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3
“公共性”与启蒙文学的困局——重返1980年代文学的启蒙语境 3
主体的修复与启蒙文学的话语困境——对1980年代前期文学的启蒙考察 30
主体游移与启蒙话语的裂变——对1980年代中后期文学的启蒙考察 50
晦涩:如何成为“障眼法”?——从“朦胧诗论争”谈起 70
忠实于我的时刻越来越“多”——对小海近期创作倾向的考察 85
重返80年代的诗歌精神:必要性与可能性 101
我们应当如何爱国?——重读《我爱这土地》 106
知识者的倦怠之书——我看《春尽江南》 111
浮游的守夜人——从北岛《午夜之门》谈起 116
关于政治和诺贝尔文学奖——文学成就本身并不能使一个作家摘取桂冠 119
第二辑 125
大时代的死亡与再生——1990年代以来的精神困境 125
回到尼采的质问——19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意识的症候 142
文学的盛筵与罗网——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的“历史化”倾向 168
现实的幽灵与历史的梦魇——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的“现实主义”障碍 185
“历史”与“反抗”的意志——1990年代以来“先锋”意识的瓦解 199
“历史是精神的蒙难”——对当下文学史思维的思考 225
从“自投罗网”到文学“憎恨”——对文化研究思潮的思考 237
知识分子:过期的死亡宣判 248
文学,历史罗网中的死亡挣扎——关于尼采的读札 260
智慧的劫掠与死者的狂欢——从鲁迅说起 273
学院文学教育二题 283
第三辑 297
边界互渗的生机与险境——浅谈江苏新世纪诗歌的民间力量兼及民间的困境 297
空间生产与网络诗歌的瓶颈 307
死亡的边界 312
亡灵的声音与晚期的界限——欧阳江河浅议 318
关于“介入的诗歌”的谈话 332
孤独与寂寞之中的创造——也谈当下文学的“可持续写作” 338
附录:“寻找政治”与永恒的批判——何同彬访谈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