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制冷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高田秋一著;耿惠彬译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5033·5654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制冷循环的概念 4

一、具有往复式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4

绪论 4

二、离心式制冷机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5

三、制冷循环中的温度与压力 6

四、热泵 7

五、制冷量的单位 7

六、热力学线图上的制冷循环 8

七、饱和制冷循环的计算图表 18

一、理想气体与蒸气 27

二、物质的性质与状态 27

第二章 热力学复习 27

三、内能 28

四、比热 28

五、位移能 29

六、焓 29

七、熵 29

八、可逆性 30

九、热力学线图 30

十、热力学定律 30

十一、能量式 31

十二、与气体有关的热力学关系式 32

十三、等温压缩 33

十四、绝热压缩 34

十六、伴有冷却的压缩 36

十七、能量头 37

十八、气体功率 37

十九、效率 38

二十、卡诺循环 38

二十一、逆卡诺循环 39

二十二、最大制冷系数 41

二十三、蒸气压缩理论制冷循环 42

二十四、与理论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差异 43

二十五、蒸气压缩制冷 45

二十六、循环效率 48

二十七、离心式压缩机的能量式 48

一、氨 51

二、氟利昂类制冷剂 51

第三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51

三、烃 52

四、制冷剂的比较 52

十五、多变压缩 55

五、检漏 60

六、音速 60

七、载冷剂 61

第四章 多效制冷与多元制冷 70

一、一级省功器循环 70

二、封闭型省功器 73

三、二级省功器循环 74

四、二级封闭型省功器 77

五、过冷循环 77

六、风冷循环 78

七、中间闪发柜 78

八、具有不同蒸发温度的两个蒸发器的情况 79

九、氨液化循环 84

十、氯化氢液化循环 87

十一、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其它气体的液化 88

十二、多段方式 88

十三、复迭方式 91

第五章 流动与传热 93

一、流动 93

二、自然流动 93

三、强制流动 93

四、层流 94

五、紊流 95

六、传热 96

七、导热 96

九、放热 98

八、导热系数 98

十、因次分析 99

十一、强制对流 102

十二、冷凝与沸腾 104

十三、传热系数 104

第六章 蒸发器与冷凝器 108

一、热平衡 109

二、蒸发器与冷凝器的选择顺序 109

三、传热系数 111

四、管侧的压力损失 116

五、管内的允许速度 117

六、管子的材质 118

七、选择蒸发器尺寸时的注意事项 119

八、蒸发器的绝热 122

九、双联冷凝器 122

十、蒸发器与冷凝器的试验压力 123

第七章 叶轮的理论 124

一、回转力矩 124

二、叶轮的基本式 125

三、反作用度 126

四、叶轮的叶片出口角 126

六、滑动系数 129

五、叶片流道中的流动 129

七、级效率 134

八、扩压器 141

九、回流导向叶片 145

十、蜗壳 146

十一、对效率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147

十二、离心式压缩机压缩过程的基本相似理论 149

十三、相似无因次数 150

第八章 离心式压缩机的设计 157

一、圆周速度 159

二、级数 162

三、转速 163

四、轴功率 165

五、叶轮基本尺寸的确定 165

六、叶轮宽度 174

七、叶片 178

八、轴径 178

九、制冷用离心式压缩机的设计实例 179

十、叶轮的绘型 192

十一、叶轮的强度计算 194

十二、叶片的强度计算 206

十三、叶片的振动 208

十四、使用现成标准叶轮时的设计法 209

第九章 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 214

一、轴封 214

二、内部防漏装置 220

三、轴向推力及其平衡法 222

四、轴径与临界转速 225

五、回流导向叶片 226

六、润滑系统 229

十、润滑油 234

第十章 辅助设备与制冷剂接管 242

一、抽气回收装置 242

二、抽灌装置 248

三、机器抽真空所需要的时间 251

四、分离筒 252

五、闪发柜 252

六、省功器 253

七、省功器-贮液器 259

八、制冷剂接管 261

九、阀与接头 266

十、管路注意事项 272

第十一章 特性、控制与自动运转 276

一、压缩机的特性 276

二、蒸发器与冷凝器的特性 279

三、离心式制冷装置的总特性 281

四、制冷量控制 282

五、离心式压缩机的特性换算 289

六、冷却水和载冷剂流量对特性的影响 292

七、串联供水运转 294

八、并联供水运转 296

九、联合运转的制冷量控制 298

十、自动运转 302

十一、自动联合运转 310

第十二章 保养与管理 312

一、保养与管理总论 312

二、气密的保持 314

三、除湿 319

四、制冷剂的管理 321

五、润滑油与供油系统 326

六、冷却水 329

七、冷却水侧的腐蚀(除海水外) 336

八、海水 339

九、载冷剂 351

十、电气系统 354

十一、定期检查与运转管理 365

十二、停机期间的注意事项 373

十三、现场试验 375

十四、故障及其对策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