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3
总述 3
大事记 16
第一卷 建置区位 53
第一章 建置 53
第一节 沿革 53
第二节 行政区划 54
第二章 位置 面积 63
第一节 位置 63
第二节 面积 63
第三章 县城 集镇 65
第一节 县城 65
第二节 集镇 67
第二卷 自然环境 73
第一章 地质 73
第一节 地质构成 73
第二节 地层和岩性 74
第三节 岩浆岩 74
第二章 地形 75
第一节 山峰 75
第二节 水系 77
第三节 地貌类型 79
第三章 资源 81
第一节 土地 81
第二节 矿藏 85
第三节 气候 86
第四节 水 90
第五节 生物 91
第四章 灾害 93
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 93
第二节 粮林病虫害 93
第三节 地震 94
附 湘乡县重大自然灾害历史年表 95
第三卷 人口 103
第一章 人口数量 103
第一节 总量 103
第二节 分布 104
第一节 性别 年龄 105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05
第二节 行业 职业 108
第三节 民族 姓氏 109
第三章 人口素质 111
第一节 健康状况 111
第二节 文化水平 114
第四章 计划生育 115
第一节 宣传教育 115
第二节 行政措施 116
第三节 技术措施 117
第四卷 生产关系变革 123
第一章 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 123
第一节 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 123
第二节 减租退押与减息废债 126
第三节 土地改革 127
附 水上民主改革 129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 131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 131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化 134
第三节 运输合作化 135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改造 136
第三章 人民公社化 138
第一节 公社化运动 138
第二节 调整与整顿 141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 145
第一节 农村 145
第二节 城市 148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155
第五卷 经济水平与结构 155
第一章 发展速度 155
第二节 国民收入 156
第三节 工农业主要产品 156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158
第一节 农业所有制结构 158
第二节 工业所有制结构 159
第三节 商业所有制结构 161
第四节 建筑、运输、邮电业所有制结构 161
第三章 产业构成 162
第一节 总体构成 162
第二节 工农业内部结构 164
第一节 分配 166
第四章 分配与流通 166
第二节 流通 168
第五章 效益 170
第一节 社会生产效益 170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 171
第三节 工业企业投资效益 172
第六章 人民生活 173
第一节 农村人民生活 173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176
第六卷 种植业 182
第一章 耕地 182
第一节 水田 182
第二节 旱土 183
第一节 光热资源区域分布 184
第二章 农业气候 184
第二节 雨量时空分布 185
第三节 农业气候垂直分布 185
第三章 结构 186
第一节 播种面积 186
第二节 产值 187
第四章 主要农作物生产 18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88
第二节 草本油料作物 191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92
第四节 绿肥作物 195
第五节 其他作物 196
第五章 技术推广 197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98
第一节 良种繁殖和推广 199
第三节 育苗技术 200
第四节 施肥 中耕 202
第五节 植物保护 203
第六节 灌溉 204
第七节 土壤改良 205
附 国营种植业企业单位 206
第七卷 畜牧水产 212
第一章 生猪生产 21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12
第二节 品种繁殖 215
第三节 饲养管理 216
第一节 耕牛 218
第四节 经济效益 218
第二章 其他畜禽生产 218
第二节 鸡鸭 219
第三节 羊兔 220
第三章 禽畜疫病防治 221
第一节 疫病 221
第二节 防治队伍 222
第三节 预防 222
第四节 治疗 223
第四章 渔业生产 224
第一节 资源 224
第二节 养殖 224
第三节 捕捞 226
第四节 渔政管理 227
附 渔牧场站 227
第八卷 林业 232
第一章 林地与林木蓄积 232
第一节 林地 232
第二节 林木蓄积 233
第二章 营林 235
第一节 采种 235
第二节 育苗 236
第三节 造林 237
第四节 开垦抚育 239
第五节 封山育林 240
第六节 采伐利用 241
第三章 森林保护 242
第一节 护林组织 242
第二节 制止滥伐 242
第三节 森林防火 243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244
附 国营林业企业单位 245
第九卷 水利 252
第一章 韶山灌区工程 252
第一节 蓄水枢纽 253
第二节 引水枢纽 253
第三节 渠道 254
第二章 中小型灌溉工程 256
第一节 塘坝泉井 256
第二节 小型水库 258
第三节 中型水库、水坝 259
第三章 提水灌溉设施 262
第一节 机械提水 262
第二节 电力提水 263
第三节 喷灌 264
第四章 防洪工程 265
第一节 堤垸建设 265
第二节 河道疏治 266
第三节 排渍设施 267
第五章 水能利用 267
第一节 水力加工 267
第二节 水力提水 267
第三节 水力发电 268
第六章 水土保持 269
第一节 流失 269
第二节 治理 270
第七章 水利管理 27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73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74
第三节 用水管理 275
第四节 综合经营 275
第五节 移民安置 276
第十卷 农机农具 280
第一章 农具 280
第一节 耕作农具 280
第二节 灌溉农具 280
第三节 插秧、中耕、收割农具 281
第四节 运输、加工工具 282
第二章 农业机械 282
第一节 排灌机械 282
第二节 耕作机械 283
第三节 插秧、植保、收获机械 285
