 295
《史记》中“焉”字用法研究 297
《史记》中的程度副词“颇” 298
《史记》中的同义词语连用 298
《史记》虚词同义连用初探 300
《史记》和《汉书》中虚词运用的比较 302
《史记》中“孰与”的用法 303
《史记》中的通假字说略 305
《史记》中的数词 307
《史记》的词句特点 308
《史记》的成语 309
《史记》中的“骑”字 312
关于《史记》名词性补语的句式特点及其影响 312
从《左传》和《史记》的比较看《史记》的动补式 313
试论介词“于”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规律 315
《史记》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关于成分省略 316
《史记》的使动用法和“使”“令”兼语式 318
《史记·太史公自序》的用韵特点 318
《史记》与汉代语言及关中方言 320
司马迁对训诂学的贡献 322
第七章 《史记》散文的风格 325
古代学者论司马迁的文章风格 325
班氏父子论《史记》“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326
张辅论《史记》“逞辞流离” 326
韩愈评司马迁文“雄深雅健” 327
柳宗元称“《太史公》甚峻洁” 327
苏洵论司马迁文“淳健简直” 327
宋祁、苏辙论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327
许相卿论司马迁文“沉雄激烈” 327
王畿论司马迁文“博而肆” 327
茅坤论司马迁文“浑浑噩噩” 328
章学诚论司马迁文“圆而神”,“体圆用神” 328
刘熙载论司马迁之文“逸” 328
苏仲翔论“句调、节奏、文心三者合一才是司马迁散文风格的全貌” 328
韩兆琦论《史记》“苍劲浑茫的原始气象” 329
《史记》与江山之助 330
太史公之文,以游而豪,以腐而怒 330
司马迁散文风格之来源 331
第八章 《史记》与传记文学 333
《史记》与中国传记文学 333
司马迁的传记文学 334
司马迁的传记文学理论 336
司马迁传记理论与传记创作的关系 338
《史记》传记文学写作艺术论纲 339
论司马迁传纪文学的命运哲理 339
司马迁传记文学中的人格理想 340
论司马迁传记文学的情感力量 341
略谈司马迁传记文学的杰出成就 342
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 343
《史记》纪传体的文学意义 344
浅论“纪传体”和“传记文学” 346
《史记》纪传体与传记文学 347
《史记》与我国古代传记文学 349
论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 350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文化论 351
我国史传文学的历史渊源初探 352
司马迁对我国古典传记的贡献及其影响 354
从《左传》到《史记》史传文学的嬗变过程 355
从《左传》到《史记》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 357
从《史记》看传记写作 360
《史记》传记文学的选材 360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略论 361
先秦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 362
六朝新文学理论的先声——司马迁对魏晋南北朝文论影响三题 364
从古史及“四史”看史传文学的发展 364
《史记》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365
正确处理感情与史实的关系 366
传记文学写真实的典范——《史记》 366
《史记》的艺术辩证法:“实录”与想象 367
《史记》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368
对《史记》传记文学论的几点异议 369
关于《史记》中的再创作问题 371
《史记》的“叙事增饰” 373
从踵事增华到虚实相生——中国古典小说 375
与史传文学艺术渊源探微 375
司马迁运用民间传闻的内在心象 377
《史记》的增润生发 378
《史记》的移花接木 380
《史记》的夺胎换骨 383
传记文学能从《史记》学到什么 385
第九章 《史记》对先秦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387
《史记》与古代神话 387
从对神话传说的处理看司马迁的神话思想 389
《史记》与神话传说 389
从《春秋》看《史记》在古史学上的发展 391
《史记》与《春秋》 393
《史记》与《春秋》 394
略说司马迁与《诗经》研究 395
《左传》《国语》《史记》之比较研究 397
《左传》人物描写艺术对《史记》的影响 399
《史记》与《左传》 401
《史记》对《战国策》的吸收与改造 402
论《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 403
司马迁作《史记》未采《战国策》说——兼简论《史记》与《战国策》 406
《史记》与《晏子春秋》 407
《吕氏春秋》与《史记》关联探微 409
《史记》与《楚汉春秋》 411
《史记》与汉赋 413
司马迁与孔子 414
孔子神韵的独特演绎——《孔子世家》探微 416
《史记》中的骚影 417
略说司马迁在屈原研究上的奠基作用 418
屈原司马迁异同散论 419
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史记》屈赋精神实质纵横谈 421
略论《史记》在中国文体发展史上的贡献 422
第十章 《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424
《史记》与后代传记文学 424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开拓者司马迁 426
论《史》、《汉》重叠部分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艺术的差异 426
《史记》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 429
《史记》与后代散文 430
龙门家法与韩欧神理 432
韩文与《史记》 434
《史记》与三苏 436
谈杜甫“似司马迁”——兼谈史迁良史“识”“德”修养里的诗家情质 438
汉代文坛上的双星——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比较试论 439
《史记》与后代小说 443
《史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444
《史记》纪传体对我国小说发展的影响 447
《史记》纪传体对唐传奇的影响 449
《三国演义》和《史记》 451
《史记》对《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影响刍议 454
《史记》与《三国演义》 455
从《游侠列传》到《水浒传》 457
《史记》与《水浒传》 457
论《史记》武侠散文中的一个审美主题 460
论《史记》的讽刺艺术及其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462
《史记》与后代戏曲 463
《史记》与荷马史诗——中西长篇小说源头比较 465
司马迁与普鲁塔克 467
《史记》与《历史》的文学性比较 473
从《旧约》与《史记》的比较试探东方文学的一点规律 474
司马迁与古希腊人的悲剧意识比较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