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成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048·5311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药用植物学的概念及其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 1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及人类生活上的作用 1

(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分解作用 1

(二)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

(三)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2

三、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3

四、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4

第一篇 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 5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5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5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5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5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14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17

一、有丝分裂 17

二、无丝分裂 19

三、减数分裂 19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21

第一节 组织的种类 21

一、分生组织 21

(一)原生分生组织 21

(二)初生分生组织 21

(三)次生分生组织 21

二、基本组织 22

(一)一般薄壁组织 22

(二)通气薄壁组织 22

(三)同化薄壁组织 22

(四)输导薄壁组织 22

(五)贮藏薄壁组织 22

三、保护组织 22

(一)表皮组织 22

(二)周皮 25

四、分泌组织 26

(一)外部分泌组织 26

(二)内部分泌组织 27

五、机械组织 27

(一)厚角组织 27

(二)厚壁组织 28

六、输导组织 29

(一)管胞与导管 29

(二)筛管与伴胞 31

第二节 维管束及其类型 31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 33

一、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法 35

二、培养条件 37

(一)温度 37

(二)光 37

(三)渗透压 37

(四)酸碱度 37

(五)通气 37

三、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37

(一)组织培养 37

(二)细胞培养 38

四、花药培养 39

五、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39

(一)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和植株再生 39

(二)体细胞杂交 40

六、应用组织培养生产有效成分 40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43

第一节 根 43

一、根的形态 43

(一)主根和侧根 44

(二)定根和不定根 44

(三)根系 44

二、根的变态 45

(一)贮藏根 45

(二)支持根 45

(三)攀援根 46

(四)气生根 46

(五)呼吸根 46

(六)水生根 46

(七)寄生根 46

三、根的解剖构造 46

(一)根尖的构造 46

(二)根的初生构造 48

(三)根的次生构造 50

四、根的异常构造 53

五、根瘤及菌根 54

六、根的生理功能 55

七、根的经济价值 56

第二节 茎 56

一、茎的形态 57

(一)茎的外形 57

(二)芽及其类型 58

(三)茎的分枝 59

(四)茎的种类 59

(五)茎的变态 60

二、茎的组织构造 62

(一)茎尖的构造 62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62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64

(四)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正常与异常构造 68

(五)单子叶植物茎与根茎的构造特点 68

(六)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69

三、茎的经济价值 69

第三节 叶 70

一、叶的组成 70

(一)叶片 71

(二)叶柄 71

(三)托叶 72

二、叶片的形态和质地 72

(一)叶形 73

(二)叶缘 73

(三)叶端 74

(四)叶基 75

(五)脉序 77

(六)叶的质地 78

三、叶的分裂,单叶与复叶 78

(一)叶的分裂 78

(二)单叶与复叶 78

四、叶序 81

五、异形叶性及叶的变态 82

六、叶的组织构造 84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84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特点 88

七、叶的生理功能 91

(一)光合作用 91

(二)气体交换 91

(三)蒸腾作用 91

八、叶的经济价值 92

(一)药用价值 92

(二)其他应用价值 92

(三)食用价值 93

第四节 花 93

一、花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结构 93

(一)花萼 93

(二)花冠 94

(三)花被的卷迭式 96

(四)雄蕊群 98

(五)雌蕊群 100

(六)花梗 103

(七)花托 106

(八)蜜腺 106

二、花的类型 106

三、花的记载 107

四、花序 108

五、花的功能 111

六、花的经济价值 115

第五节 果实 115

一、果实的形成和特征 115

二、果实的类型 116

(一)单果 116

(二)聚合果 119

(三)聚花果 119

三、果实的组织构造 120

四、果实的经济价值 123

第六节 种子 124

一、种子的形态特征 124

二、种子的类型 124

三、种子的组织构造 125

四、种子的经济价值 127

第二篇 植物分类学 128

第一章 绪言 128

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及其任务 129

第二节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概况 129

第三节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等级 131

第四节 植物的学名 132

第五节 植物界的分门 134

第六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 134

第二章 低等植物 137

第一节 藻类植物 137

一、蓝藻门 138

二、绿藻门 140

三、褐藻门 143

四、红藻门 145

第二节 菌类植物 147

一、细菌和放线菌 147

二、真菌门 150

(一)子囊菌纲 151

(二)担子菌纲 155

三、地衣类 160

第三章 高等植物 163

第一节 苔藓植物门 163

第二节 蕨类植物门 169

一、松叶蕨纲 174

二、石松纲 175

1.石松科 175

2.卷柏科 176

三、水韭纲 177

四、木贼纲 177

3.木贼科 177

五、真蕨纲 179

(一)厚囊蕨亚纲 183

(二)薄囊蕨亚纲 183

4.海金砂科 185

5.蚌壳蕨科 186

6.鳞毛蕨科 186

7.水龙骨科 187

第三节 种子植物门 189

一、裸子植物亚门 190

8.苏铁科 194

9.银杏科 195

10.粗榧科 196

11.松科 197

12.柏科 197

13.麻黄科 198

二、被子植物亚门 199

(一)双子叶植物纲 203

(A)古双生花被亚纲 203

14.三百草科 203

15.胡椒科 204

16.金粟兰科 205

17.杨柳科 206

18.胡桃科 207

19.桑科 208

20.马兜铃科 210

21.蓼科 212

22.苋科 215

23.石竹科 217

24.毛茛科 218

25.小檗科 221

26.防己科 223

27.木兰科 223

28.樟科 226

29.罂粟科 228

30.十字花科 230

31.景天科 232

32.虎耳草科 233

33.杜仲科 234

34.蔷薇科 235

35.豆科 238

36.牻牛儿苗科 244

37.芸香科 245

38.苦木科 247

39.楝科 248

40.远志科 249

41.大戟科 250

42.漆树科 254

43.卫矛科 255

44.无患子科 256

45.鼠李科 257

46.锦葵科 258

47.山茶科 260

48.藤黄科 261

49.堇菜科 262

50.瑞香科 263

51.桃金娘科 264

52.五加科 265

53.伞形科 268

(B)合瓣花亚纲 272

54.杜鹃花科 273

55.木犀科 274

56.马钱科 276

57.龙胆科 277

58.夹竹桃科 278

59.萝藦科 280

60.旋花科 282

61.紫草科 284

62.马鞭草科 285

63.唇形科 287

64.茄科 291

65.玄参科 294

66.爵床科 296

67.茜草科 298

68.忍冬科 301

69.败酱科 303

70.葫芦科 304

71.桔梗科 306

72.菊科 308

(二)单子叶植物纲 313

73.泽泻科 313

74.禾本科 314

75.莎草科 317

76.棕榈科 318

77.天南星科 319

78.百部科 321

79.百合科 322

80.石蒜科 328

81.薯蓣科 329

82.鸢尾科 330

83.姜科 332

84.兰科 336

第三篇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简介 340

第一章 植物生态学简介 340

第一节 影响植物的环境因子 340

一、气候因子 340

(一)光能 340

(二)温度 342

(三)水 344

(四)空气 345

二、土壤因子 345

三、地形因子 346

四、生物因子 346

五、人为因子 347

第二节 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 347

一、生活型 347

二、生态型 348

第二章 植物地理学简介 349

第一节 植物的分布区和植物区系 349

一、植物的分布区 349

二、植物区系 350

第二节 植物群落 351

一、植物群落的研究方法 351

二、植物群落的结构 353

三、植物群落的名称 353

第三节 我国的植被 354

一、我国植被的分类单位 354

二、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 355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