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
前言页 1
序二 2
序三 3
卷一 自然地理 20
第一章 地质地貌 20
第一节 地质 20
第二节 地貌 21
第一节 季节特点 22
第二节 气温、湿度 22
第二章 气候 22
第三节 降水 23
第四节 日照 蒸发 23
第五节 气象变异 23
第六节 气象谚语 24
第三章 水 25
第一节 河流 25
第二节 泉水 26
第三节 水质 26
第四章 土壤 27
第一节 砖红壤 27
第二节 赤红壤 27
第七节 水稻土 28
第六节 冲积土 28
第五节 石灰岩土 28
第四节 紫色土 28
第三节 红壤 28
第五章 植被 29
第一节 植被区系 30
第二节 外貌特征 30
第三节 结构类型 31
第六章 自然资源 31
第一节 土地 31
第二节 植物 33
第三节 动物 34
第四节 矿产 35
第五节 水资源 39
第一节 洪涝 40
第七章 自然灾害 40
第二节 干旱 42
第三节 低温 43
第四节 其他 44
卷二 建置 45
第一章 疆域 45
第一节 位置 45
第二节 面积 45
第二章 沿革 46
第一节 建置沿革 46
第二节 县名考释 4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8
第一节 清代区划 48
第二节 民国区划 4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49
第四章 乡镇 50
第一节 勐腊镇 50
第二节 勐仑镇 51
第三节 勐捧镇 52
第四节 勐满镇 53
第五节 勐伴镇 53
第六节 勐腊乡 54
第七节 易武乡 55
第八节 象明彝族乡 56
第九节 瑶区瑶族乡 56
第十节 尚勇乡 57
第十一节 芒果树哈尼族乡 58
第十三节 勐润哈尼族乡 59
第十二节 曼腊彝族瑶族乡 59
第五章 国营农场 60
第一节 勐腊农场 60
第二节 勐捧农场 61
第三节 勐满农场 61
第四节 勐醒农场 61
第六章 国家省属驻勐腊单位 62
第一节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62
第二节 外贸办事处 62
第三节 海关 63
第四节 公路管理段 63
卷三 人口 66
第一章 人口规模 66
第一节 数量 66
第三节 密度 67
第二节 分布 67
第一节 自然构成 70
第二章 人口结构 70
第二节 社会构成 74
第三节 经济构成 80
第三章 管理 84
第一节 户政管理 84
第二节 变动管理 85
第三节 人口普查 86
第四章 计划生育 87
第一节 宣传教育 87
第二节 生育政策 88
第三节 节制生育 89
第四节 效益 90
第一节 族源 93
卷四 民族 93
第一章 傣族 93
第二节 语言 文字 历法 94
第三节 社会形态 95
第四节 宗教信仰 95
第五节 生产 96
第六节 生活 98
第七节 习俗 99
第二章 哈尼族 101
第一节 族源 101
第二节 社会形态 101
第三节 宗教信仰 102
第四节 生产 102
第六节 习俗 103
第五节 生活 103
第三章 瑶族 105
第一节 族源 105
第二节 社会形态 105
第三节 宗教信仰 106
第四节 生产 106
第五节 生活 107
第六节 习俗 107
第四章 彝族 109
第一节 族源 109
第二节 社会形态 109
第四节 生产 110
第五节 生活 110
第三节 宗教信仰 110
第六节 习俗 111
第五章 其他世居民族 112
第一节 汉族 112
第二节 壮族 112
第三节 拉祜族 113
第四节 佤族 114
第五节 布朗族 115
第六节 苗族 116
第七节 基诺族 116
第六章 未识别族群和外来民族 118
第一节 克木人 118
第二节 补过人 121
第三节 排角人 121
第一节 民族工作 123
第四节 外来民族 123
第七章 民族事务 123
第二节 民族关系 124
第三节 民族工作机构 125
卷五 综合经济 127
第一章 经济综述 127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127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 129
第三节 国民收入 130
第四节 工农业总产值 132
第二章 人民生活 133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33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37
第一节 管理 143
第三章 国民经济计划 143
第二节 计划编制和实施 144
第四章 国民经济统计 145
第一节 机构 145
第二节 制度 146
第三节 门类 146
第四节 资料整理汇编 148
第五节 资料分析 149
卷六 农业 150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50
第一节 和平协商土地改革 150
第二节 互助合作 151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51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52
第一节 农业人口 153
第二章 生产条件 153
