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士人与西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海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6013525
  • 页数:404 页
图书介绍:遥居欧亚大陆东西两极的人们,经历了从个别到群体、由间接到直接,上下数千年的交往,而在大航海时代以来的16至18世纪,中欧之间以传教士入华为契机,首次在文化上实现了面对面的接触,揭开了东西两大文化系统双向交流的历史序幕。期间,伴随着沟通中西的早期开拓者在异国他乡的足迹,他们体验到的远非只是旅途的漫长和艰险,更有经历中西异质文化的接触与冲突时所遭遇的艰难与痛苦。直接参与中西文化首轮对话的少数智者,在由表及里地认知东西方文化的本质时,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心路历程:从惊异、疑惧甚至排斥,到相识、理解乃至借鉴。而最为可贵的是,他们已经开始觉察到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互补性,因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主张——“会通中西”论。 回眸中西文化陌路相逢的第一幕,尽管走过的历程是那么艰辛曲折,交流的活动又如此复杂多姿,然而它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沟通与交融”中西两大异质文化乃是中西交往跨时代的主题。

总序 张西平 1

前言 1

一 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与西学东渐 2

二 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宗教与科学 8

三 明末士人对西学的反应 13

四 本专题的国内研究概况 15

五 本书的研究宗旨 19

第一章 清初西学东渐与实学思潮 21

1.选择效命新主 22

一 汤若望的“通天”角色与“学术传教” 22

2.竭力争取“通天”角色 25

3.藉“通天”以“通神” 30

二 康熙时代的西学东渐及其特点 35

三 实学思潮高涨与西学东渐 47

第二章 清初士人与西学的接触和传播 53

一 士人交际网络与西学流播 54

二 西学书籍在知识界的流传 72

三 清初士人的西学风尚 78

第三章 “康熙历狱”与天儒冲突 83

一 夏夷之辨与清初历法之争 84

二 杨光先对天主教学说的辩驳 99

三 清初士人对“历狱”的反应 108

第四章 清初奉教士人对天儒会通的反响 121

一 利玛窦开创的天儒会通与明末士人的反应 122

1.利玛窦倡导天儒会通的实质 122

2.明末士大夫的两极反应 129

二 清初西教士的天儒会通与中国奉教徒的附和 132

1.从汤若望到马若瑟的天儒会通 133

2.清初奉教徒的响应 140

三 王宏翰与陆希言的会通实践与理想 146

1.王宏翰的家世、生平和著作新考 147

2.王宏翰的宗教信仰与西学渊源 152

3.王宏翰会通天儒的实践及其历史意义 155

4.陆希言沟通天儒的理想 164

第五章 从遗民士人到博学鸿儒对西学的取舍 167

一 遗民学者魏禧、吕留良、张尔岐对西学的理解与选择 169

二 博学鸿儒和《明史》馆员对西学的取舍 177

1.博学鸿儒们对西学的涉猎 178

2.刘献廷、万斯同对西学的取舍 180

3.黄百家、潘耒对西学的精见 189

三 康熙中晚期士人回应西学的趋势:舍“理”求“器” 198

第六章 清初理学名士与西学 210

一 魏裔介与张伯行对天主教的两极反应 212

二 “江东二陆”对西学的关注与吸取 220

1.陆世仪的“六艺”实学与西学因素 221

2.陆陇其与传教士的交往及其对西学的取舍 228

三 李光地的西学好尚及其意义 235

1.从李光地与西教士的问答到南京观象台的君臣问对 236

2.结交梅文鼎,逢迎康熙帝 242

3.李光地对梅氏西学的理解与趋附 248

4.李光地西学好尚的实质与意义 253

一 方以智的质测之学与西学观 256

第七章 清初启蒙学者对西学的反应 256

1.方以智西学知识的来源 257

2.方以智“质测之学”的西学内涵 266

3.方以智西学观的传播与影响 273

二 黄宗羲对西学的研究、吸收与拒斥 278

1.黄宗羲与西学的接触 279

2.黄宗羲对西学的研究 292

3.黄宗羲的西学观:吸纳、调和与排拒 298

三 王夫之、顾炎武对西学的态度 307

1.王夫之对西方科学的借鉴 307

2.王夫之拒斥西方科学的失误 309

3.王夫之的“夏夷之辨”论与西学观透视 312

4.顾炎武对西学的有限反应 314

第八章 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 319

一 “南王北薛”的中西会通 320

1.“熔各方之材质,人吾学之型范”——薛凤祚的中西会通观 321

2.兼通中西,自立新法——王锡阐对徐光启熔“材”入“模”说的刻意追求 325

3.王锡?会通中西的理论归宿——西学中源说 331

4.薛、王会通中西之学的影响 334

二 “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的会通中西论 339

1.梅文鼎对薛、王会通之学的继承 340

2.梅文鼎的中西会通之学及其影响 345

三 会通的歧途——“西学中源”说 352

1.梅文鼎的“西学中源”论 353

2.清初“西学中源”说的流播与影响 362

3.关于清初“西学中源”说的几点看法 365

结语 373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377

附录二 外国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398

附录三 图片 400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