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游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宝兴执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0920040
  • 页数:544 页
图书介绍:

回顾与展望 3

1.回眸奥林匹克游泳 3

1.1 漫步奥运 3

1.1.1 组织体系 3

1.1.2 参赛特点 5

1.1.3 裁判和场地 11

1.1.4 首届比赛在公海 14

1.1.5 第2、3届比赛——无序状态 16

1.1.6 国际游联应运而生——有序发展 18

1.2 新技术开发 19

1.2.1 “仿生”游泳 20

1.2.2 推进力理论的革新 21

1.2.3 打腿次数的变化 23

1.2.4 禁止采用潜泳技术 25

1.2.5 游距更迭 27

1.2.6 技术改进的原则 29

1.3 训练回顾 33

1.3.1 自然阶段 33

1.3.2 单一阶段 34

1.3.3 大运动量阶段 35

1.3.4 综合阶段 37

1.3.5 多学科综合利用阶段 39

1.4 训练创新 40

1.4.1 “克隆”田径训练法 41

1.4.2 量与强度 43

1.4.3 管理的核心——积极性 45

1.4.4 长泳的出路——减量、提质 46

1.4.5 供能分类取代素质分类 47

1.4.6 多周期取代单周期、双周期 49

1.4.7 质量比赛 50

1.4.8 巅峰与巅峰期 51

1.5 科技夺“金” 53

1.5.1 低压训练 53

1.5.2 等动训练 54

1.5.3 体型分类 54

1.5.4 体脂学说 55

1.5.5 无氧阈训练 55

1.5.6 科学选才 56

1.5.7 水感新说 57

1.5.8 速度平方与能耗立方 59

2.2 优势常在 61

2.1 379枚金牌的去向 61

2.美国游泳——一枝独秀 61

2.3 名人效应 64

2.4 基础——俱乐部 64

2.5 力量加力量 66

2.6 强度是核心 67

2.7 游泳人口众多 67

3.前民主德国游泳20年 69

3.1 莱茵河畔兴三浪 69

3.1.1 恩德尔波浪——第一浪 69

3.2 称霸之谜 70

3.2.1 方针明确 70

3.1.2 施奈德波浪——第二浪 70

3.1.3 奥托波浪——第三浪 70

3.2.2 科学选才 71

3.2.3 年龄组训练 72

3.2.4 训练新方法 73

4.澳大利亚游泳——重振旗鼓 76

4.1 旗开得胜 76

4.2 全盛辉煌期 77

4.3 夺回阵地 77

4.4 重视技术 79

4.5 营造冠军氛围 80

4.6 长泳成功的奥秘 81

5.中国游泳——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 85

5.1 冲击的号角 85

5.2 冲出亚洲 85

5.3 迈入世界 86

5.4 小花怒放第二春 87

5.5 再创佳绩 88

5.6 腾飞之路 88

6.1 经济是基础 92

6.奥运启迪 92

6.2 竞赛促提高 94

6.3 新兴项目是机遇 95

6.4 尖子贡献突出 96

6.5 中长距离尚有潜力 97

7.游泳组织机构 99

7.1 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 99

7.2 亚洲业余游泳联合会 102

7.3 中国游泳协会 103

多才多艺的奥运元老——海奥什 104

8.风云人物 104

双料明星——韦斯缪勒 105

泳坛圣人——康西尔曼 106

富士飞鱼——古桥广之进 107

“高航式”蛙王——戚烈云 108

泳坛焦点人物——陈运鹏 110

游泳皇后——弗雷泽 112

飞鱼——施皮茨 113

仰泳天才——马特斯 114

澳洲之宝——古尔德 115

世界级泳星——克劳泽 116

列宁格勒快车——萨尔尼科夫 117

超级明星——玛尔 119

世界第一飞鱼——比昂迪 120

拼搏生辉的老将——林莉 121

当代飞鱼——波波夫 123

龙女——杨文意 124

“零”的突破手——庄泳 125

小云雀——埃文斯 127

挑战病魔的人——范·戴肯 129

“梦之队”的女飞鱼——德布鲁因 130

白天鹅——乐靖宜 131

“梦之队”的神奇小子——霍根班德 133

“小花”领军——陈妍 134

新世纪之星——伊安·索普 135

技术与训练 139

9.短距离自由泳(爬泳)技术与训练 139

9.1 泳式的变化 139

9.1.1 从大爬泳到美国式爬泳 139

9.1.2 打腿次数的变化 140

