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1
第一章 溯源 9
第一节 感应与天谴:灾异论的思想渊源 9
一、道德之天的产生 10
二、灾异的观测与记录 11
三、《左传》《国语》所见的灾异观 13
四、诸子时代的天人关系思想 18
第二节 占验与救禳:灾异论数术传统的形成 26
一、从物占到灾异占 26
二、灾异救禳 34
第二章 汉儒的灾异论创说 39
第一节 范式的建立:董仲舒 40
一、《公羊》新义 40
二、始推阴阳 48
三、以灾异论政 56
四、何以论成败 64
第二节 体系的构建:《洪范五行传》 68
一、《洪范五行传》的作者 69
二、数术逻辑与灾异体系 74
三、预言与祈禳 78
第三节 规模的扩充:京房与《易》阴阳 83
一、《易》阴阳的学术背景 83
二、以卦气说灾异 88
三、京房的立场与追求 99
第三章 灾异论传统的构建与延续 103
第一节 刘向、刘歆的灾异论集成 103
一、说灾异者蜂起 104
二、刘向时代的政争与灾异论说 111
三、刘向灾异论集成中的学理与实用 117
四、刘歆的回应 125
第二节 《五行志》《天文志》与灾异论的儒学传统 132
一、从行事到历史:《五行志》的创立 132
二、从占验吉凶到回溯休咎:《天文志》对星占学的改造 136
三、经史之间:灾异编纂传统的延续 140
第三节 灾异的官方记录与数术传统 147
一、灾异官方记录的传统 148
二、数术占验书的官方修纂和使用 154
附录 谶纬与灾异论 162
一、从张衡《禁绝图谶疏》看谶纬灾异论的占验技术 164
二、谶纬与儒家灾异论 168
三、出儒入数 169
第四章 灾异政治文化的基本问题 175
第一节 预言与回溯:灾异论的模式 175
一、两种灾异观念和解说模式 175
二、儒家灾异论中的“预言” 180
三、由“史”入儒 184
第二节 罪己与问责:灾异咎责与汉唐间的政治变革 189
一、从移祸到罪己:汉文帝的灾异应对及其意义 189
二、改制运动:问责三公的缘起 193
三、汉魏革命:灾异免三公制度的建立与终结 200
四、君臣合谋:魏晋隋唐的咎责分担 205
第三节 天行有常与休咎之变:日食灾异中的学术和政治 210
一、日食推步与经学中灾异论述的变化 211
二、历数与政教 220
三、关于日食祥瑞的争论 229
四、日食救护礼仪的变化 243
第五章 灾异政治文化的转变 259
第一节 质疑灾异论 260
一、“天人不相与”:新观念的产生与演进 260
二、走出汉学:宋儒的质疑 264
三、“内圣”:荆公新说 268
第二节 转变的条件 271
一、儒学与数术的疏离 271
二、儒家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君臣关系的转变 277
第三节 灾异论的否定之否定与新的政治文化 283
一、从“正理”到“天理” 284
二、转变后的灾异政治文化 292
第四节 道统、治统与“神道设教”的主客转换 297
一、“神道设教”在灾异论影响下的变化 297
二、“道”“势”合一与“神道设教”的再倒转 301
结语 305
参考文献 311
后记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