第四节 加工、运输机械 287
第三章 农机经营管理 288
第一节 机构 人员 288
第二节 经营形式 289
第三节 技术服务 290
第四节 农机供应 291
第一节 历程 295
第一章 发展概况 295
第十一卷 乡镇企业 295
第二节 水平 297
第二章 企业选介 298
第一节 工业企业 298
第二节 建筑安装企业 300
第三节 种值、养殖企业 301
第三章 管理 302
第一节 资金筹集 302
第二节 产品开发 303
第三节 人员管理 303
第四节 财务监督 305
第五节 收益分配 305
第六节 物资采供与产品销售 307
第一节 企业效益 308
第四章 效益 308
第二节 社会效益 309
第十二卷 工业 315
第一章 矿业 315
第一节 煤炭 315
第二节 非金属矿 316
第三节 金属矿 316
第二章 冶金与金属制品 317
第一节 冶金 317
第二节 金属制品 318
第三章 电力工业 319
第一节 发电 319
第二节 供电 321
第三节 用电 322
第四章 机电工业 324
第一节 机械 324
第二节 电子电器 326
第五章 建材工业 326
第一节 水泥 327
第二节 砖瓦 327
第三节 石灰砂石 328
第四节 防护与装饰材料 329
第六章 化学工业 329
第一节 化学服料 330
第二节 化学原料 330
第七章 饮料、食品工业 331
第三节 其他化工产品 331
第一节 饮料 332
第二节 食品 333
第八章 轻纺工业 335
第一节 造纸 335
第二节 印刷 336
第三节 纺织印染 337
第四节 缝纫 338
第五节 陶瓷 339
第六节 竹木加工 340
第七节 其他 340
第九章 企业选介 342
第一节 中央、省、地驻县企业 342
第二节 县属主要企业 344
第十三卷 交通 350
第一章 交通建设 350
第一节 驿道 县大道 350
第二节 公路 351
第三节 铁路 355
第四节 航道 356
第五节 民桥 民渡 358
第二章 交能运输 359
第一节 陆运 359
第二节 水运 363
第三节 铁路运输 366
第三章 交通管理 367
第一节 路政、航政管理 367
第二节 运输市场管理 368
第三节 安全管理 369
第十四卷 邮电 374
第一章 邮政 374
第一节 邮路 374
第二节 业务 376
第二章 电信 378
第一节 电路 378
第二节 业务 380
第三章 管理 381
第一节 机构 381
第二节 人事 383
第三节 财务 384
第四节 监督检查 385
第一节 道路、桥梁建设 390
第十五卷 城乡建设 390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90
第二节 防洪、排水设施 393
第三节 供水与道路照明设施 394
第四节 绿化与环卫设施 395
第五节 住宅建设 397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98
第一节 建制镇建设 398
第二节 乡村住房建设 399
第三章 房地产经营管理 400
第一节 产权管理 400
第二节 经营 402
第四节 落实政策与房屋普查 404
第三节 征地拆迁 404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05
第四章 建筑业 405
第二节 设计与管理 406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07
第一节 建筑污染 407
第二节 污染治理 408
第三节 环境监测 409
第十六卷 商业 414
第一章 经营网点 414
第一节 批发网点 414
第二节 零售网点 414
第三节 城乡集市 415
第一节 肉食水产品与蔬菜 416
第二章 商品购进 416
第二节 工业品 418
第三章 商品销售 420
第一节 百货文化用品 420
第二节 针纺织品 421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商品 422
第四节 肉食水产品 423
第五节 蔬菜及豆酱制品 424
第六节 盐、糖、烟、酒 425
第七节 石油 煤炭 427
第四章 商品出口 428
第一节 主要品种 430
第二节 货源基地 432
第五章 饮食服务 434
第一节 饮食业 434
第二节 服务业 435
第十七卷 供销合作 442
第一章 经营网络 442
第一节 县区经营机构 442
第二节 零售批发网点 443
第三节 附营业务网点与自办工厂 443
第二章 购销业务 444
第一节 农村生活资料购销 444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445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447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448
第三章 生产扶植 449
第一节 特殊支农措施 449
第二节 农村多种经营培植 450
第十八卷 粮食 455
第一章 粮食征收 455
第一节 漕粮 455
第二节 田赋征实 456
第三节 公粮 456
第二章 粮油贸易 457
第一节 自由贸易 457
第二节 计划收购 459
第三节 计划销售 462
第一节 分配 466
第三章 农村粮食分配和管理 466
第二节 管理 467
附 积谷 468
第四章 粮油储运 469
第一节 储运设备 469
第二节 粮油保管 470
第三节 粮油调运 472
第五章 粮油加工 474
第一节 大米 474
第二节 面粉 面条 475
第三节 油脂 476
第一节 农业税 480
第一章 财政收入 480
卷上 财政 480
第十九卷 财政税务 480
第二节 工商税 482
第三节 国营企业收入 483
第四节 其他收入 483
第二章 财政支出 486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486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 487
第三节 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 487
第四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488
第五节 其他支出 488
第三章 财政管理 490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90
第二节 预决算管理 492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493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 494
卷下 税务 498
第一章 流转税类 498
第一节 盐税 498
第二节 厘金 498
第三节 货物税 499
第四节 营业税 500
第五节 工商统一税、工商税 502
第六节 交易税 502
第二章 所得税类 503
第一节 利息所得税 503
第二节 工商所得税 503
第三节 国营企业所得税、调节税 504
第一节 屠宰税 505
第三章 财产及行为税类 505
第二节 城市房地产税 506
第三节 印花税 507
第四节 车船使用牌照税 508
第五节 文化娱乐税 508
附 契税、遗产税 508
第四章 特定目的税类 509
第一节 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509
