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古代金丹术群体及其传统 1
1.1长生不老理念的起源与金丹术的兴起 1
1.1.1中国金丹术起源于本土 1
1.1.2神仙思想与炼丹术的终极目标 2
1.1.3从求仙、服食、冶金到炼丹 2
1.2炼丹术的化学实践 4
1.2.1炼丹仪器、操作与火候 4
1.2.2炼丹原料与丹方 6
1.3金丹术群体、流派与道教 15
1.3.1金丹术转化为道教 15
1.3.2早期道教的终结——魏晋时期丹鼎道派 15
1.3.3唐代外丹三大流派 16
1.3.4宋元时期长生信仰危机下的外丹术 18
1.3.5民间信仰与明清时期的金丹养生 19
1.4金丹术群体与帝王 20
1.4.1秦始皇、汉武帝与炼丹术的萌芽 20
1.4.2唐代帝王之死、文人与炼丹术的盛行 20
1.4.3黄白术与宋代假币制造 21
1.4.4明代帝王服丹与内外丹术的融合 22
1.4.5清代帝王雍正与炼丹术的衰落 23
参考文献 23
第2章 古代金属冶炼 26
2.1铜及铜合金 26
2.1.1古代炼铜技术 26
2.1.2铜合金技术 29
2.2其他有色金属的冶炼 32
2.2.1炼锡技术 32
2.2.2铅和银的冶炼 33
2.2.3炼汞技术 33
2.2.4炼锌技术 34
2.3钢铁冶炼技术 34
2.3.1陨铁的利用 35
2.3.2早期人工冶铁技术 35
2.3.3生铁的发明 35
2.3.4炼钢技术 36
2.4金属货币的铸造 39
2.4.1古代钱币铸造形制及其工艺 39
2.4.2古代钱币成分演变及其分析 40
参考文献 43
第3章 古代医药 45
3.1药物制作技术 45
3.1.1早期药物制作技术体系 45
3.1.2炼丹术影响下的药物制作技术 46
3.1.3从煮散到饮片 47
3.1.4技术上升为理论:元明之变 48
3.1.5药物制作技术的精细化及炮制过度 49
3.2医药化学 50
3.2.1无机医药化学 50
3.2.2有机医药化学 53
3.3中国古代医药机构和药业 55
3.3.1早期的医药机构和药业经营 55
3.3.2官药局初创:宋代的和剂惠民药局 56
3.3.3宋代药物种植、炮制产业和民营药业 58
3.3.4宋以后医药机构和药业的变化 59
参考文献 61
第4章 炼金术向药物化学传统的转变 63
4.1化学论哲学的兴起与传统炼金术的转变 63
4.1.1统一的自然观:从传统信仰到新医学的理论基础 64
4.1.2化学宇宙论:上帝是一位化学家 65
4.1.3元素理论:用经验事实反叛经院哲学 66
4.1.4化学论医学:用化学药物取代传统草药 67
4.1.5数学新含义:用定量方法取代逻辑方法 68
4.2化学论哲学家群体的崛起 69
4.2.1帕拉塞尔苏斯:化学论哲学的奠基人 69
4.2.2帕拉塞尔苏斯信徒:走向职业化 71
4.3化学论哲学家的社会理想与科学贡献 75
4.3.1化学论哲学家的社会理想 75
4.3.2化学论哲学家的科学贡献 77
参考文献 78
第5章 现代化学思想的产生 79
5.1医药化学 79
5.2波义耳与牛顿的微粒哲学 81
5.3法国盐化学 86
5.4燃素学说 91
5.5小结 92
参考文献 93
第6章 现代化学学科的确立 95
6.1现代化学纲领的确立 95
6.2化学学科的建制化 101
6.3化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105
6.3.1硫酸 105
6.3.2氯气漂白 106
6.3.3纯碱(吕布兰法) 107
6.3.4小结 108
参考文献 108
第7章 从西学东渐到中国化学学科体制化 110
7.1西学东渐时期化学的传入(20世纪以前) 111
7.1.1化学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在中文化学书籍出现以前) 111
7.1.2化学书籍的翻译 112
7.1.3中国近代化学教育的开端(癸卯学制颁布以前) 114
7.2化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116
7.2.1新学制的颁布与化学教育体系的初创 116
7.2.2民国初期学制的演进与化学教育体系的形成 118
7.2.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化学教育体系的长足发展 120
7.3化学研究机构体系的形成与化学研究的兴起 123
7.3.1专门化学研究机构的创建:职业化化学研究在中国的尝试与发展 123
7.3.2大学里的化学研究机构:化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来源 127
7.3.3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绩 128
7.4化学工业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132
7.4.1化学工业技术的发展 132
7.4.2化学工业技术的研究 136
7.5化学社团的形成和发展 137
7.5.1留学生在国外成立的化学社团 137
7.5.2归国留学生在国内成立的化学社团 140
参考文献 144
第8章 早期的应用化学与化学工业 148
8.1国防与化学 148
8.1.1军工制造 148
8.1.2知识传播与教育 150
8.1.3化工研究机构 151
8.2资源开发与化学 155
8.2.1资源调查 155
8.2.2工矿企业 156
8.2.3民用化学工业 157
8.3民族化学工业技术 157
8.3.1时代背景:国货运动 158
8.3.2制取味精 158
8.3.3侯氏碱法 159
参考文献 160
第9章 外国在华化学研究机构及其社会影响 161
9.1满铁中央试验所 161
9.1.1历史概述 162
9.1.2化学各学科 162
9.1.3化工技术 164
9.2大陆科学院 166
9.2.1历史概述 167
9.2.2化学相关研究 167
9.2.3铃木梅太郎 168
9.2.4本土化学家 168
9.2.5大陆科学院简评 169
9.3工业化学会满洲支部 169
9.4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 170
9.4.1历史概述 171
9.4.2化学相关研究 171
9.4.3本土化学家 172
9.5在台湾的化学机构 173
9.5.1台湾总督府研究所 173
9.5.2天然瓦斯研究所 174
9.6外国在华化学机构的社会影响 175
参考文献 176
第10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的整合 179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体系的重建历程 179
