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散文审美与审美观念 1
一、中国现代散文审美观念的建立 2
二、林语堂及“论语派”审美的价值思辨 14
三、“杨朔模式”及其悖失态势 31
四、“毛批”杨朔与“诗化”思潮的21世纪价值 44
五、探究散文内在的审美特质 57
六、新世纪散文批评理念重建的两个问题 70
第二编 散文审美与诗性价值 79
一、论五四散文形式审美的价值建构 80
二、现代主义与诗性之沉浮——一个现当代散文史识的发现与描述 98
三、重建中国当代散文审美诉求的诗性——以赵丽宏散文为研究个案 113
四、余光中“新散文”的审美理想及其价值 128
五、“零度”审美境界的解读——以史铁生《想念地坛》为例 137
六、诗性与智慧并置的诉求——以肖凤散文为例 145
第三编 散文审美与作家自我 155
一、鲁迅:另类浪漫主义的自我解剖 156
二、朱自清:审美艺术感觉的自我呈现 171
三、巴金:与“文革”决绝的自我涅槃 186
四、汪曾祺:重新对林语堂闲适话语的自我演绎 198
五、韩小蕙:肩负大道人心的自我独行 210
六、陈奕纯:唯美诉求与“跨文类”的自我创造 224
第四编 散文审美与经典文本 235
一、“我的严师”与“我的慈母”:胡适的《我的母亲》 236
二、大美无言与经典主义的美学:朱自清的《背影》 242
三、“浓得化不开”的诗情与另类表达: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 247
四、并非老泪纵横时:孙犁的《亡人逸事》 255
五、朴拙的漫画线条与老顽童形象: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 260
六、一副“道德”交友的清醒剂:贾平凹的《画人记》 265
七、父亲,是我生命的路碑:刘鸿伏的《父亲》 272
八、自我思想的出逃与反叛:刘亮程的《寒风吹彻》 279
九、一个“非散文”的现代主义文本: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 285
十、哲理感悟与感觉语言的“狂欢”:庞培的《森林与河流》 293
十一、20世纪最后一位泥土诗人:苇岸的《大地的事情》 299
十二、灶头、母亲与“蓝调”抒情:金曾豪的《家里的灶头》 305
十三、温情表达与阳刚之美:王英琦的《看社戏》 311
十四、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317
十五、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 325
十六、智慧必然来自孤独:龙应台的《目送》 331
后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