第二节 耕地 154
第三节 农机具 154
第三章 种植业 156
第一节 作物结构与分布 156
第二节 主要作物 156
第三节 农业技术 159
第四章 畜牧业 162
第一节 畜禽生产 162
第二节 资源区划 165
第三节 品种改良 166
第四节 饲料 167
第五节 疫病防治 167
第一节 渔业 169
第五章 渔副业 169
第二节 副业 170
第六章 管理 170
第一节 经营 170
第二节 分配 171
第七章 机构 17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72
第二节 事业机构 173
第三节 企业单位 173
卷七 农垦 174
第一章 橡胶生产 174
第一节 品系 174
第二节 栽培 174
第三节 管理 175
第五节 制胶 176
第四节 割胶 176
第六节 勐腊农场制胶厂 178
第七节 运销 179
第八节 科技 179
第二章 农作物种植 180
第一节 粮食 180
第二节 油料 180
第三节 其他 181
第三章 工商业 181
第一节 工业 181
第二节 商业 183
第四章 经营管理 183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83
第三节 劳动管理 184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84
第五章 农场建制 187
第一节 沿革 187
第二节 机构设置 187
第三节 人口 职工 民族 188
附记 189
文化 189
体育 190
卫生 191
党组织 192
干部工作 192
纪检工作 194
工会 194
共青团 195
第一节 植被类型 197
卷八 林业 197
第一章 资源 197
第二节 森林资源 199
第三节 经济植物 201
第四节 珍稀动植物 202
第二章 山林权属 203
第一节 历史演变 203
第二节 现行权属 204
第三章 植树造林 208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08
第二节 人工造林 208
第三节 迹地更新 209
第四节 四旁植树 210
第二节 护林防火 211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11
第一节 封山育林 211
第三节 制止毁林 212
第四节 珍稀动物保护 213
第五章 森林利用 214
第一节 木材生产 214
第二节 林副产品 217
第六章 林业科技 218
第一节 主要活动 218
第二节 机构与成果 219
第七章 自然保护区 220
第一节 片区述略 220
第八章 林业机构 221
第一节 行政事业机构 221
第二节 管理措施 221
第二节 企业 222
卷九 茶 胶 药 223
第一章 茶叶 223
第一节 古茶山 223
第二节 茶叶生产 225
第三节 购销 228
第四节 主要企业 230
第二章 橡胶 231
第一节 植胶区划 231
第二节 国营橡胶 231
第三节 民营橡胶 232
第一节 砂仁 235
第三章 南药 235
第二节 白豆蔻 238
卷十 水利 电力 239
第一章 水利建设 239
第一节 引水工程 239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40
第三节 提水设备、设施 243
第四节 河道治理 243
第二章 供水 244
第一节 农村供水 244
第二节 县城供水 244
第三节 农场供水 245
第三章 水利管理 2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5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45
第四节 水费征收 246
第三节 用水管理 246
第五节 综合经营管理 247
第四章 水利兵团 247
第一节 水利一团 247
第二节 水利二团 248
第五章 电力 248
第一节 建设 248
第二节 供电 249
第三节 管理 250
第六章 投资 251
第一节 地方投资 251
第二节 大树脚大沟 252
第一节 曼那大沟 252
第七章 重点工程 252
第二节 农场投资 252
第三节 曼旦水库 253
第四节 回洼电站 253
第五节 曼那电站 254
第六节 团结桥水轮泵站 254
卷十一 工业 256
第一章 食品工业 256
第一节 制盐 256
第二节 制茶 259
第三节 制糖 259
第四节 粮油加工 260
第五节 酿酒 261
第六节 其他食品生产 261
第一节 电力 262
第二章 电力 采矿 262
第二节 采煤 263
第三节 采铜 264
第三章 建材工业 264
第一节 砖瓦 264
第二节 石灰 265
第三节 水泥 266
第四节 木材 266
第五节 沙石料 267
第四章 竹木加工 267
第一节 木制品 267
第二节 竹藤制品 268
第一节 造纸 269
第二节 印刷 269
第五章 造纸 印刷 269
第六章 染织 缝纫 270
第一节 染织 270
第二节 缝纫 271
第七章 机械工业 271
第一节 农具生产 271
第二节 农机修造 272
第三节 汽车修理 273
第八章 其他工业 273
第一节 制陶 273
第二节 首饰加工 274
第九章 管理 2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4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75
