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1
二、发病情况 1
概述 1
三、命名释义 2
四、本病范围 4
诊断及类证鉴别 4
一、诊断 4
(一) 诊断要点 4
(二) 辅助诊断 5
(三) 疗效评定 6
(二) 霍乱 7
二、类证鉴别 7
(一) 痢疾 7
病因病理 8
一、病因 8
(一) 暑湿侵袭 8
(二) 风寒外感 9
(三) 乳食不节 9
(四) 食物不洁 10
(五) 用药过伤 10
(六) 肝脾不和 10
(一) 病变脏腑在脾胃 11
二、病理 11
(七) 脾胃虚弱 11
(八) 脾肾阳虚 11
(二) 病因为湿、食 12
(三) 病机属性分虚实 12
(四) 病情演变重阴阳 13
辨证论治 14
一、辨证要点 14
(一) 辨别病因 14
(四) 久泻辨病变脏腑 15
(五) 重证辨伤阴伤阳 15
(三) 辨明虚实 15
(二) 辨清寒热 15
二、治疗原则 16
(一) 运脾化湿 16
(二) 胃气为本 17
(三) 虚实补泻 17
(四) 燮理阴阳 17
(五) 常用治法 18
三、分类证治 18
(一) 外感泄泻 18
1 湿热泻 19
2 风寒泻 20
(四) 慢脾风 21
1 伤食泻 21
(二) 食伤泄泻 21
3 湿浊泻 21
2 伤乳泻 22
(三) 脾虚泄泻 23
1 脾胃气虚泻 23
2 脾肾阳虚泻 24
3 肝郁脾虚泻 25
四、变证证治 26
(一) 伤阴 26
(二) 伤阳 27
(一) 秋季腹泻 28
五、几种特殊类型的泄泻证治 28
(三) 阴阳两伤 28
(三) 迁延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29
(三) 肠道寄生虫病泄泻 29
(四) 湿疹泻 30
六、几种特殊证候的证治 30
(一) 急惊风 30
(二) 腹胀 31
(三) 口疮 31
其它疗法 32
一、中药成药 32
(一) 外感泄泻用药 32
(二) 食伤泄泻用药 34
(三) 脾虚泄泻用药 35
二、单方验方 37
(一) 湿热泄泻用方 37
(二) 伤食泄泻用方 37
(三) 脾(肾)虚泄泻用方 37
三、药物外治 38
四、针灸疗法 38
五、推拿疗法 39
六、拔罐疗法 40
饮食宜忌 40
一、饮食原则 40
三、食疗便方 41
二、食物忌讳 41
预防及护理 42
一、预防 42
二、护理 43
文献选录 43
一、古籍论述 43
二、现代文献 45
(一) 名中医经验 45
(二) 辨证治疗 49
(三) 其它疗法 52
(四) 疗效机制研究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