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
第一编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63
第一章 从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过渡(一九四九——一九五三年) 63
第一节 将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64
一、进军福建,解放闽南及华东沿海岛屿 65
二、进军中南,解放湖南、广东、广西 68
三、进军西北,和平解放新疆 77
四、进军西南,解放贵州、云南、西康、四川和西藏 80
第二节 巩固和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88
一、接管新解放的城市 89
二、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 93
三、参加新解放地区的社会改革 98
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袭扰 101
五、教育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 106
第三节 参加国家经济建设 110
一、亟待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 110
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时作出军队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部署 111
三、迅速掀起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热潮 113
第四节 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 116
一、援越抗法 116
二、抗美援朝 122
第五节 不失时机地转入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141
一、建立健全统率机构和领导机关 141
二、组建军事院校 142
三、改善武器装备 143
四、进行精简整编 144
五、实施文化教育和以军事为主的正规化训练 145
六、颁布共同条令(草案) 146
第二章 开始进行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一九五四——一九六五年) 148
第一节 贯彻执行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 148
一、总方针、总任务的提出和部署 149
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154
三、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出现曲折 164
第二节 政治思想工作与基层建设 172
一、颁布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172
二、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 173
三、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和通过《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 178
四、开展创造五好战士和四好连队运动 180
五、深入基层,改进作风 182
六、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184
第三节 履行重大作战任务 187
一、东南沿海地区的对敌斗争 188
二、平息西藏武装叛乱 203
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208
第四节 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213
一、向地方输送人才 214
二、贯彻勤俭建军的方针 215
三、支援工业交通建设 216
四、支援农业建设 218
五、帮助地方发展文教卫生等公益事业 220
六、参加抗御洪水、风暴等灾害的斗争 222
第三章 在“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中曲折前进(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225
第一节 严重的破坏和坚决的斗争 225
一、“文化大革命”对军队的冲击 226
二、稳定军队的不懈努力 232
第二节 实行“三支两军” 241
第三节 进行战备和自身建设 249
一、军事训练 250
二、政治工作 251
三、组织编制 253
四、武器装备 254
第四节 保卫国家领土、领海、领空安全 257
一、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 257
二、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 260
三、国土防空作战 263
第五节 参加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 264
一、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264
二、发展农副业生产 265
三、驻马店抗洪和唐山抗震 267
第六节 援越抗美和援老抗美 271
一、援越抗美 272
二、援老抗美 275
第四章 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军队工作的新局面(一九七六——一九八八年) 278
第一节 清除“左”的流毒,批判右的思潮 278
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 279
二、清查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 282
三、批判“两个凡是” 284
四、平反冤假错案 286
五、全面整顿党的各级组织 288
六、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290
第二节 军队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294
一、军队工作重点的转移 294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总任务的提出 295
三、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296
四、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总体建设 299
第三节 在国家建设的大局下行动,为发展国民经济贡献力量 320
一、紧缩军费开支,把节省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320
二、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321
三、开放部分军事设施为社会服务 324
四、参加大兴安岭森林灭火和其他地区的抢险救灾 325
五、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27
