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中医经验集丛书 萧少卿针灸精髓》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箫少卿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7123266
  • 页数:5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含有经络、腧穴、刺灸、治疗、医案医话、痔漏证治等内容,充分反映了作者在针灸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验精髓。

上篇 经络腧穴是针灸临床的基础 3

第一章 经络腧穴概论 3

第一节 经络腧穴的意义 3

第二节 十二经脉和腧穴 5

第二章 经络的平衡状态失衡征象及调治规律 7

第一节 经络的平衡状态 7

第二节 经络的失衡征象 8

第三节 经络的调治规律 9

一、经络诊断,辨证归经 9

二、经穴治疗,循经取穴 10

第三章 奇经八脉的理论源流基本内容与临床应用 15

第一节 理论源流 15

第二节 基本内容 16

一、督脉 17

二、任脉 17

三、冲脉 17

四、带脉 17

五、阴维脉 17

六、阳维脉 18

七、阴蹻脉 18

八、阳蹻脉 18

第三节 临床应用 18

一、常用配穴方法 19

二、常见病治疗 21

第四章 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理论渊源与临床应用 26

第一节 理论渊源 26

一、根结 26

二、标本 26

三、气街 27

四、四海 28

第二节 临床应用 28

一、手足三阳经与头街配穴法 29

二、手三阴经与胸街配穴法 29

三、足三阴经与腹街配穴法 29

四、起止穴对应配穴法 30

五、原募穴对应配穴法 30

六、合募穴对应配穴法 31

七、郄会穴对应配穴法 31

八、三部对应配穴法 32

九、原合与俞募配穴法 32

十、本输与四海、气街对应配穴法 32

第五章 试论“十四经腧穴”主治疾病的规律性 34

第一节 十四经腧穴主治疾病的普遍性 35

第二节 十四经腧穴主治疾病的特殊性 37

第三节 腧穴部位与主治范围的普遍性 39

第四节 腧穴部位与主治范围的特殊性 40

第五节 结论与体会 42

中篇 辨证论治立法处方与临床应用 47

第一章 脏腑经络八纲辨证施治在临床上的应用 47

第一节 明确脏腑经络证治的基本内容 47

一、肺 48

二、大肠 49

三、脾 50

四、胃 52

五、心 53

六、小肠 54

七、肾 54

八、膀胱 56

九、心包 56

十、三焦 57

十一、肝 58

十二、胆 59

第二节 熟悉经络腧穴诊治疾病的要领 60

一、经络诊察、辨证归经 60

二、经穴治疗 60

第三节 掌握治疗原则和八纲辨证施治的常规 61

一、治疗原则 62

二、八纲辨证施治 62

第二章 针灸立法处方五十法的基本内容及其治验病例与体会 64

第一节 基本内容 64

第二节 临床应用治验病例 68

一、单方独用法 69

二、偶方配用法 71

三、复方协用法 73

第三节 几点体会 74

第三章 抗炎抗感染的针灸处方简介 77

第一节 针灸抗炎处方 77

第二节 针灸抗感染处方 83

第三节 几点心得体会 90

第四章 “七方”、“十剂”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92

第一节 基本内容 92

一、“七方” 92

二、“十剂” 93

第二节 临床应用 94

一、针灸处方的七方 94

二、针灸处方十五剂 105

第三节 几点认识与体会 121

下篇 针灸作用机理与临床治疗 127

第一章 刺灸疗法是针灸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127

第一节 刺法 128

一、毫针疗法 128

二、皮肤针疗法 136

三、三棱针疗法 139

四、皮内针疗法 140

五、火针疗法 142

六、挑刺疗法 143

七、电针疗法 144

第二节 灸法、拔罐法 147

一、灸法 147

二、拔罐疗法 153

第三节 其他疗法 157

一、穴位埋线疗法 157

二、穴位磁疗法 159

三、红外线穴位照射疗法 162

四、激光穴位照射疗法 163

第二章 针刺镇痛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简介 165

第一节 针刺镇痛作用机理概述 165

第二节 常见痛症的针刺治疗 166

第三节 治验病例 167

第三章 考古观今论“得气”的意义与临床实践体会 174

第一节 文献考证 174

一、候气 174

二、催气 176

三、守气 177

第二节 临床实践 178

第三节 几点认识和体会 180

