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研究五 1
论文二 1
秦汉的统一与哲学思想的变革——“四人帮”,歪曲历史的罪证之一 1
批判“影射史学”,恢复哲学史的本来面目 17
对哲学史上的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35
克服两个缺点 41
如何看待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 45
论中国哲学史上普遍存在的思想交融问题 51
老子研究的方法问题 60
访问加拿大与美国观感 67
张立文《朱熹思想研究》序 78
中国哲学史的特点——在“《中国哲学史稿》讨论会”上的发言 83
推荐一部哲学入门书——《通俗哲学》 97
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王夫之 101
评孙叔平著《中国哲学史稿》 108
阶段分析方法之一例——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民族哲学家 111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序 116
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基本功 119
魏晋玄学研究如何深入 124
瞻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前景 126
论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的交融 129
《周易研究》小议 144
《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序 146
贺著《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序 149
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 152
《医易汇通精义》序 164
迎接中国哲学的明天 166
把《周易》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174
关心《周易》研究,促进健康发展 179
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今(全)译丛书》总序 183
《老子全译》前言 185
韩敬《法言注》序 201
中国哲学的过去和未来 205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领域里的贡献 221
怎样深化老子思想的研究? 231
李贽思想的进步性 235
《易》学与人类文明 239
读《易》书札 244
试论“天人合一” 247
《老子》难读 254
老学源流 259
20世纪中国哲学的使命感 265
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无” 273
艾思奇同志 279
《易学智慧丛书》总序 285
在《张岱年全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287
哲学的重要性 289
“中国墨子学会”在21世纪所面临的任务——在第四届墨学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297
认识论的起点——《孙子兵法》序 301
李贽的悲剧结局 302
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 306
认识世界的方向道路 314
21世纪的中国哲学 320
继承古代 开创现代 328
哲学必将与人类共存 338
高令印《简明中国哲学通史》序 343
李贽改革悲剧给后人的启示 345
我对《老子》认识的转变 349
我国哲学发展的正道 351
任继愈论墨子 353
寿命最短的黄老学派,效应最长的黄老思想 359
关于《道德经》 364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哲学的未来 379
中医理论研究要跟得上国力发展 393
努力提高对中医哲学重要价值的认识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