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使用OSI模型 1
1.1 OSI模型快速导览 2
1.2 OSI模型的7个层 2
1.2.1 第7层:应用层 3
1.2.2 第6层:表示层 3
1.2.3 第5层:会话层 3
1.2.4 第4层:传输层 3
1.2.5 第3层:网络层 4
1.2.6 第2层:数据链路层 4
1.2.7 第1层:物理层 4
1.3 网络设备和OSI模型 4
1.3.1 转发器 5
1.3.2 网桥 5
1.3.3 路由器 6
1.3.4 交换机 7
1.3.5 交换机转发技术 8
1.4 常用网络工具 10
1.4.1 网络管理工具 10
1.4.2 协议分析仪 10
1.4.3 手持式网络分析仪 11
1.4.4 电缆测试器 11
1.4.5 流量协议 11
1.5 小结 12
本章复习题 13
第2章 铜介质 15
2.1 标准 16
2.2 基本的电缆用途 19
2.3 测试参数 19
2.3.1 信道内测试所需的基本测试及参数 20
2.3.2 与信道内测试有关的基于频率的基本测试参数 23
2.3.3 与信道内及外部测试有关的基于频率的高级测试参数 31
2.3.4 其他常被引用的测试参数 35
2.3.5 测试配置 37
2.4 应该测试什么 39
2.5 接地和电缆屏蔽 39
2.6 小结 40
本章复习题 41
第3章 光纤介质 43
3.1 安全 44
3.1.1 光线 44
3.1.2 玻璃 44
3.2 标准 45
3.3 光纤光缆设计 45
3.3.1 光纤光缆的结构 46
3.3.2 光缆的结构 46
3.3.3 接头类型 47
3.4 测试参数 47
3.5 光的行为 49
3.5.1 色散 50
3.5.2 模式带宽 50
3.5.3 临界角 50
3.5.4 弯曲的光纤 51
3.5.5 渐变折射率 51
3.5.6 光源 52
3.5.7 注入条件 53
3.5.8 芯轴 54
3.5.9 模式调节 55
3.5.10 吸收 55
3.5.11 菲涅尔反射 55
3.5.12 光纤端接抛光 56
3.5.13 光纤对准误差和生产缺陷 56
3.6 测试实践和工具 58
3.6.1 测试方法 58
3.6.2 工具 61
3.7 测试等级 63
3.7.1 等级1 63
3.7.2 等级2 63
3.7.3 测量和测试的注意事项 63
3.8 小结 64
本章复习题 64
第4章 介质访问控制层 66
4.1 以太网和OSI模型 67
4.2 帧结构 68
4.2.1 位到字节 68
4.2.2 字节到字段分组 68
4.2.3 基本的以太网帧字段 71
4.3 工作原理 73
4.3.1 分组间间隔 74
4.3.2 重传 75
4.3.3 错误处理 76
4.3.4 双工 83
4.3.5 帧突发 83
4.3.6 自动协商 84
4.3.7 以太网供电(PoE) 88
4.3.8 以太网实现细节 89
4.3.9 10 Mbps以太网 89
4.3.10 100 Mbps以太网 95
4.3.11 1000 Mbps以太网 102
4.3.12 10 Gbps以太网 110
4.3.13 面向用户接入网的以太网 123
4.4 小结 124
本章复习题 125
第5章 数据链路层 128
5.1 网桥 129
5.1.1 网桥转发表 129
5.1.2 转发的影响 130
5.1.3 优先权 130
5.1.4 生成树协议 131
5.1.5 VLAN 135
5.2 MAC控制子层 136
5.2.1 帧结构 136
5.2.2 慢速协议 137
5.2.3 链路聚合子层 137
5.2.4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子层 141
5.3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42
5.3.1 802.2 LLC 143
5.3.2 802.2 LLC字段定义 143
5.3.3 802 SNAP 145
5.3.4 802 SNAP字段定义 145
5.4 Novell原始帧 146
5.5 小结 146
本章复习题 147
第6章 网络层 148
6.1 路由器 149
6.2 Internet协议(IP) 150
6.2.1 IPv4寻址 151
