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天人体系 17
第一节 天的三重含义 17
一、自然义的天 18
二、伦理义的天 20
三、人格义的天 21
第二节 天人秩序 23
一、天尊地卑是「一统」秩序的基础 25
二、阴阳是表述天人秩序的基本因素 27
三、五行与人事秩序 30
第三节 以天限君思想 35
一、以天限君思想产生的根源 35
二、任德、限情与限政 39
第二章 天人体系下的人性理论 43
第一节 「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的内涵 44
一、作为「类性」存在的人性与物性 44
二、董仲舒的情欲观:天道意义下「贪」的本义 48
第二节 「性有善端而未能为善」解析:与孟子性善论的异同 56
第三节 「义以正我」的道德修为之路:与荀子人性教化的异同 61
一、荀子与董仲舒对「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理解的异同 62
二、荀子与董仲舒在教化观念上的异同 63
第四节 性三品:一种天道意义下的人性阐释 72
第五节 「接於肌肤,臧於骨髓」的教化理论 78
第三章 元理论体系 85
第一节 元作为一种本原性的中和秩序而存在 86
一、「元」是存在於天地之前的一种本原性的秩序 86
二、元——一种原初性的秩序中和 88
第二节 「始」、「微」、「正」对天人秩序的意义 91
一、「始」、「微」、「正」——秩序发生之几 92
二、「君者元也」——天人互成之几 95
三、「好微贵志」——道德行为发生之几 97
第四章 天人感应 101
第一节 天人中和论 101
一、阴阳中和是董仲舒中和论的基础 101
二、社会秩序的中和是中和论的核心 105
第二节 神秘性感应对建构天人体系的意义 106
第三节 董仲舒对天人感应的物质性阐释 110
第四节 董仲舒对天人感应的义理性阐释 114
一、恶所引起的阴气的积聚是天人秩序发生变异的原因 114
二、西汉初期社会秩序存在的「痼疾」 122
三、贵微重志 125
四、绝微杜渐 134
余论 147
参考文献 151
后记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