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承脉络 1
第一节 死俑偶、活傀儡、傀儡戏 2
第二节 悬丝傀儡戏与泉州 6
第二章 传承形式 15
第一节 从“四美班”到“五名家” 16
第二节 科班授徒与家族传艺 19
第三节 “正班”与“土班” 25
第四节 “高功”领衔与演师应聘 28
第三章 传统剧目 31
第一节 落笼簿 32
第二节 笼外簿 67
第三节 清抄本 72
第四节 传统戏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75
第四章 传统音乐唱腔 83
第一节 傀儡调 84
第二节 曲牌 93
第三节 主要古乐器 96
第五章 传统傀儡造型 103
第一节 傀儡戏行当 104
第二节 傀儡名色 104
第三节 傀儡构造 117
第六章 传统线功 127
第一节 基本线位与专用线位 128
第二节 传统线位的主要特点 133
第三节 新增线位 135
第四节 新增线位的设置特点 138
第五节 钩牌系线及其执掌特色 140
第六节 钩牌的变革 144
第七节 传统线规 146
第八节 基本线规提要 154
第七章 传统演出形式及其嬗变 157
第一节 八卦棚 158
第二节 阶式平面舞台 160
第三节 天桥式立体舞台 163
第四节 全开放型演出形式 167
第八章 近55年的传承与发展 171
第一节 传承形式的变化 172
第二节 传承的努力 179
第三节 交流与传播 180
第四节 危机与思考 190
第五节 前辈名家传略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