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袁行霈 1
第一章 国学的基本概念 1
第一节 国学的形成 1
第二节 国学的认识 9
第三节 国学的价值 14
第四节 国学的研究 20
第二章 儒学与经学 28
第一节 儒经的形成 28
第二节 儒经的演进 32
第三节 儒学的价值 38
第四节 经书的研读 46
第三章 十三经 51
第一节 《周易》 51
第二节 《尚书》 57
第三节 《诗经》 61
第四节 三礼 65
第五节 春秋三传 71
第六节 《论语》 74
第七节 《孟子》 76
第八节 《孝经》 80
第九节 《尔雅》 83
第四章 史部通论 85
第一节 史书分类 85
第二节 史部的特点 91
第三节 史书研读 96
第五章 二十五史 103
第一节 前四史 103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诸史 108
第三节 隋唐五代诸史 113
第四节 宋辽金诸史 117
第五节 后三史 120
第六章 诸子的分野 123
第一节 子学的形成 123
第二节 老子 126
第三节 庄子 131
第四节 墨子 135
第五节 荀子 137
第六节 法家 141
第七节 名家 145
第八节 其他学派 149
第七章 子学的发展 154
第一节 两汉子学 154
第二节 魏晋玄学 161
第三节 隋唐子学 166
第四节 宋明理学 169
第八章 集部概论 178
第一节 集的形成与分类 178
第二节 楚辞类及其研究 180
第三节 别集和总集 184
第四节 诗文评类 188
第五节 集部研读 191
第九章 古典文学通论 193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特质 193
第二节 从歌谣到文人诗 198
第三节 唐诗的风神 204
第四节 宋词的情致 209
第五节 元曲的畅达 214
第十章 佛学通论 217
第一节 佛学的形成 217
第二节 佛学学理 222
第三节 佛教教义 231
第四节 佛教东传 239
第十一章 道教通论 244
第一节 道教的形成 244
第二节 道教的发展与总结 249
第三节 道教思想体系 255
第十二章 古典艺术学 265
第一节 书论 265
第二节 画论 273
第三节 乐论 279
第十三章 文献学通论 290
第一节 版本学 290
第二节 目录学 301
第三节 校勘学 309
第四节 辨伪、考据与辑佚 314
第十四章 小学通论 324
第一节 文字学 324
第二节 音韵学 333
第三节 训诂学 339
第十五章 天文地理学 347
第一节 古天文学 347
第二节 古历法 351
第三节 古地理学 356
参考文献 361
再版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