9.2.1 偏前交叉、早发力、不推足 142

9.2 现代技术特点 142

9.2.2 重实效 143

9.2.3 6次腿 144

9.2.4 少呼吸 144

9.3 训练特点 144

9.3.1 技术训练 145

9.3.2 水上训练 145

9.3.3 陆上训练 146

9.3.4 强度安排 147

9.3.5 恢复手段 148

9.3.6 心理训练 149

9.3.7 选材特征 150

9.4 当代冠军技术扫描 154

9.4.1 波波夫与比昂迪打腿技术 154

9.4.2 乐靖宜、波波夫的划臂、推水技术 156

9.4.3 波波夫的战术特点 157

9.4.4 波波夫的出发转身技术 158

9.5 6次打腿完整配合游技术图析 159

10.中、长距离自由泳技术与训练 162

10.1 现代技术特点 162

10.2 水上训练 163

10.5 选材 165

10.3 陆上训练 166

10.4 心理训练 166

10.6 完整配合游技术图析 168

10.6.1 2次腿配合 168

10.6.2 4次腿配合 170

11.仰泳技术与训练 172

11.1 泳式的变化 172

11.1.1 蛙式仰泳(反蛙泳) 172

11.1.2 爬式仰泳 172

11.2.1 良好的“流线型” 173

11.2 现代技术特点 173

11.2.3 深下滑 174

11.2.4 高肘抱水 174

11.2.2 高移臂,远入水 174

11.2.5 滚肩 175

11.2.6 强力打腿 175

11.3 现代训练特点 176

11.3.1 技术训练 176

11.3.2 力量训练 177

11.3.3 柔韧性训练 177

11.4.1 罗西和贺慈红打腿风格 179

11.4 当代冠军技术扫描 179

11.4.2 罗西和贺慈红划臂技术 180

11.4.3 系井统划水路线和速度变化 181

11.5 完整配合游技术图析 183

12.蛙泳技术与训练 185

12.1 泳式的变化 185

12.1.1 跑马式蛙泳 185

12.1.2 古典式蛙泳 186

12.1.3 蝶式蛙泳 186

12.1.4 潜水式蛙泳 187

12.1.5 群雄并起 188

12.1.6 波浪式蛙泳 189

12.2 现代技术特点 190

12.2.1 蝶式划水 190

12.2.2 高速内划 190

12.2.3 提肩高拉,低头前冲 191

12.2.4 “猫扑” 192

12.2.5 重心直线性 193

12.2.6 窄蹬腿 193

12.2.7 晚呼吸 194

12.3 现代训练特点 194

12.3.1 技术训练 194

12.3.2 水上训练 195

12.3.3 力量训练——手腿并重 195

12.3.4 赛前训练 196

12.3.5 保护性训练 197

12.4.1 林享、巴罗曼、海因斯的收腿减阻技术 198

12.4 当代冠军技术扫描 198

12.4.2 戴国宏、林享的宽臂内划技术 199

12.4.3 配合游周期中的停顿 200

12.4.4 游进中的迎角 200

12.4.5 滑行技术 202

12.5 完整配合游技术图析 202

12.5.1 “平航式”与“波浪式”的主要区别 202

12.5.2 “平航式”与“波浪式”的技术共同点 204

13.1 泳式的变化 205

13.蝶泳技术与训练 205

13.1.1 亨利·米尔斯——蝶式蛙泳阶段 206

13.1.2 乔·董贝克——海豚式阶段 206

13.2 现代技术特点 207

13.2.1 小波浪 207

13.2.2 “钥匙洞”形划水路线 207

13.2.3 潜入腿 208

13.2.7 轻松流畅 209

13.2.6 闭气冲刺 209

13.2.5 2比1 209

13.2.4 晚呼吸及少呼吸 209

13.3 现代训练特点 210

13.3.1 选材 210

13.3.2 技术训 211

13.3.3 身体训练 212

13.3.4 专项训练 216

13.3.5 战术训练 217

13.4 当代冠军技术扫描 218

13.4.1 青山绫里打腿技术 218

13.4.2 青山绫里、汤普森打腿周期中的两次加速 218

13.4.3 汤普森划臂技术 220

13.4.4 减少移臂时间 220

13.4.5 桑达斯手入水后的减阻技术 221

13.5 完整配合游技术图析 222

14.2.1 摆臂出发 225

14.2 现代出发技术 225

14.1 技术发展简况 225

14.出发技术与训练 225

14.2.2 抓台出发 226

14.2.3 洞式入水出发 227

14.2.4 高跳收蹬腿出发 228

14.2.5 腾空摆臂出发 228

14.2.6 蹲踞式出发 228

14.2.7 仰泳出发 229

14.3 接力对接跳出发 230