第四节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329
第二编 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建设 339
第五章 中央军委、总部和大军区 339
第一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340
第二节 总部 350
一、总参谋部 350
二、总政治部 353
三、总后勤部 358
第三节 大军区 360
第六章 军事法和干部、士兵、行政管理制度 366
第一节 军事法 366
一、军事法的建设和发展 366
二、军事法的体系和门类 370
三、军事法在军队建设中的作用 373
第二节 干部和士兵制度 375
一、干部制度 375
二、士兵制度 385
第三节 行政管理制度 392
一、内部关系 395
二、日常生活管理 396
三、奖励与惩罚 399
四、装备管理 400
五、战场管理 401
第七章 军事训练 403
第一节 军事训练的发展 403
一、正规军事训练的准备 404
二、适应历史性变化,实行统一的正规训练 409
三、“以我为主”,掀起群众性练兵热潮 414
四、采取应急措施,改变军事训练的落后状态 425
五、改革开放,开创军事训练新局面 433
第二节 军事理论教育 440
一、学习苏军军事理论 440
二、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 443
三、学习邓小平军事理论 447
第三节 技术训练 450
一、以掌握新装备为目的的技术训练 450
二、开展以技术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练兵运动 452
三、技术训练的一度停滞和逐步恢复 456
四、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提高技术训练水平 457
第四节 战术训练 460
一、开展正规的战术训练 461
二、“以我为主”训练方针指导下的战术训练 463
三、进行以合同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战术训练 467
第五节 军事演习 470
一、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演习 470
二、穿山半岛加强步兵师渡海登陆进攻作战实弹演习 472
三、华北地区打敌集群坦克研究性实兵演习和长江架设浮桥演习 474
四、华北地区方面军防御战役实兵演习 475
第八章 院校教育 478
第一节 军队院校的发展 478
一、建立正规化的军队院校 479
二、在调整中前进 483
三、严重的破坏和艰难的恢复 484
四、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486
第二节 院校管理与教学制度 490
一、院校管理 490
二、教学制度 492
第三节 教学内容和方法 494
一、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 494
二、突出专业知识教育 495
三、强调实际应用教育 497
四、注重现代战争知识教育 497
第四节 教员队伍建设 500
一、组织建设 501
二、思想建设 502
三、业务建设 502
第九章 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 504
第一节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504
一、建立基础 504
二、以核弹和导弹的研制为重点,实现全面发展 506
三、实现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加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 513
第二节 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 516
一、核武器的研制 516
二、战略导弹的研制 522
第三节 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 529
一、陆军武器的发展 529
二、军用飞机技术的发展 534
三、军用舰艇技术的发展 540
四、战术导弹的发展 545
五、军事电子技术与装备的发展 551
第十章 军事科学理论研究 557
第一节 军事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557
一、从编写军、战史起步 558
二、组建专门的科研机构 559
三、在“十年动乱”中遭受破坏 562
四、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发展 562
第二节 军事科学理论体系的划分及其研究 569
一、对军事思想的研究 570
二、对军事学术的研究 584
第十一章 军队政治工作 595
第一节 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 595
一、军队政治工作发展的历史进程 596
二、军队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的形成 605
第二节 政治思想教育 607
一、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 608
二、政治思想教育的制度和方法 615
第三节 党的建设和其他组织工作 618
一、党的建设 618
二、其他组织工作 626
第四节 干部工作 627
一、贯彻党的干部路线 627
二、不断改进干部的选拔工作 629
三、加强干部的培养和训练 631
四、调整和配备各级领导班子 632
第五节 保卫、检察和审判工作 634
一、加强保卫、检察和审判工作 635
二、保卫、检察和审判工作对纯洁巩固部队发挥重要作用 637
第六节 群众工作 640
一、战时的群众工作 641
二、平时的群众工作 642
第七节 文化体育工作 646
一、文化工作 646
二、体育活动 655
第十二章 军队后勤工作 661
第一节 军队后勤工作的发展 661
一、在完成作战保障中实现“四个转变” 661
二、由主要保障作战到主要保障军队建设 668
第二节 建设巩固的后方基地 672
一、全面规划,重点建设 673
二、调整布局,加快进度 676
三、平战结合,综合经营 678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供应体制 680
一、建立上统下分的建制供应体制 680
二、实行划区与建制供应相结合的供应体制 681
三、统供与专供相结合,逐步向联勤方向发展 682
第四节 后勤教育训练和科学研究 683
一、后勤教育训练 683
二、后勤科学研究 687
第五节 改革和加强后勤业务建设 694
一、制定和完善后勤各专业的规章制度 694
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后勤业务管理水平 697
第六节 发展生产经营 699
一、发展农副业生产 699
二、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 704
第十三章 后备力量建设 710
第一节 民兵建设 710
一、确立普遍民兵制 711
二、大办民兵师和民兵工作“三落实” 713
三、加强民兵战斗骨干队伍建设 718
四、对民兵工作进行调整和改革 720
第二节 预备役制度建设 726
一、建立预备役制度 726
二、恢复预备役制度 729
第三节 预备役部队建设 732
人名索引 737
英文目录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