第四章 创制出版《针刺透刺术治疗疑难杂症录像电视片》 183

第一节 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 183

第二节 常见疾病的经穴透刺 184

第三节 经穴透刺的疗效观察 187

第四节 几点心得体会 187

第五章 临床治验医案医话选萃 188

第一节 内科疾病医案医话 189

一、中风失语吞咽困难(高血压、吞咽神经麻痹)案 189

二、面风(面肌抽搐)案 191

三、面瘫(面神经麻痹)案 193

四、左眼突出症(甲状腺相关眼病)案 195

五、暴聋(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案 200

六、顽固性呃逆(膈肌痉挛)案 201

七、胃下(胃下垂)案 202

八、肠结症(肠梗阻)案 205

九、癃闭(尿潴留)案 207

十、前列腺炎案 209

十一、阳痿(性功能衰退、性神经症)案 209

十二、遗精、滑精案 210

十三、男性不育症案 211

十四、湿热疝(急性睾丸炎)案 212

十五、慢性泄泻(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案 213

十六、癫证(精神分裂症)案 214

十七、狂证(精神分裂症)案 216

十八、摇头风(颈肌痉挛)案 218

十九、哮喘(支气管哮喘)案 219

二十、胁肋痛案 220

二十一、干霍乱(绞肠痧)案 222

二十二、梅核气(咽神经症)案 222

二十三、心悸(室上性心动过速)案 224

二十四、感冒(风寒感冒型)案 224

二十五、水肿(浮肿,脾肾阳虚型)案 225

二十六、疟疾(日疟、间日疟)案 225

二十七、痹证(足痹、膝痹、肩痹、指痹)案 227

二十八、偏头痛(神经性头痛)案 228

二十九、便秘(习惯性便秘——冷秘型、热秘型)案 229

第二节 外科疾病医案医话 230

一、酒渣鼻案 230

二、面部扁瘊案 232

三、阴囊湿疮案 234

四、风疹案 235

五、聤耳(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案 237

六、鼻渊(慢性鼻窦炎)案 240

七、牙痛(臼齿根骨膜炎)案 243

八、落枕案 243

九、电光性眼炎案 244

十、乳痈(急性乳腺炎)案 245

十一、蛔厥(胆道蛔虫病)案 245

十二、肩痹(肩关节周围炎)案 246

十三、肘痛痹(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案 249

十四、膝关节扭伤疼痛案 250

十五、足跟痛(跟底痛)案 252

十六、腰痛(外伤性腰痛、寒湿性腰痛)案 253

十七、瘰疬(颈淋巴结核)案 254

十八、鼻衄(鼻出血)案 255

十九、油风(斑秃、俗称“鬼舐头”)案 256

二十、痔疮(内痔)案 257

二十一、脱肛(直肠脱垂)案 257

二十二、乳痰案 258

二十三、乳癖(乳腺增生症)案 259

二十四、脏躁(癔症)案 260

第三节 妇科疾病医案医话 261

一、月经不调案 261

二、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案 263

三、经闭(闭经)案 265

四、妊娠恶阻(妊娠剧吐症)案 267

五、暴崩昏厥(功能性子宫出血)案 268

六、不孕伴癥瘕(多发性子宫肌瘤)案 270

七、顽固性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案 273

八、中风(子痫后遗症)案 275

九、带下(伴宫颈轻度糜烂,湿热下注型)案 280

十、阴痒(老年性阴道炎)案 280

十一、滞产案 281

十二、胞衣不下(胎盘滞留)案 282

十三、恶露不下案 282

十四、产后乳汁少 283

第四节 儿科疾病医案医话 284

一、小儿遗尿案 284

二、顿咳(百日咳)案 284

三、疳疾(单纯性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案 285

四、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案 286

五、痿躄(小儿麻痹症)案 287

六、小儿口疮(小儿口腔炎)案 288

七、小儿泄泻(消化不良)案 289

八、小儿流涎症(流口水)案 290

九、哮喘、鼻渊(支气管哮喘、两上颌窦炎)案 291

十、小舞蹈病案 292

十一、小儿多动症案 293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医案医话 294

一、斜视案 294

二、上胞下垂(重症肌无力)案 296

三、双目失明(病毒性视神经萎缩)案 298

四、乳蛾(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案 303

