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境域 列维纳斯伦理形而上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瑜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倾听他者的声音”,是伊曼纽尔·列维纳斯毕生最为强烈的道德信念,他始终将自己的伦理学建立在与他者遭遇的可能性上,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伦理形而上学。在列维纳斯看来,西方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以同一或总体为特征的“自我学”,“自我”的能力就在于能够不断在变化中确认自身为同者,并把“他者”纳入自身的范畴,从而将“他者”彻底中性化、主题化。为此,他独辟蹊径,主张去聆听他者的声音而不是将其压制和同化,以摆脱“同一”的暴力,这直接导致列维纳斯在其整个哲学事业中的重新定向:哲学或思想不是一种“自我”的独白,而是一种与“他者”的伦理关系,形而上学也并不是研究本体或存在的学说,而是一种超越存在或在存在之外的学问,即伦理学。正是在此意义上,列维纳斯称自己的伦理学为“第一哲学”。列维纳斯哲学思想中的这种伦理转向在他对死亡、他者、主体、自由、责任、正义、时间以及无限等概念的独特解释中有充分展现。本书通过对列维纳斯伦理形而上学进行总体的把握和系统的研究,以凸显其独有的思想内核,并从中领略到西方哲学传统的内在困境和张力以及犹太思想的特有魅力和韵味。在探寻“他者”踪迹的路途中,列维纳斯向我们敞开了一扇“伦理形……

导论 1

一 列维纳斯其人其学 1

二 列维纳斯研究现状 3

三 列维纳斯伦理思想的理论资源 17

四 本书研究的主要方法、基本思路和结构 27

第一章 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33

第一节 对作为“第一哲学”的本体论的批判 33

一 “同一”或“总体”的观望 34

二 “逻各斯”中心主义 36

三 “光源隐喻”及其暴力 39

四 伦理的缺失 44

第二节 伦理形而上学 45

一 “独特指谓”的伦理学 45

二 “存在之外”的形而上学 47

三 伦理之“语”境 53

四 伦理形而上学的特征 63

第二章 质疑死亡 68

第一节 “本体论”视域下的死亡观念及其特征 68

一 “灵魂的开释”:柏拉图对死亡的哲学审视 69

二 “死亡的辩证”:黑格尔对死亡的经典诠释 72

三 “向死而在”:海德格尔对死亡的存在论分析 74

四 死亡在本体论视域下所呈现的特征 77

第二节 “他者”境域中的死亡观念及其本质 80

一 所有可能的“不可能性” 80

二 纯粹的“来临” 81

三 绝对的“神秘” 82

四 异质的“属他性” 85

第三节 死亡与存在者 86

一 死亡与自我 87

二 与他人之死的关系 91

第三章 逃离存在(“Il y a”) 98

第一节 存在的“遗忘”与“回归” 98

一 实体—本体之“存在” 98

二 海德格尔:重拾“存在” 101

三 “存在”的霸权 104

第二节 “Il y a”:没有存在者的“存在” 106

一 “存在一般” 106

二 对“Il y a”的“经验” 108

第三节 对“存在”的逃离 113

一 存在的“重负” 114

二 对存在的“悬搁” 118

三 存在者的“浮现” 120

四 “逃离”的悖谬 122

第四章 主体与他者 125

第一节 彻底隔绝的“肉身性”主体 125

一 “肉身性”主体的概念解读 126

二 “肉身性”主体的源生机制 128

三 由“隔绝”而“出离” 135

第二节 与绝对他者的“遭遇” 141

一 他者的“踪迹” 142

二 他者的“裸露” 145

三 主体对他者的“亲近” 156

四 “他者主体性”的建构 158

第五章 责任与自由 166

第一节 对他者的责任 166

一 “占据”与“债务” 168

二 “回应”与“责任” 170

三 “人质”与“替代” 173

四 责任的“非对称性” 180

第二节 困难的自由 183

一 被“质疑”的自由 184

二 “前意识”的自由 188

三 “被授予”的自由 190

四 “有限”的自由 191

五 自由与良心 194

第六章 社会与正义 198

第一节 主体间性的本体论探讨 198

一 主体间性的意向性构造:“他我” 199

二 主体间性的存在论视域:“与他人共在” 201

三 主体间性的交互性遭遇:“我—你”关系 203

四 主体间性的冲突性本质:“他人是地狱” 205

第二节 主体间性的伦理学建构 207

一 “教导”关系 208

二 “真理”关系 210

三 “爱欲”关系 213

四 “父子”关系 216

五 “兄弟”关系 218

六 伦理“主体间性”的特征 220

第三节 社会正义 225

一 “他者”场域中的正义概念 226

二 正义的可能性基础 227

三 “公正”的正义 232

第七章 通向他者的异质性时间 237

第一节 对“现在”的疑问 238

一 “现在”与“瞬间” 238

二 “希望”与“救赎” 242

三 “绽出”与“延迟” 245

第二节 异质性时间的“展开” 248

一 无限的“未来” 249

二 过去的“过去” 256

第三节 异质性时间的“特征” 259

一 “共时性”向“历时性”的转换 260

二 时间之“不安”对瞬间之“安宁”的置换 265

三 对“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的超越 267

四 “自身触发”向“异质触发”的转变 269

五 “经济时间”向“伦理时间”的转化 271

第八章 上帝与无限 274

第一节 “未知”的上帝 274

一 对西方传统上帝观念的批判 274

二 《圣经》中的上帝 276

三 作为他者的上帝 278

四 在伦理中接近上帝 282

第二节 “无限”观念的敞开 288

一 作为伦理的无限 289

二 “无限观念”的特质 296

结语 前往“未知之地”的途中 301

主要参考文献 312

附录重要术语中外文对照表 325

索引 329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