第一节 驿道 278
第一章 道路 278
卷十二 交通 278
第二节 公路 279
第二章 桥涵 285
第一节 便桥 285
第二节 石桥 286
第三节 混凝土桥 289
第四节 索桥 290
第五节 涵洞 294
第三章 运输 294
第一节 货运 294
第二节 客运 297
第四章 管理 298
第一节 公路养护 298
第三节 运输市场管理 299
第二节 车辆维修 299
第四节 安全管理 300
第五节 重大交通事故 300
卷十三 邮电 301
第一章 邮政 301
第一节 邮路 301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06
第二章 电信 308
第一节 线路 308
第二节 电报 309
第三节 电话 310
第三章 管理 312
第一节 行政管理 312
第二节 业务管理 313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14
第四章 机构 315
第一节 县局机构 315
第二节 基层单位 316
卷十四 城乡建设 317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17
第一节 县城规划 318
第二节 房屋建设 319
第三节 街道建设 320
第四节 公共设施 322
第五节 城镇绿化 323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23
第一节 总体规划 323
第二节 集镇建设 324
第三节 村寨建设 325
第四节 新村选介 327
第三章 农场 植物园建设 327
第一节 农场建设 327
第二节 植物园建设 328
第四章 建筑业 328
第一节 队伍 328
第二节 技术 329
第三节 设计 329
第四节 施工 330
第五章 建材 330
第一节 本地建材 330
第六章 环境保护 331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治理 331
第二节 外购建材 331
第二节 动植物保护 332
第七章 管理 333
第一节 规划管理 333
第二节 工程管理 333
第三节 地产管理 334
第四节 房产管理 335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36
卷十五 商业 338
第一章 商业体制 338
第一节 私营 338
第二节 国营 340
第三节 集体 340
第四节 个体 340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 341
第五节 联营 341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41
第二节 生产资料采供 343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344
第四节 民族特需商品采供 346
第三章 贸易 346
第一节 集市贸易 346
第二节 边境贸易 348
第四章 商品储运 350
第一节 仓储 350
第二节 运输 350
第五章 饮食服务 351
第一节 饮食业 351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352
第二节 旅馆业 352
第六章 商业机构 353
第一节 商业局 353
第二节 供销社 354
第三节 物资局 354
第四节 外贸局 354
第五节 商业团体 354
卷十六 粮油 356
第一章 征购 356
第一节 征收 356
第二节 粮食收购 358
第三节 油料收购 359
第二章 储运 362
第一节 仓库建设 362
第二节 粮油保管 363
第三节 积谷与储备粮 364
第四节 调运 365
第三章 加工 369
第一节 粮食 369
第二节 油料 370
第三节 饲料 370
第四章 供销 371
第一节 城镇供应 371
第二节 农场供应 372
第三节 军粮供应 372
第四节 工商用粮 372
第五节 农村供销 373
第七节 油脂供应 374
第六节 议价销售 374
第八节 援外专供 377
第五章 管理 377
第一节 价格 377
第二节 票证 378
第三节 供应 379
第四节 质量 379
第五节 财务 380
第六节 管理机构 381
卷十七 财税 382
第一章 管理体制 382
第一节 财政 382
第二节 税收 384
第二章 财政收入 385
第一节 农业税 385
第二节 工商各税 386
第三节 企业收入 386
第四节 其他收入 387
第五节 上级补助 387
第三章 财政支出 389
第一节 经济建设 389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 390
第三节 教科文卫事业费 390
第五节 其他 391
第四节 社会救济费 391
第一节 税种 393
第四章 税务 393
第二节 税率 395
第五章 财务管理 402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 402
第二节 企业财务 403
第三节 商品控购 403
第六章 财务监督 404
第一节 税务检查 404
第二节 财务审计 404
第一节 财政 405
第七章 机构 405
