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刑事政策的基本观念与主导内容 1
第1节 刑事政策思想的兴起 1
一、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政策思想 1
二、刑事近代学派与刑事政策思想 2
第2节 刑事政策的概念与特征 3
一、刑事政策概念的学说考究 3
二、刑事政策概念的学理论证 7
第3节 刑事政策学的学科地位 10
一、刑事政策学的学科地位学说考究 11
二、刑事政策学学科地位的学理论证 12
第4节 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 15
一、我国刑事政策内容的学说考究 15
二、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结构 17
第二章 宽严相济政策的演进与形成 22
第5节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演进 22
一、由思想萌芽到初步形成 22
二、充实发展走向丰富明确 23
第6节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内涵 24
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初期表述 24
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时代思想 25
第7节 宽严相济政策的提出 27
一、宽严相济政策表述的基本形成 27
二、宽严相济政策表述的频频展现 29
第8节 惩宽结合与宽严相济 33
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去留及其与宽严相济政策的关系 34
二、惩办与宽大结合政策的时代地位与典型表述 36
第三章 宽严相济政策的本体内容 39
第9节 宽严相济政策的概念与特征 39
一、宽严相济政策的概念 39
二、宽严相济政策的特征 39
第10节 宽严相济政策的地位考究 42
一、宽严相济政策地位的学说 42
二、宽严相济的基本政策地位 43
第11节 宽严相济政策思想的司法阐释 44
一、中央规范文件:“严打”语境·宽严相济 45
二、“两高”工作报告:区别对待·宽严并举 45
三、“两高”规范文件:严中有宽·宽严有别 47
四、“两高”专题解释:区别对待·宽严互补 49
第12节 宽严相济政策思想的学理剖析 51
一、宽严相济政策思想的学说考究 51
二、宽严相济政策思想的学理论证 52
第13节 宽严相济政策的知识体系 60
一、宽严相济政策的知识要点 60
二、宽严相济政策的体系结构 61
第四章 宽严相济政策与相关政策 62
第14节 宽严相济政策与综合治理方针 62
一、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内容 62
二、宽严相济与综合治理比较 69
第15节 宽严相济政策与“严打”政策 72
一、“严打”政策的基本内容 72
二、宽严相济与“严打”比较 74
第16节 宽严相济政策与轻轻重重政策 77
一、轻轻重重政策的基本内容 77
二、宽严相济与轻轻重重比较 84
第五章 宽严相济政策的价值标准 88
第17节 宽严相济政策的犯罪理论价值标准 88
一、客观主义犯罪理论 88
二、主观主义犯罪理论 89
三、折衷主义犯罪理论 90
四、犯罪理论应然建构 92
第18节 宽严相济政策的刑罚理论价值标准 93
一、报应主义刑罚理论 93
二、目的主义刑罚理论 95
三、折衷主义刑罚理论 96
四、刑罚理论应然建构 97
第19节 宽严相济政策的刑法原则价值基础 98
一、罪刑法定原则 98
二、罪刑均衡原则 102
三、刑法法制主义原则 110
四、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112
第六章 宽严相济政策的事实基础 114
第20节 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特征与状况 115
一、无差别杀人犯罪的概念 115
二、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特征 117
三、无差别杀人犯罪与相关犯罪 118
四、我国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状况 122
第21节 有组织犯罪的特征与现状 132
一、有组织犯罪的概念 133
二、有组织犯罪的特征 134
三、有组织犯罪与相关犯罪 139
四、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客观存在 143
五、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现实状况 145
第22节 职务犯罪及公务犯罪的特征与现状 150
一、职务犯罪及公务犯罪的概念 150
二、公务犯罪的特征 152
三、公务犯罪与相关犯罪 157
四、我国公务犯罪的状况 161
第23节 暴力犯罪的犯罪率波动状况 164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165
二、暴力犯罪立案率波动的描述 168
三、暴力犯罪立案率波动的评估 172
第24节 犯罪总量的犯罪率波动状况 174
一、改革开放前犯罪率波动状况 174
二、社会转型初期犯罪率波动状况 176
三、社会转型深化期犯罪率波动状况 180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犯罪率波动的评估 186
五、中美犯罪率波动比较 187
第七章 宽严相济政策的罪因根据 190
第25节 犯罪原因理论的里程碑 191
一、刑事科学的发展历程 191
二、前科学时代的犯罪原因观念 192
三、刑事古典学派的犯罪原因论 193
四、刑事近代学派的犯罪原因论 194
第26节 19世纪欧洲犯罪原因理论的拓荒 195
一、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及加罗法洛的自然犯论 195
二、菲利的犯罪原因三元论及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论 198
三、迪尔凯姆的犯罪功能论及社会失范论 202
四、塔尔德的犯罪模仿论 206
第27节 20世纪以来美国犯罪原因理论的深化 208
一、社会结构理论之社会解组论分支 208
二、社会结构理论之紧张理论分支 214
三、社会结构理论之文化越轨理论分支 224
