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与两个战场(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三八年十月) 3
第一节 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抗战 3
一、抗日战争爆发时的国际形势与日本全面侵华的方针 3
二、卢沟桥事变及各界对抗日的态度 5
三、上海“八一三”事变,全国进入抗日战争 9
第二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际上对中日战争的不同态度 12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2
二、苏联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15
三、英美政府对中国抗战的两面政策 18
第三节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 19
一、抗战初期国民党的军事部署 19
二、国民党在华北的抗战 21
三、南京陷落与台儿庄战役 24
四、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和《抗战建国纲领》 27
五、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和中间集团的动向 29
六、国民党压制群众运动和对日妥协活动 32
七、武汉会战与广州、武汉的陷落 37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的开辟 39
一、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39
二、平型关战役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42
三、中共军事战略方针和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47
四、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和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基本克服 52
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 57
第五节 抗战初期的文化运动 57
二、抗日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 59
第十章 国民党的消极抗战,解放区战场成为主要战场(一九三八年十月——一九四○年十二月) 64
第一节 亲日派的投敌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倒退 64
一、相持阶段的到来与日本侵华的新方针 64
二、“临时”政府和“维新”政府的成立 66
三、汪精卫集团的公开投敌与汪记国民政府 68
四、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及其反共政策 72
五、英美策划的远东慕尼黑阴谋 74
第二节 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76
一、日本侵略者对解放区的加紧进攻 76
二、华北解放区军民的反“扫荡”斗争和百团大战 78
三、华中华南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根据地的扩大 81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坚持斗争 84
第三节 国民党的积极反共及其倒行逆施 86
一、国民党消极抗日,大片国土沦陷 86
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88
三、国民党的新县制和宪政骗局 91
四、第一次反共高潮 96
第四节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99
一、伟大的理论纲领《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99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03
一、政权建设 107
第五节 解放区的各项建设 107
二、经济建设 111
三、文化教育建设 115
第六节 抗战爆发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118
一、沿海沿江民族工业的破坏 118
二、农村经济的损失 119
三、四大家族经济垄断的加强 121
第七节 文艺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125
一、文艺战线上的斗争和抗战文艺的成就 125
二、文艺大众化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129
—、皖南事变 13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 133
十一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抗战(一九四一年一月——一九四三年十二月) 133
二、新四军军部的重建与反击国民党顽固派 139
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143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与国民党的合作 146
一、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46
二、美英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148
三、国民党远征军入缅 150
第三节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与人民的英勇斗争 152
一、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 152
二、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154
三、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与反抗斗争 156
一、国民党战场上的继续溃败与“曲线救国” 159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更加反动腐朽,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 159
二、国民党的“党化”政策和特务统治 161
三、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在“国难”中膨胀 163
第五节 解放区军民坚持抗日斗争 166
一、华北解放区的反“扫荡”斗争 166
二、华中解放区的反“扫荡”斗争和华南的游击斗争 172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巩固解放区的各项政策 174
一、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174
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180
第七节 解放区的恢复和发展 183
三、解放区的其他各项政策 184
一、解放区抗日形势的好转 188
二、对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批判 190
三、第三次反共高潮的被制止 195
第八节 抗战后期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197
一、国民党顽固派对进步文化的摧残和国统区的文化教育 197
二、对国民党法西斯哲学的批判 200
三、对各派反动史学的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进一步成长 203
四、文艺战线上的成就 206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一九四四年一月——一九四五年八月) 210
第一节 解放区战场转入局部反攻 210
一、德国希特勒的覆灭和太平洋日本军事的失利 210
二、解放区战场对日军的局部反攻 211
一、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军事进攻 214
第二节 豫湘桂战役。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214
二、国统区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及其反抗斗争 216
三、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219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23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23
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226
三、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227
第四节 美蒋勾结和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 230
—、美帝扶蒋反共和干涉中国内政 230
二、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与发动内战的准备 232
一、苏联对日宣战和出兵东北 236
第五节 全面反攻,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36
二、解放区军民的大反攻 238
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41
第十三章 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与中国共产党力争和平民主(一九四五年八月——一九四六年六月) 247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247
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形势 247
二、美蒋反动派进一步勾结和新的内战威胁 249
三、官僚资本在“接收”中空前膨胀 252
四、中国民主同盟全国代表大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成立 253
五、反对美蒋反动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斗争 257
第二节 重庆谈判与解放区的自卫战争 259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259
二、解放区的自卫反击战与国统区的反内战运动 264
一、停战协定的签订和国民党反动派抢占东北的阴谋 268
第三节 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 268
二、政治协商会议上的严重斗争 270
第四节 美蒋反动派部署内战 276
一、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决议 276
二、美帝援蒋和马歇尔的“调停” 279
三、中共代表团在国统区的斗争 281
四、国统区反内战运动的高涨 282
第五节 解放区军民加紧准备自卫战争 284
一、中国共产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和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84
二、解放区的练兵、减租和土地改革运动 287
一、国民党的军事部署与进攻中原解放区 292
第十四章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一九四六年六月——一九四七年七月) 292
第一节 全面内战爆发 292
二、中国共产党粉碎蒋介石进攻的方针 296
第二节 解放区军民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 301
一、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 301
二、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 304
第三节 国民党的政治欺骗与美蒋阴谋的大暴露 308
一、伪“国大”的召开,伪宪法的通过 308
二、美蒋和谈骗局的最后破产 313
第四节 国统区的殖民地化和危机 316
一、全盘拍卖国家主权的“中美商约” 316
二、官僚资本的残酷掠夺 320
三、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 323
第五节 国统区人民运动的高涨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26
一、城市人民反抗运动的蓬勃发展 326
二、农村民变蜂起和城镇抢米风潮 330
三、台湾人民“二二八”武装起义 333
四、内蒙古人民的自治运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336
五、新疆的和平谈判和新疆联合政府 339
第十五章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与国民党的垂死挣扎(一九四七年七月——一九四八年六月) 342
第一节 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进攻 342
一、中共中央关于战略进攻的指示 342
二、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 345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深入发展 350
第二节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整军运动 350
二、中国共产党的整党运动和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35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十二月会议 356
一、十二月会议和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 356
二、中国共产党的新区政策和加强纪律性、健全党委制的决定 360
第四节 国民党的垂死挣扎和美帝侵华的新阴谋 364
—、“戡乱总动员令”的发布 364
二、魏德迈来华和美帝对国民党政府的加紧控制 367
三、国民党的“行宪国大”和选举伪总统的丑剧 370
四、美帝在华扶植新的反动势力 373
一、“反饥饿、反迫害”和反美扶日运动 378
第五节 国统区人民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378
二、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和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382
三、少数民族反蒋斗争的进一步开展 387
第六节 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和成就 389
一、两种不同的新闻和教育事业 389
二、文艺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和成就 39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397
第六章 伟大的战略决战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九四八年七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399
第—节 三大战役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99
一、决战时机的成熟 399
二、辽沈战役 401
三、淮海战役 405
四、平津战役 407
五、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410
第二节 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414
—、国统区经济体系的总崩溃 414
二、国民党反动派“和平攻势”的破产 417
三、解放军渡江作战,蒋家王朝灭亡 422
四、全国大陆的解放 42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426
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和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 426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431
三、新中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