第二节 税务 406
第三节 审计 407
卷十八 金融 408
第一章 货币 408
第一节 种类 408
第二节 流通 409
第三节 管理 412
第二章 存款 415
第一节 城乡储蓄 415
第三节 信用社存款 419
第二节 单位存款 419
第一节 民间借贷 421
第三章 贷款 421
第二节 农业贷款 422
第三节 工商信贷 424
第四节 其他贷款 425
第五节 贷款豁免 425
第四章 结算管理 428
第一节 转帐结算 428
第二节 会计核算 428
第一节 保险业务 429
第二节 防灾与理赔 429
第五章 保险 429
第三节 结算管理改革 429
第三节 保险会计核算 431
第六章 代理业务 431
第一节 金库 431
第二节 债券 431
第七章 机构 432
第一节 商号汇兑 432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 433
第三节 其他金融机构 433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35
卷十九 工商管理 435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435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437
第三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440
第二章 物价 441
第一节 物价演变 441
第二节 管理 444
第三节 交换比价 448
第三章 计量 451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451
第二节 管理 452
第二节 物价计量 453
第四章 管理机构 453
第一节 工商行政 453
卷二十 党群 45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勐腊县地方组织 455
第一节 地下组织 455
第二节 县委机关 456
第三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 456
第四节 会议 457
第二章 专项工作 458
第一节 组织工作 458
第三节 统一战线 461
第四节 农村工作 462
第五节 政法工作 464
第六节 落实政策 465
第七节 其他 46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66
第二节 纪律检查 466
第三章 纪律检查委员会 466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67
第一节 工会 467
第二节 农会 469
第三节 共青团 469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470
第一节 国民党 471
第二节 三青团 471
第五章 国民党 三青团 471
第一章 民国政权 472
第一节 县政府 472
卷二十一 政务 472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474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74
第二节 县参议会 474
第二节 历届大会和会议 475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478
第四节 干部任免 478
第五节 监督 479
第六节 提案处理 479
第七节 调查 视察 480
第八节 工作机构 480
第九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81
第三章 人民政府 482
第一节 政府沿革 482
第二节 机构设置 482
第三节 信访 483
第四节 基层政权机构 484
第四章 人民政协 48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86
第二节 政协会议 486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489
第四节 主要活动 490
第一章 建国前的司法 493
第一节 土司司法制度 493
卷二十二 司法 493
第二章 公安 494
第一节 机构 494
第二节 民国司法机构 494
第二节 户籍管理 495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496
第四节 打击犯罪 496
第五节 监所管理 497
第六节 治安管理 498
第七节 缉毒 498
第八节 消防 499
第九节 交通监理 499
第三章 检察 500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0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01
第四节 监所检察 501
第二节 法纪检察 501
第五节 林业检察 502
第六节 其他检察 502
第四章 审判 503
第一节 审判制度 503
第七节 监督侦查 50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0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04