四、社会化过程理论之社会学习理论分支 229
五、社会化过程理论之社会控制理论分支 234
六、社会化过程理论之标签理论分支 236
第28节 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观念 238
一、罪因机制及社会原因的核心地位 238
二、实证方法的基本手段 240
三、界分犯罪原因的不同问题 242
第29节 化解阻断罪因机制的理论模型 246
一、化解阻断罪因机制的理论基奠 246
二、化解阻断罪因机制的基本架构 250
三、化解阻断罪因机制的理论特征 254
第30节 化解阻断罪因机制的结构性展开 256
一、意识观念碎片与犯罪率波动 256
二、社会分层失衡与犯罪率波动 273
三、制度规范缺损与犯罪率波动 281
第31节 化解阻断罪因机制的类型性展开 294
一、有组织犯罪的罪因机制 294
二、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罪因机制 298
三、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因机制 301
第八章 宽严相济政策的报应已然之罪的制裁制度 302
第32节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演进与形成 302
一、奠定基础:费尔巴哈之犯罪法律制约条件的犯罪构成 303
二、理论初创:贝林格创建犯罪构成理论基本雏形 305
三、理论发展:迈耶确立犯罪构成理论基本模式 309
四、理论创新:麦兹格创立主观构成要件理论基本理念 311
五、理论细化:威尔哲尔创立开放构成要件理论基本理念 313
六、理论柔化:罗克辛倡导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 316
第33节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模式与比较 317
一、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主要模式 317
二、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典型样态 327
三、各种模式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比较 331
第34节 双层多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建构 336
一、双层多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技术构造 337
二、双层多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判断路径 340
三、双层多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价值基奠 341
四、双层多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司法适用 343
五、犯罪论体系中相关概念的区别 345
第35节 我国有期徒刑的形成 346
一、奴隶制时期的萌芽 346
二、封建制时期的统一 347
三、清末民国时期的引进 348
四、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表现 349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确立 350
第36节 国外有期自由刑 352
一、俄罗斯刑法中的有期自由刑 352
二、法、日、意刑法中的有期自由刑 353
第37节 我国有期徒刑的特征与完善 356
一、有期徒刑的概念与特征 356
二、有期徒刑的利弊 359
三、有期徒刑的完善 360
第九章 宽严相济政策的再犯预防的处遇制度 364
第38节 保安处分的演进 364
一、观念发轫与奠定 365
二、制度肇始与确立 368
第39节 保安处分的界说 372
一、广义保安处分与狭义保安处分 372
二、行政保安处分与刑法保安处分 374
三、一元论与二元论 375
四、并科主义、代替主义、择一主义 377
五、保安处分的本质蕴含 379
第40节 保安处分的基本原则 382
一、处分法定原则 383
二、处分必要原则 387
三、处分均衡原则 388
四、处分不定期原则 390
第41节 保安处分的适用 392
一、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 392
二、保安处分的裁量 399
三、保安处分的执行 406
四、保安处分的变更 408
五、保安处分的假释 409
六、保安处分的消灭 412
第42节 保安处分的对象和措施 415
一、保安处分对象和措施概述 415
二、剥夺自由的保安处分 418
三、限制自由的保安处分 438
四、财产保安处分 449
第43节 我国类似保安处分的处罚措施 453
一、处罚措施的性质 453
二、处罚措施的种类 454
三、处罚措施的内容 456
第44节 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建构 474
一、建构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必要性 475
二、我国保安处分一般制度的建构 476
三、我国保安处分具体措施的建构 480
第十章 宽严相济政策的社会内处遇制度 484
第45节 缓刑的界说 484
一、各国缓刑状况 484
二、缓刑的基本概念 487
三、战时缓刑 491
第46节 缓刑的适用要件 493
一、各国刑法规定 494
二、我国《刑法》的缓刑适用要件 500
三、缓刑适用要件的探讨 502
第47节 缓刑的考验 510
一、缓刑考验期限 510
二、缓刑考验执行 519
第48节 缓刑的撤销 527
第49节 假释的界说 535
一、各国假释状况 536
二、假释的基本概念 539
三、假释的价值 540
四、假释与其他措施 541
第50节 假释的适用要件 543
一、各国刑法规定 544
二、我国刑法规定 549
三、假释适用要件探讨 552
第51节 假释的适用主体 557
一、各国刑法规定 557
二、我国刑法规定 558
三、假释适用主体探讨 560
第52节 假释的考验 560
一、假释考验期限 560
二、假释考验的执行 571
第53节 假释的撤销 577
一、各国刑法规定 578
二、我国刑法规定 581
三、假释撤销探讨 584
术语索引 590
主要参考书目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