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放桐教授访谈 1
第一部分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29
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论纲) 29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41
重新评价实用主义 52
第二部分 德国哲学研究 71
德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71
尼采与基督教 80
论康德的自由概念及其启示 91
弗雷格的等同性论题 101
亥姆霍兹:维也纳学派的思想先驱 115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与柏拉图的理念 123
“不在场”之论争 134
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理论初论——事实与本质及各类本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145
海德格尔后期文艺思想的形而上学遗痕 155
起源与目标 166
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 171
第三部分 法国哲学研究 189
法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189
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看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203
萨特、勒维纳斯及他者问题 213
“喧哗”与“沉默”——从德勒兹事件哲学的视角反思波洛克的“醉”与“线” 227
主体的真相——福柯与主体哲学 240
第四部分 英美哲学研究 261
英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261
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及其近代变更——关于美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思考 272
生活形式及其与生活世界 284
论《逻辑哲学论》的节奏性、简单性与隐喻性:一种修辞学的解释 293
皮尔士现象学及其意义 307
杜威和实用主义真理论的三个层面 316
试析杜威哲学的若干理论困境 328
杜威论罗伊斯——1930年3月30日纪念罗伊斯的演讲 338
杜威论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之基础 348
意义的推理论及其在价值表达式上的运用 356
第五部分 政治哲学研究 373
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 373
城邦政治与理性哲学 385
洛克政治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意蕴 393
政治哲学阐释学视角下两篇《论犹太人问题》研究——鲍威尔与马克思公民资格理论之比较 400
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社会理论述评 414
政治语言与语言政治:以波考克对共和主义语言的阐释为例 424
民主的回归与民主制的重建——哈耶克的民主批判及其启示 434
第六部分 宗教哲学研究 447
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西方宗教及其哲学的变更 447
“启蒙”观的转型和基督教神学在现代的尴尬 458
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不是《圣经》的宇宙观 473
论蒂里希的终极关怀思想 483
论柯恩的“纯粹”一神教 491
圣化时间:超越现代性的时间建筑学——海舍尔安息日思想述评 500
论拉纳“匿名基督徒”观念在“梵二会议”语境中的意义 511
第七部分 道德哲学研究 525
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更——对个体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超越 525
克尔凯戈尔对理性主义的颠覆 536
从图腾到命运:试从身体与他者的关系考察古希腊伦理共同体的产生与覆灭 543
论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弗格森的人性观 562
作为伦理学方法的反思平衡:意义与局限 573
权利话语的道德本体论——查尔斯·泰勒对后权利时代的“善”的构思 583
杜威的科技伦理思想的当代意蕴探究 594
麦金太尔:亚里士多德式的马克思主义? 603
第八部分 中西哲学研究 615
西学的传入与“五四”前后中西文化和哲学的碰撞——西方哲学研究百年反思之一 615
实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630
“哲学”范畴的中国化及其内在问题 647
海德格尔和禅宗对人的追问之比较研究 667
生生与造作——论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 676
哲学人类学述评 705
附录 复旦大学举行刘放桐教授执教60周年学术成就研讨会 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