6.2.2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159
6.2.3 IPv6寻址 163
6.2.4 ICMPv6 171
6.3 小结 173
本章复习题 173
第7章 传输层 175
7.1 TCP和UDP端口 176
7.2 传输控制协议(TCP) 177
7.2.1 TCP段和最大段长度(MSS) 177
7.2.2 TCP套接字和连接 178
7.2.3 打开和关闭连接 178
7.2.4 序列号和确认号 179
7.2.5 重传 180
7.2.6 选择性确认(SACK) 180
7.2.7 窗口长度、窗口扩大和滑动窗口 182
7.2.8 拥塞控制 184
7.2.9 TCP段结构 186
7.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89
7.4 小结 190
本章复习题 190
第8章 阻止问题 191
8.1 网络维护策略 192
8.1.1 网络决策制定的管理介入 192
8.1.2 准备和规划 192
8.1.3 问题预防 192
8.1.4 早期问题发现 192
8.1.5 快速地隔离和解决问题 192
8.1.6 为适应网络增长,应该更多地投资于工具和培训而不是增加工作人员 193
8.1.7 改善网络管理和维护质量的方法 193
8.2 文档 193
8.2.1 方法学 193
8.2.2 发现和基线测试 193
8.2.3 设计辅助 193
8.2.4 验证 193
8.2.5 创建服务器日志和软件库 194
8.2.6 创建网络图 195
8.2.7 电缆设施文档 195
8.3 建立基线 196
8.4 主动的活动和准备 200
8.4.1 监测物理层和MAC层 200
8.4.2 监测网络层 205
8.4.3 监测传输层 206
8.4.4 应用监控 207
8.5 小结 210
本章复习题 210
第9章 故障诊断 211
9.1 最佳方法 212
9.2 过程 212
9.3 成功故障诊断的8个重要步骤 213
9.3.1 第1步:准确地确定问题 214
9.3.2 第2步:重现问题 214
9.3.3 第3步:找出并隔离起因 214
9.3.4 第4步:阐明解决问题的计划 216
9.3.5 第5步:实现计划 216
9.3.6 第6步:进行测试,以确认问题已得到解决 216
9.3.7 第7步: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 216
9.3.8 第8步:向用户提供反馈 217
9.4 出发点 217
9.5 小结 218
本章复习题 218
第10章 介质故障诊断 219
10.1 铜介质的故障诊断 220
10.1.1 工具 220
10.1.2 一般测试和安装问题 222
10.2 光纤介质故障诊断 235
10.2.1 工具 236
10.2.2 常规测试和安装问题 237
10.3 小结 246
本章复习题 246
第11章 网络故障诊断 248
11.1 工具 249
11.1.1 线缆测试仪 249
11.1.2 协议分析 249
11.1.3 网络管理 249
11.1.4 流量协议 250
11.1.5 手持式网络分析仪 250
11.1.6 高级分析产品 251
11.2 对一般性的用户抱怨进行故障诊断 251
11.2.1 问题:无法连接 251
11.2.2 问题:连接掉线 254
11.2.3 问题:速度慢或性能差 255
11.3 一般的故障诊断建议 257
11.3.1 避开误导性的症状 259
11.3.2 具体的错误类型 259
11.3.3 一些简单的准则 262
11.3.4 特定的测试建议 275
11.4 小结 307
本章复习题 307
附录A 铜缆测试失败原因表 309
A.1 接线图 310
A.2 长度 310
A.3 传播延迟或延迟差异 310
A.4 插入损耗(衰减) 311
A.5 近端串扰和综合近端串扰 311
A.6 回波损耗 311
A.7 ACRF和PSACRF(ELFEXT和PSELFEXT) 311
A.8 电阻 312
A.9 特征阻抗 313
A.10 脉冲噪声 313
.A.11 缓解外部串扰 313
附录B 波形解码练习 314
B.1 单元1:计数系统和编码方法 315