第五章 司法行政 505
第五节 申诉 复查 平反 505
第一节 司法改革 505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05
第二节 法制宣传 506
第三节 普法教育 506
第四节 公证 律师 507
第五节 调解 507
第一章 拥军 优抚 508
第一节 拥军 508
卷二十三 民政 508
第二节 优待 509
第三节 抚恤 510
第二章 安置 511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11
第二节 伤病残人员安置 511
第三章 支前 军供 512
第一节 支前 512
第二节 军供 513
第四章 救灾救济 513
第一节 灾害救济 514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15
第三节 农村双扶 516
第五章 社会福利 517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517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 517
第三节 收容遣送 517
第一节 侨务 518
第二节 难民 518
第六章 侨务工作 518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19
第二节 地名工作 519
第七章 其他民政工作 519
第三节 戒毒 520
第一章 编制 521
第一节 干部编制 521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 521
第二节 企业编制 526
第二章 干部 527
第一节 制度 527
第三节 教育 529
第四节 管理 529
第二节 奖惩 529
第三章 工人 530
第一节 用工制度 530
第二节 招工调配 531
第三节 职工队伍 531
第四章 工资 奖金 532
第一节 工资 532
第四节 职业培训 532
第二节 奖金 533
第一节 劳保 535
第二节 福利 535
第三节 劳动保险 537
第四节 离退休 537
第七章 乡镇企业职工 538
第二节 转业军人安置 538
第一节 职工队伍 538
第一节 待业安置 538
第六章 劳动就业 538
第二节 职工收入 539
第一章 界务 540
第一节 勘界 540
卷二十五 边境外事 540
第二节 界碑 544
第二章 民间往来 545
第一节 通婚 545
第二节 互市 546
第三节 过耕 546
第一节 会晤 547
第三章 外交事务 547
第二节 谈判 548
第三节 援助 549
第四节 机构 550
第四章 边境管理 551
第一节 出入境管理 551
第二节 边贸管理 552
卷二十六 军事 554
第一章 兵役 554
第一节 兵役制度 554
第二节 兵员征集与预备役登记 554
第二章 驻军 556
第一节 清朝时期驻军 5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556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557
第一节 机构 559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59
第二节 队伍 560
第四章 民兵 562
第一节 组织 562
第三节 设施 562
第二节 装备 563
第三节 训练 563
第四节 重要活动 564
第一节 战备 565
第二节 防空 565
第五章 战备 防空 565
第六章 战事纪略 566
第一节 护界斗争 566
第二节 少数民族起义 568
第三节 解放县境之战 569
第二节 宣传教育 569
第四节 边境对敌斗争 571
第五节 反侵略战斗 572
第六节 勘界护卫 572
第七章 其他兵事 573
第一节 李定国义军转战到勐腊 573
第二节 边界巡逻 574
卷二十七 土司 575
第一章 土司制度 575
第一节 沿革 575
第二节 政权 576
第三节 经济 577
第五节 法规 581
第四节 军事 581
第二章 土司世职 583
第一节 勐腊土司 584
第二节 易武土司 584
第三节 倚邦土司 584
第四节 勐捧土司 585
第五节 勐仑土司 585
第六节 勐伴土司 586
第七节 补过土司 586
第八节 ?得土司 586
第三章 改土归流 587
第一节 土流争斗 587
第三节 改设流官 588
第二节 人民反土司斗争 588
卷二十八 教育 591
第一章 教育制度 591
第一节 学制 591
第二节 课程安排 591
第三节 考试制度 592
第二章 教学改革 593
第一节 教法 593
第二节 教研 594
第三章 幼儿教育 595
第一节 幼儿园 595
第二节 学前班 596
第四章 初等教育 596
第一节 私塾 596
第二节 小学 597
第三节 小学校选介 600
第五章 中等教育 601
第一节 普通中学 601
第二节 附设初中班 603
第三节 农中 603
第四节 职中 603
第五节 师范 604
第六节 勐腊县第一中学 605
第六章 成人教育 605
第一节 职工教育 605
第二节 农民教育 606
第三节 函授教育 606
第一节 学校教育 607
第七章 民族教育 607