14.4 训练 232

15.转身技术与训练 233

15.1 技术发展简况 233

15.2 现代转身技术 234

15.2.1 前滚翻转身 234

15.2.2 摆动式转身 235

15.2.3 仰泳前滚翻转身 236

15.3 个人混合泳中的转身技术 237

15.3.1 蝶泳转仰泳转身技术 237

15.4 训练 240

16.游泳运动的生物学基础 241

16.1 能量供应 241

16.1.1 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 242

16.1.2 能量供应与游距——剪状性 243

16.1.3 最大摄氧量 244

16.1.4 手腿配合游与能量供应——相对性 245

16.1.5 血乳酸 246

16.1.6 游速与无氧阈 247

16.1.7 产酸与消酸 250

16.2 肌纤维 252

16.2.1 肌纤维与能量代谢 253

16.2.2 变化 253

16.2.3 训练方法慎之又慎 254

16.2.4 白快肌中乳酸的消除方法 254

16.2.5 采用比赛速度进行训练 255

16.2.6 游速与能量供应和肌纤维 255

16.3 训练与恢复 257

17.游泳训练强度控制 260

17.1 训练强度分类 260

17.2 成绩百分比 261

17.3 心率 262

17.4 血乳酸 265

17.5 心理强度 268

17.6 按不同能量供应划分强度 270

18.有氧训练 276

18.1 手段 276

18.2 长距离训练法 278

18.3 间歇训练法 279

18.4 无氧阈速度 281

18.5 最大摄氧量速度训练法 282

19.1 手段 284

19.无氧训练 284

19.2 短冲训练法 285

19.3 重复训练法 287

19.4 负分段游组 289

19.5 耐乳酸训练 289

19.6 乳酸峰值训练 290

19.7 速度训练 290

20.有氧无氧混合训练 291

20.1 训练原理 291

20.2.1 快速间歇训练 293

20.2 训练手段 293

20.2.2 快慢交替游 293

20.2.3 负分段游组 294

20.2.4 多种目的混合游组 294

21.游泳高原训练 295

21.1 起始 295

21.2 正效应 296

21.3 负效应 297

21.4 海拔高度 298

21.5 时间 300

21.6 训练量 302

21.7 控制 302

21.7.1 心率 303

21.7.2 体重 303

21.7.3 血乳酸 304

21.8 注意事项 305

21.9 发展趋势 306

22.年龄组训练 307

22.1 起源 307

22.2 特点 308

22.2.1 发掘“天才” 308

22.2.2 “水桶”理论 309

22.2.3 突出“有氧” 311

22.2.4 抓住敏感期 313

22.2.5 把握发育程度 314

22.2.6 关键是训练时机 318

22.2.8 狠抓规范技术 321

22.2.7 身高的辩证观 321

22.3 游泳年龄组训练发展趋势 325

23.国际游泳竞赛 328

竞赛与成绩 328

23.1 奥运会及世界锦标赛游泳池标准 328

23.2.1 自由泳 331

23.2 各泳式比赛规定 331

23.2.2 仰泳 331

23.2.3 蛙泳 332

23.2.4 蝶泳 332

23.2.5 混合泳 333

23.3 国际游泳裁判的改革与实践 333

24.1 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 336

24.游泳重大赛事 336

24.2 世界游泳锦标赛 338

24.3 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 339

24.4 亚运会游泳比赛 340

24.5 全运会游泳比赛 341

25.1 历年游泳世界纪录(1952~1999) 342

25.竞赛成绩 342

25.2 历届奥运会游泳比赛成绩 369

25.3 历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成绩 437

25.4 历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成绩 477

25.5 历届全运会游泳比赛成绩 498

15.3.2 仰泳转蛙泳改进式转身技术 538

25.6 世界、亚洲、中国游泳纪录 539

15.3.3 蛙泳转自由泳转身技术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