五、口疮(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案 306

六、鼻槁(萎缩性鼻炎)案 308

七、急喉喑(声带麻痹)案 310

八、慢喉喑(声带小结)案 312

九、暴震性耳鸣耳聋(神经性耳聋)案 314

十、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案 315

十一、聋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后遗症)案 317

十二、近视案 318

十三、雀目(夜盲症)案 319

第六节 急救病证医案医话 320

一、出血性休克案 320

二、惊厥案 321

三、昏迷案 321

四、晕厥案 322

五、煤气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症)案 323

六、中风(脑血管疾病)诊治经验 324

第六章 灸疗的作用机理与防病保健 330

第一节 灸疗概述 330

第二节 灸疗的作用 331

第三节 未病先防既病则治 336

第四节 防病保健灸法 337

第五节 足三里养生保健的意义与应用 340

第六节 古今临床灸治例证 342

第七节 现代灸治的实验研究 347

第八节 施灸预防中风的经验辑要 351

一、常用腧穴和施灸方法 351

二、临床防治经验报道 354

三、施灸预防中风的注意事项 355

第七章 针灸处方取穴备考 357

第一节 十四经穴 357

第二节 经外奇穴 392

一、头颈部 392

二、躯干部 393

三、四肢部 395

附篇 痔漏证治集成 401

第一章 痔漏的病名病因及病机 401

第一节 痔漏的病名及区别 401

一、痔疮的名称 401

二、痔与漏的区别 401

第二节 痔漏的病因与病机 402

一、有因饮食不节,过食鱼腥辛辣等食物而引起 402

二、有因经脉脏腑生病而继发 403

三、有因风、湿、燥、热四气之邪郁滞所致 403

四、有因醉饱入房、负重远行、久坐久蹲等所致 403

第三节 痔漏与肛肠解剖生理的关系 405

一、痔疮的发生与肛肠解剖生理有关 406

二、肛管和直肠周围有五个间隙是形成痔漏的隐患 407

三、痔疮的发生与直肠下静脉丛扩张有关 407

第二章 痔、漏的症状及分期 409

第一节 痔疮的症状 409

一、论牡痔候 409

二、论牝痔候 410

三、论脉痔候 410

四、论肠痔候 410

五、论血痔候 411

六、论气痔候 411

七、论酒痔候 411

第二节 痔漏痔瘘的症状与分类 413

一、明清医著对痔漏痔瘘的论述 413

二、现代医著对痔漏肛瘘的论述 414

第三节 痔疮的分期 414

一、内痔 414

二、外痔 415

第三章 痔漏的诊断与鉴别 416

第一节 痔漏的诊断 416

一、历代医著对肛肠疾患湿、热、风、燥证候的鉴别 416

二、历代医著对内痔、外痔、痔漏的鉴别 416

第二节 现代临床对内痔、外痔、痔漏的鉴别 417

一、从肛门直肠发病的症状来鉴别 417

二、用“膀胱截石位”来鉴别肛门病证 418

三、肛门视诊与直肠指诊 420

四、窥肛器与乙状结肠镜检查 420

五、实验室检查与X线检查 421

六、对内痔外痔痔瘘的鉴别诊断 422

第四章 痔漏的治疗 425

第一节 历代医著对痔漏的治疗论述 425

一、对初期痔疮的治法 425

二、对中期痔疮的治法 425

三、对后期痔疮的治法 426

四、对痔漏肛瘘的治法 427

第二节 现代临床对痔漏的治疗论述 428

一、对痔疮的内治法 428

二、对痔疮的外治法 434

三、对痔疮的手术治疗 435

第五章 痔漏的治法辑萃 436

第一节 痔漏的外治法 436

一、烟熏法 436

二、熨法 437

三、蒸气法 438

四、熏洗法 438

五、涂敷法 444

六、贴膏法 453

七、栓塞法 458

八、插药法 459

九、掺药法 461

十、提肛法 465

十一、唤痔法 466

十二、枯痔法 467

十三、结扎法 473

十四、挂线法 475

十五、结扎压缩法 479

十六、注射硬化法 480

十七、针灸法 484

第二节 痔漏的内治法 494

一、止血法 495

二、止痛法 505

三、消肿法 509

四、消痔法 509

五、治漏法 513

六、提肛法 535

七、软便法 537

八、食疗法 544

第六章 肛裂脱肛与肛门癌 546

第一节 肛裂的症状与治疗 546

一、针灸肛裂治验辑萃 546

二、辨证施治肛裂方药辑萃 548

第二节 脱肛的症状与治疗 549

一、针灸脱肛治验辑萃 550

二、辨证施治脱肛方药辑萃 553

第三节 肛门癌的症状与治疗 555

一、治验肛门癌效方辑萃 555

二、辨证施治肛门癌方药辑萃 556

第七章 对痔漏的预防 559

主要参考文献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