第四节 自学考试 607
第二节 佛寺教育 608
第三节 双语教学 608
第四节 民族高中班 609
第五节 寄宿制学校 609
第六节 特殊政策 610
第八章 教师 61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610
第二节 培训 进修 612
第三节 待遇 613
第九章 学校建设 615
第一节 校舍 615
第二节 教学设备 616
第四节 勤工俭学 617
第三节 捐资助学 617
第十章 教育行政 61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18
第二节 经费管理 618
第三节 教育团体 619
第十一章 农场教育 621
第一节 学校建置 621
第二节 师资 622
第三节 设施 623
卷二十九 科技 624
第一章 组织机构 62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24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28
第一节 农业科技 630
第二章 科技应用 630
第二节 工业科技 633
第三节 其他科技 634
第三章 科普活动 634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34
第二节 科技培训 635
第四章 获奖成果 635
第一节 地方成果 635
第二节 农场成果 641
第三节 植物园成果 641
第五章 专项科技 645
第一节 地震测报 645
第三节 水文观测 646
第四节 土壤普查 646
第二节 气象测报 646
第五节 农业区划 647
卷三十 文化 649
第一章 文学艺术 649
第一节 民间文学 649
第二节 文学创作 651
第三节 音乐舞蹈 651
第四节 书画摄影 657
第五节 赞哈 657
第六节 民间工艺 658
第二章 文物胜迹 658
第一节 文物 658
第二节 古迹 660
第三节 名胜 660
第一节 文化馆站 661
第三章 文化设施 661
第二节 图书馆室 662
第三节 书店 书摊 663
第四节 文工队 664
第五节 俱乐部 664
第六节 电影院队(公司) 665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665
第一节 广播 665
第二节 电视 667
第五章 档案 史志 667
第一节 档案事业 667
第二节 党史征集 668
第三节 地方志编纂 66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669
第六章 管理 669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670
卷三十一 卫生 体育 671
第一章 卫生 671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671
第二节 饮水卫生 672
第三节 食品卫生 672
第二章 防疫 673
第一节 预防接种 673
第二节 传染病调查与防治 674
第三章 医药 677
第一节 药品购销 677
第二节 药价 678
第四节 药政管理 680
第三节 本地药材 680
第四章 医疗 681
第一节 草医 681
第二节 中医 681
第三节 西医 681
第五章 保健 682
第一节 新法接生 682
第二节 妇女保健 683
第三节 儿童保健 683
第四节 老年人保健 684
第六章 选介 685
第一节 重大医疗事故 685
第二节 典型病例 685
第一节 机构 686
第七章 机构设施 686
第二节 医疗卫生队伍 688
第三节 医疗设备 689
第八章 体育事业 689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89
第二节 群众体育 690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 691
第四节 机构设施 691
第九章 体育运动会 692
第一节 学生运动会 692
第二节 职工运动会 692
第三节 农民运动会 693
人物 694
一 人物传 694
(二)劳动模范 711
二 人物简介 711
(一)社会名人 711
(三)有成就的科技人员 712
(四)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 713
三 人物表 714
(一)职官表 714
(二)英模表 730
(三)省以上党代表、人代会代表和政协委员表 735
四 名录 736
(一)英烈 736
(二)1949年9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人员 739
(三)在勐腊工作30年以上人员 741
(四)在勐腊工作20年以上中高职专业技术人员 743
(五)在外地获得中高职专业技术职称的本籍人士 744
(一)文告 745
附录 745
一 文献 745
(二)重要文件 746
(三)其他 766
二 碑文 770
三 艺文 772
(一)诗文 772
(二)傣文典籍目录 774
(三)传说 775
(四)旧志文摘 777
四 奇闻异事 778
《勐腊县志》编纂机构 781
后记 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