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的颠覆:当代哲学市域下的马克思身体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燕连福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身体思想研究缘起 2

一 省思意识哲学的不足 2

二 反观身体哲学的兴起 4

三 重新审视马克思哲学 5

第二节 马克思身体思想研究现状 8

一 国外研究现状 8

二 国内研究现状 10

第三节 本研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13

一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身体概念 14

二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身体价值 16

三 马克思身体思想的理论超越性 17

第二章 原罪之躯及其拯救与颠覆 19

第一节 原罪的身体:西方哲学中身体的遮蔽之路 19

一 《圣经》中的原罪问题:亚当与夏娃 19

二 西方哲学中的身体原罪:柏拉图、保罗、笛卡尔等 26

三 原罪之影响:意识化的西方传统哲学 34

第二节 原罪的拯救:西方哲学中身体的澄明之途 47

一 身体的重新发现:费尔巴哈、尼采 48

二 身体的现象学呈现: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 50

三 身体的后现代绽放:福柯、德勒兹、德里达 51

第三节 原罪的颠覆:马克思哲学语境中无罪的身体 55

一 否定原罪:马克思的原罪观 55

二 肯定身体: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无罪之身 58

三 有血有肉的人:身体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坐标 59

第三章 马克思身体思想的生成 64

第一节 始点:对存在问题的观照 64

一 传统哲学对存在的误解 64

二 现实社会对存在的颠倒 67

三 马克思对存在问题的崭新解读 72

第二节 转折:对意识哲学范式的扬弃 80

一 马克思对意识本质的解读 81

二 马克思对意识哲学范式的扬弃 90

第三节 旨归:马克思身体之思的彰显 94

一 身体的存在困境:异化的身体 95

二 身体异化的根源:资本逻辑的大行其道 101

三 身体异化的解决:从资本的逻辑到身体的逻辑 105

第四章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身体概念 108

第一节 生命之身 110

一 需要的身体:人的生命力量的表征 111

二 生产的身体:人的生命力量的展现 118

三 审美的身体:人的生命力量的提升 122

第二节 社会之身 125

一 社会化的身体:从社会视角解读身体 126

二 身体化的社会:从身体视角诠释社会 132

三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 138

第三节 历史之身 143

一 历史化的身体:从历史视角理解身体 143

二 有身的历史:从身体视角理解历史 148

三 历史之谜的解答:历史与自然的统一 154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身体价值 159

第一节 身体的认知价值 160

一 感官是真理的报道者(真理的来源问题) 161

二 认识是事物对感官的显现(认识的过程问题) 165

三 解释的感觉性与多样性(真理的解释问题) 169

第二节 身体的感觉价值(一) 173

一 感觉问题的缘起 174

二 感觉的四重异化 178

三 感觉异化问题的解决 184

第三节 身体的感觉价值(二) 187

一 感觉在其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 187

二 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身 191

三 感觉为了物而同物发生关系 193

四 别人的感觉和精神也成为我自己的占有 195

第四节 身体的行动价值 198

一 解放自身:从片面的人到全面发展的人 199

二 改变社会:从市民社会走向人类社会 204

三 书写历史: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进行转变 209

第六章 马克思身体思想的理论超越性 212

第一节 马克思VS费尔巴哈:身体内涵的理论预设 212

一 费尔巴哈身体思想的贡献:反对身心二元论 213

二 费尔巴哈身体思想的限度:囿于情爱范围内的身体 220

三 马克思对费氏身体思想的超越:从爱的身体到社会的身体 224

第二节 马克思VS梅洛—庞蒂:身体价值的未来指向 230

一 梅洛—庞蒂身体思想的贡献:现象学的身体 230

二 梅洛—庞蒂身体思想的不足:局限在感知范围内的身体 245

三 超越梅氏身体思想的可能向度:从认知的身体到行动的身体 248

第三节 马克思VS米歇尔·福柯:身体境遇的深度关照 250

一 米歇尔·福柯身体思想的贡献:身体性的历史 250

二 米歇尔·福柯身体思想的局限:游走于权力与性之间的身体 253

三 超越福柯身体思想的可能视点:从性的批判到生存境遇的批判 257

第七章 马克思身体思想的启示 261

第一节 理论启示 261

一 对省思意识哲学的启示 261

二 对反观身体哲学的启示 263

三 对审视马克思哲学的启示 266

第二节 现实启示 269

一 告别以身为殉的功利时代 269

二 否弃主体独白的权力话语 271

三 走出无家可归的世界图景 274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280

第一节 结论 280

第二节 展望 285

参考文献 290

致谢 301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