1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化学学科基础 179
10.1.2化学教育体系的重建 180
10.1.3化学科研体系的重建 183
10.1.4化学应用推广体系的重建 185
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发展的政策与战略 188
10.2.1前15年(1949—1965) 188
10.2.2“文革”期间(1966—1976) 189
10.2.3调整改革时期(1977—1991) 190
10.2.4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至今) 190
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191
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发展成就 191
10.3.2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整体特点 196
参考文献 198
第11章 无机化学 199
11.1中国无机化学发展历程 200
11.2理论无机化学研究进展 204
11.3配位化学研究进展 206
11.4同位素化学研究进展 208
11.5盐湖化学研究进展 210
11.6稀土化学研究进展 212
11.7生物无机化学研究进展 216
11.8纳米无机化学研究进展 221
参考文献 225
第12章 有机化学和化学生物学 226
12.1合成有机化学 227
12.2天然有机化学 230
12.3元素有机化学 232
12.4物理有机化学 238
12.5化学生物学 242
参考文献 245
第13章 分析化学 252
13.1世界的分析化学到分子科学 252
13.2中国的分析化学到分子科学 253
13.2.1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中国经典分析化学 253
13.2.2六十年代的中国仪器分析 253
13.2.3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中国仪器分析 256
13.2.420世纪末的中国分析化学到分析科学 258
13.3我国分析化学发展的现状、动力与趋势 260
13.3.1我国分析化学发展的现状 260
13.3.2我国分析化学的动力与趋势 261
13.4重要分析化学研究机构介绍 263
13.4.1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64
13.4.2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64
13.4.3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265
参考文献 265
第14章 物理化学 267
14.1前沿的物理化学和无处不在的物理化学 267
14.2中国的现代物理化学发展 268
14.2.1中国的现代物理化学发展 268
14.2.2我国物理化学研究现状总结与目标 278
14.3我国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研究机构介绍 280
14.3.1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281
14.3.2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281
14.3.3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82
14.3.4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283
14.3.5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83
参考文献 285
第15章 环境化学 287
15.1世界环境化学学科兴起的背景 287
15.2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建制化:科研机构、主要社团、教育、期刊 288
15.2.1主要科研机构的建立过程 288
15.2.2教育体系的形成 291
15.2.3学会、社团与刊物 293
15.3我国环境化学名人和主要成就 294
15.3.1知名科学家 294
15.3.2主要成就 296
15.3.3基金资助项目、奖励与学科发展战略 299
参考文献 300
第16章 化学教育 302
16.1中国高等化学教育发展概况 302
16.2我国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五个方面 304
16.2.1化学专业设置 304
16.2.2化学课程体系 307
16.2.3化学教学内容 309
16.2.4化学教材建设 312
16.2.5化学教学方法 314
16.3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和《大学化学》 318
参考文献 319
第17章 化学学科交叉渗透及学科总体状况与趋势 320
17.1传统学科稳步发展 320
17.1.1无机化学 320
17.1.2有机化学 321
17.1.3物理化学 321
17.1.4分析化学 322
17.1.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22
17.2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促生新领域 322
17.2.1化学生物学 322
17.2.2环境化学与绿色化学 323
17.2.3核化学和放射化学 323
17.2.4理论与计算化学、化学信息学 323
17.2.5有机固体材料 324
17.3化学研究成果进展 324
17.3.1化学研究国际论文数与影响力快速增长 324
17.3.2化学研究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326
17.3.3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 328
17.4化学组织、交流、奖励与管理 329
17.4.1化学学会的组织机构 329
17.4.2刊物与奖励 331
17.4.3学术会议与国际合作交流 333
参考文献 334
大事记 335
人名译名对照表 349
主题索引 350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