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4
三 研究内容 7
四 主要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0
第一章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矫正的发展概况 24
第一节 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概况 24
一 社区矫正概述 24
二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与价值理念 25
三 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 33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矫正的发展概况 42
一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矫正的特殊性和可行性分析 43
二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和试点工作情况 50
第二章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特性研究 54
第一节 彝族聚居区的地理环境、文化特征与法律状态 54
一 彝族聚居区的地理环境 55
二 彝族聚居区的文化特征 60
三 彝族聚居区的法律状态 67
第二节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价值分析 70
一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法律价值 71
二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社会价值 74
三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经济价值 75
第三节 影响社区矫正在彝族聚居区推行的传统因素 76
一 彝族家支文化与社区矫正 77
二 彝族传统道德伦理与社区矫正 83
三 彝族习惯法与社区矫正 91
第三章 彝族传统犯罪处遇与社区矫正的比较分析 97
第一节 彝族传统犯罪处遇概况 97
一 彝族习惯法中有关犯罪与处罚的规定 97
二 彝族聚居区传统犯罪处遇的个性分析 102
三 对彝族聚居区传统犯罪处遇的评价 111
第二节 彝族聚居区犯罪特点及犯罪控制的调查分析 112
一 对凉山彝族地区某监狱抽样罪犯的实证考察 112
二 彝族聚居区犯罪控制的现状分析 118
第三节 彝族传统犯罪处遇与社区矫正的比较分析 121
一 彝族传统犯罪处遇与社区矫正的共同性分析 122
二 彝族传统犯罪处遇与社区矫正的差异性分析 124
第四节 彝族传统犯罪处遇与社区矫正的融合思考 128
一 彝族传统犯罪处遇与社区矫正的融合基础 128
二 彝族传统犯罪处遇与社区矫正的融合平台 130
三 彝族传统犯罪处遇与社区矫正的融合方式 130
第四章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推行考证 132
第一节 彝族聚居区推行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 132
一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运行情况——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132
二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工作运行的特点——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135
第二节 彝族聚居区推行社区矫正的困境分析 137
一 社区民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 137
二 存在现实运作与制度规定方面的矛盾 140
三 公、检、法、司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工作衔接机制 141
四 彝族聚居区的社区发展存在局限 142
五 罪犯回归社会的支持系统相对缺失 142
六 面临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冲突的矛盾 143
七 未涉及特殊需要犯罪人的社区矫正 144
八 社区矫正工作专项经费匮乏 144
第三节 彝族聚居区推行社区矫正的出路探索 145
一 加强宣传力度,增加社会认同度 145
二 完善立法,明确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法律依据 145
三 创设社区矫正的机构设置 146
四 规范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机制 146
五 加强民族地区城乡社区基础的建设 147
六 注重彝族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性 148
七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 149
八 拓展渠道保障资金投入 149
九 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化矫正模式 150
第四节 彝族聚居区推行社区矫正的实践经验考察 151
一 峨边彝族自治县邀“德古”参与帮教 151
二 甘洛县打好社区矫正“组合拳” 152
三 马边彝族自治县创新帮教机制 153
四 普格县探索矫正对象变更居住地的工作机制 154
五 金阳县注重社区矫正的差异性 155
第五章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制度构建 157
第一节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构建思路 157
一 实现“恢复性司法理念”与彝族聚居区和谐人际关系追求的契合 158
二 探索彝族聚居区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社区矫正模式 160
三 构建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 162
四 创新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社会化执行工作机制 169
第二节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理论构建 170
一 社区矫正理论对彝族聚居区犯罪预防控制的启示 171
二 社区矫正理论在彝族聚居区的延伸 174
第三节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制度构建 178
一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意识土壤建构 178
二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导向 180
三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民族区域立法 184
四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方法的专业化 186
五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效果评估 189
六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风险控制 191
第六章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的展望 193
一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趋势 193
二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的发展趋势 197
三 彝族聚居区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199
参考文献 203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