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一、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与对策 1
(一)自由放任的理论 1
(二)国家干预的主张 5
(三)稳定经济的新对策 13
(四)对经济病根的独特诊断 28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的若干观点 36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评价 37
(二)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 47
(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 53
(四)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论述 57
三、苏联、东欧经济学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认识 64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 64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科学技术革命 67
(三)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76
(四)战后国际垄断的新发展 79
(五)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87
(六)资本主义总危机 95
(七)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贫困化 100
(一)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探讨 102
四、我国经济学界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若干问题的见解 102
(二)科学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07
(三)垄断财团和金融资本统治的新变化 110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13
(五)资产阶级国家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调节 117
(六)西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121
(七)跨国公司与资本国际化 124
(八)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 128
(九)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132
(十)两种经济制度的“趋同”问题 136
(一)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问题的论战 140
五、西方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的评述 140
(二)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的看法 150
(三)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宏观经济管理的评论 176
六、苏联、东欧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经济若干问题的看法苏联学者的论述 176
(一)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176
(二)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181
(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87
(四)苏联社会的发展阶段 191
东欧学者的论述 19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92
(二)经济管理体制和模式 194
(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199
(四)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和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01
(五)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09
(六)宏观经济组织与调节、微观经济行为和组织 213
七、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经济若干问题的认识和争论 218
(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218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革 221
(三)雇工经营问题 226
(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230
(五)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38
(六)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问题 242
(七)社会主义的价格理论 245
(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249
(九)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51
(十)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256
附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情况简介 260
(一)1969年获奖者:雷格纳·弗瑞希 260
(二)1969年获奖者:扬·丁伯根 262
(三)1970年获奖者:保罗·萨缪尔逊 263
(四)1971年获奖者:西蒙·库兹涅茨 265
(五)1972年获奖者:约翰·希克斯 267
(六)1972年获奖者:肯尼思·阿罗 269
(七)1973年获奖者:沃西里·里昂惕夫 271
(八)1974年获奖者:冈纳·缪尔达尔 273
(九) 1974年获奖者: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275
(十) 1975年获奖者: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 277
(十一)1975年获奖者:加林·库普曼 278
(十二)1976年获奖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280
(十三)1977年获奖者:裴梯尔·沃林 282
(十四)1977年获奖者:詹姆士·米德 283
(十五)1978年获奖者:赫伯特·西蒙 285
(十六)1979年获奖者:威廉·刘易斯 287
(十七)1979年获奖者:西奥多·舒尔茨 288
(十八)1980年获奖者:劳伦斯·克莱因 290
(十九)1981年获奖者:詹姆斯·托宾 292
(二十) 1982年获奖者:乔治·约瑟夫·施蒂格勒 293
(二十一)1983年获奖者:杰拉尔·德布勒 295
(二十二)1984年获奖者:约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 296
(二十三)1985年获奖者:佛朗和·莫迪利亚尼 298
(二十四)1986年获奖者: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99
(二十五)1987年获奖者:罗伯特·索洛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