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寇东亮,张永超,张晓芳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探讨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全书直面冷漠怨恨、情感危机、体面劳动、消费主义、身体生态、心灵鸡汤、精神家园等当代中国人文实践问题,在人学、价值哲学和伦理学多学科融通中,围绕冷、道、人、情、爱、柔六个基本主题,从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理念与实践、个体与共同体相统一的角度,阐述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时代根据、思想渊源、主……

绪言 人道主义、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当代中国“人文三部曲” 1

一 从“人道主义”到“人文精神” 1

二 “人文关怀”的凸显 7

三 人文关怀的一般内涵 12

四 人文关怀的中国语义 17

第一章 冷:人文关怀的时代呼唤 22

一 “物的依赖关系”中的冷淡 22

(一)交换—经济理性 24

(二)契约—政治理性 29

(三)科学—技术理性 34

二 陌生化境遇中的冷漠 37

三 怨恨心态中的冷酷 43

第二章 道:人文关怀的思想渊源 49

一 人之“道”与神之“道” 50

(一)“朝闻道”:《论语》之“道”的含义 50

(二)“太初有道”:《圣经》中“道”的含义 63

(三)两种“道”观的比较 68

二 两种“道”论塑造下的“仁义”与“公义” 69

(一)公平、正义、公义、公正等译名问题 70

(二)仁爱与仁义、“公” 72

(三)圣爱与“公义” 74

第三章 人:人文关怀的主体定位 77

一 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从“理论的人道主义”到“实践的人道主义” 77

(一)抽象的人与“理论的人道主义” 77

(二)现实的人与“实践的人道主义” 85

二 每一个人与一切人:共产主义人道主义 92

三 人民与无产者: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98

四 公民与陌生人:公民人道主义 108

第四章 情:人文关怀的本体要素 118

一 情感在人文关怀中的地位和意义 118

(一)情感是人复杂情绪的综合体现 119

(二)情感是人审美情趣的逻辑起点 123

(三)情感是人道德观念的重要源泉 127

二 现代社会的情感危机及其根源 130

(一)情感危机的具体表现 131

(二)情感危机的根源 142

三 人文关怀中情感的维系与塑造 162

(一)培育健全情感意识 164

(二)塑造健康情感文化 168

(三)给予全面情感关怀 172

(四)排解负面消极情绪 175

第五章 爱:人文关怀的价值指向 179

一 儒家仁爱观以“孝悌”之爱为中心 179

(一)以爱释仁作为儒学思想主流 179

(二)仁爱向“孝悌”观的演进:“立爱自亲始” 182

二 先秦“孝悌”观的形成及其理论困境 185

(一)《论语》中的“孝悌”观:“孝者仁之本欤” 188

(二)《大学》《中庸》之孝悌观:修齐治平模式之确立 190

(三)《孟子》之“孝悌”观:仁政即为大孝 193

(四)“四书”中的“孝悌”观及其理论困境 196

三 儒家与基督教“孝爱”观之比较 198

(一)问题缘起:敬爱天主还是孝敬父母? 198

(二)上帝之爱与孝悌伦理——《马太福音》对“孝悌”的界定 199

(三)人情之爱与孝悌伦理——郭店竹简中对“孝悌”的界定 203

(四)爱天主与爱父母——基于“孝悌”观念之比较 208

(五)儒家孝爱观与社会共同体的理论相悖性 210

四 爱与同感的现象体验 214

(一)同感现象学 214

(二)爱的现象学 219

(三)爱的再探讨 223

(四)一个结论 227

第六章 柔:人文关怀的实践形式(上) 230

一 人文关怀的柔性特质 230

(一)作为感性与感性活动的人文关怀 230

(二)作为主体间性的人文关怀 235

二 柔性价值观 238

三 柔性管理 244

第七章 柔:人文关怀的实践形式(中) 251

一 体面劳动、劳动失体与劳动伦理 251

(一)体面劳动:缘起、内涵与意义 252

(二)劳动失体:五个主要表现 259

(三)劳动伦理:本体、职业与原则 264

二 消费、消费主义与合理的消费价值观 277

(一)从消费到消费主义 278

(二)消费主义的负面效应 283

(三)合理的消费价值观 292

第八章 柔:人文关怀的实践形式(下) 300

一 身体生态、身体异化与身体关怀 300

(一)“身体生态”释义 300

(二)“身体生态”问题的凸显 303

(三)“身体生态”危机 311

(四)身体关怀 317

二 心灵鸡汤、心性自由与精神家园 322

(一)心灵鸡汤、精神空虚与犬儒心态 322

(二)心性自由的传统意蕴及其缺憾 330

(三)精神家园与定在中的精神自由 342

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