B.1.1 计数系统 315
B.1.2 OSI 7层模型 320
B.1.3 信令和编码方法 322
B.2 单元2:以太网波形解码 324
B.2.1 10 Mbps传输过程 324
B.2.2 对波形进行解码 32
B.3 单元3:使用标准文件和RFC 327
B.4 单元4:使用协议分析仪 328
B.4.1 OptiView协议分析专家的五按钮教程 329
B.4.2 协议分析专家实验 332
附录C 自动协商 334
C.1 FLP字段定义 335
C.1.1 基本页面 335
C.1.2 消息页面 336
C.1.3 无格式页面 339
C.1.4 适用于1000BASE-X的自动协商扩展 339
C.1.5 适用于10GBASE-T的自动协商扩展 340
附录D 发现设备行为 342
D.1 这台设备工作在哪一层 343
D.1.1 测试#1:基本功能 344
D.1.2 测试#2:灰色区域 344
D.1.3 测试#3:找出所有配置的VLAN 345
D.2 如何使用测试结果 345
D.2.1 冲突域 345
D.2.2 广播域 346
D.2.3 不同的网络 346
附录E 对交换机进行故障诊断的技术 347
E.1 在交换式环境中遇到什么问题 348
E.2 对交换机进行故障诊断的技术 349
E.2.1 方法1:访问交换机控制台 349
E.2.2 方法2:连接到未使用的端口 350
E.2.3 方法3:配置镜像或跨接端口 353
E.2.4 方法4:连接到标记端口或干线端口 356
E.2.5 方法5:在链路中插入集线器 356
E.2.6 方法6:级联测试仪 358
E.2.7 方法7:在链路上放置在线抽头 359
E.2.8 方法8:使用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 361
E.2.9 方法9:让交换机发送流技术汇总 364
E.2.10 方法10:建立系统日志服务器 365
E.2.11 方法11:使用服务器(主机)资源 366
E.2.12 方法12:使用方法的组合 366
E.3 故障诊断方法:结论 366
附录F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68
F.1 SNMP操作 369
F.1.1 SNMPv1 371
F.1.2 SNMPv2 371
F.1.3 SNMPv3 372
F.2 SNMP用途 373
附录G 利用协议分析仪进行故障诊断 376
G.1 理解网页连接 377
G.1.1 DNS查询 379
G.1.2 ARP查询 381
G.1.3 TCP连接 383
G.1.4 数据传输 386
G.1.5 关闭连接 386
G.1.6 DNS故障 388
G.2 协议分析仪和协议知识 388
附录H 本书中使用的网络故障诊断产品 393
H.1 从什么工具开始 394
H.1.1 网络操作 394
H.1.2 网络工程化 394
H.1.3 网络技术人员 395
H.1.4 网络/PC支持咨询台 395
H.2 介质测试 396
H.2.1 DTX 1800线缆分析仪 396
H.2.2 OptiFiber认证OTDR 397
H.2.3 AnalyzeAir Wi-Fi频谱分析仪 398
H.3 网络分析:混合式手持测试仪 401
H.3.1 OptiView 401
H.3.2 EtherScope 405
H.3.3 NetTool 408
H.3.4 LinkRunner 411
H.4 协议分析 412
H.4.1 捕获 413
H.4.2 内置功能 413
H.4.3 警报和触发器 414
H.4.4 数据存储和报告 414
H.5 流量协议分析 415
H.5.1 可视化性能管理器 415
H.5.2 Visual UpTime Select 416
H.5.3 NetFlow跟踪器 419
H.5.4 应用性能 421
附录I 各章复习题答案 424
I.1 第1章 425
I.2 第2章 426
I.3 第3章 427
I.4 第4章 428
I.5 第5章 433
I.6 第6章 434
I.7 第7章 436
I.8 第8章 436
I.9 第9章 437
I.10 第10章 437
I.11 第11章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