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第一章 人类社会的新曙光——社会主义走出乌托邦荒原 3
一、广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3
二、狭义社会主义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产生的 7
三、社会主义概念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16
四、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成就 21
五、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9
六、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35
第二章 经典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4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42
二、“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 46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胜利”学说 50
四、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原则性描述 58
五、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过渡到高级形式的社会 65
六、辩证地看待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思想 69
第三章 理想变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坎坷道路 77
一、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一国胜利”学说 78
二、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84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定型及历史地位 99
四、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功过是非 114
五、社会主义的“大地震”——苏联、东欧剧变 119
第四章 历史的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 124
一、中国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火花 125
二、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及其民生主义 130
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136
四、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 142
五、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148
六、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失误 156
第五章 “跨越峡谷”——东方社会发展的非资本主义道路 164
一、东方社会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165
二、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171
三、东方社会发展的非资本主义道路 180
四、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187
五、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再思考 191
六、实现对资本主义的真正“跨越”——历史对我们的教育和启示 195
下篇 203
第六章 理论飞跃——邓小平理论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柳暗花明 203
一、邓小平——一个务实的科学社会主义探索者 20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21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 215
四、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218
第七章 最大国情——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229
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首先从国情实际出发 23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241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48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经济和剥削现象 253
第八章 正本清源——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 262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 264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方法 268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特点使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观念发生飞跃 276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282
五、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深远意义 295
第九章 重大突破——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301
一、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懈探索的成果 30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309
三、社会主义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13
四、东方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 317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324
第十章 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9
一、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对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330
二、东方国家缺乏民主的传统和经验 335
三、社会主义民主遭破坏的惨痛教训 340
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特殊性 346
五、批判地学习资本主义民主的合理因素与正确认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353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66
第十一章 传承文明——学习资本主义是为了超越资本主义 372
一、站在什么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 373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377
三、社会主义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是理所当然的 382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德国等国家快速发展之借鉴 386
五、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实现对资本主义的真正“跨越” 397
第十二章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的前途 402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0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飞跃 40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的贡献和意义 418
四、社会主义在艰难曲折中为自己开辟着前进的道路 423
五、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428
结束语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设想的时代创新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