第二节 建筑税 510
第三节 奖金税 510
第四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510
附 民国时期杂税杂捐 511
第一节 货币流通 517
第廿卷 金融 517
第一章 货币管理 517
第二节 现金管理 518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518
第四节 转帐结算 519
附 金银收兑和配售 521
第二章 存款 522
第一节 单位存款 522
第二节 储蓄存款 523
第三章 贷款 524
第一节 农业贷款 524
第二节 工业贷款 526
第三节 商业贷款 527
第四节 固定资产贷款 528
第四章 投资管理 529
第一节 基本建设投资 529
第二节 更新改造拨款 529
第三节 农业拨款 530
第四节 基建财务管理 530
第五章 保险 531
第一节 人身保险 531
第二节 牲畜保险 532
第三节 企业财产保险 533
第四节 家庭财产保险 534
第五节 货物运输保险 534
第六章 债券 侨汇 535
第一节 债券 535
第六节 机动车辆及船舶保险 535
第二节 侨汇 536
附 信托 537
第七章 民间金融活动 537
第一节 典当、钱庄 537
第二节 自由借贷 538
第三节 高利贷 538
第四节 合会 539
第五节 钱经纪 540
第六节 互助储金 540
第一章 计划管理 545
第一节 计划制订与执行 545
第廿一卷 经济管理 545
第二节 统计监督 546
第三节 物资管理 549
第二章 计量与标准化管理 550
第一节 计量管理 550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552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554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554
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 556
第三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 55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58
第五节 市场管理 559
第四章 物价管理 560
第一节 物价水平 560
第二节 管理体制与物价监督 566
第五章 审计监督 568
第一节 税收、财务决算审计 569
第二节 财务收支审计 569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 570
第四节 财经法纪专案审计 570
第廿二卷 政党 575
卷上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575
第一章 执政前的组织及活动 575
第二章 执政后的组织系统 578
第一节 县委 578
第二节 县委工作部门 580
第三节 县以下各级党委会(党组) 581
第三章 党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582
第四节 党的基层支部 582
第四章 主要执政活动 583
第一节 民主革命 5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58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 586
第四节 经济建设 587
第五节 文化建设 589
第六节 民主与法制建设 590
第五章 执政后的党务活动 592
第一节 组织发展 592
第二节 宣传教育 593
第三节 纪律检查 595
第四节 统战联络 598
第五节 其他党务 600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602
卷下 其他党派 602
第二章 民社党地方组织 604
第三章 青年党地方组织 605
第四章 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 605
第五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地方组织 606
第廿三卷 政务 609
第一章 县署 县政府 609
第一节 知县署及所属都(坊)总 609
第二节 县政府及所属镇乡公所 610
附一 清末(1840~1911)湘乡历任知县名录 612
附二 民国元年至38年历任知事、县长名录 614
第一节 县临时议事会、参事会、议事会 615
第二章 议会 615
第二节 县议会 616
第三节 县公法团联席会议 617
第四节 县参议会 617
第五节 镇乡议事会、乡(镇)民代表会 619
第三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620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20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622
第三节 基层选举与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628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629
第一节 县级机构 630
第二节 区乡机构 631
第三节 政事纪要 632
附 各届政府领导人员名录 637
第五章 县政治协商委员会 639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639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及办事机构 640
第三节 主要活动 641
第廿四卷 群众团体 645
第一章 工人团体 645
第一节 工人队伍 645
第二节 工会组织 646
第三节 工会活动 648
第二章 农民团体 649
第一节 农会 649
第二节 农民协会 649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青年、学生运动 651
第三章 青年团体 651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651
第二节 共青团地方组织沿革 652
第三节 团组织重要活动 653
附 少年先锋队 654
第四章 妇女团体 655
第一节 女界联合会 655
第二节 妇女会 655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656
第五章 工商业者团体 657
第一节 商会、商民协会 657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658
附 民间会社 65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665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 665
第廿五卷 军事 665
第一章 机构 665
第二章 地方武装 667
第一节 团练团防 667
第二节 工农革命武装 668
第三节 抗日武装 669
第四节 人民解放武装 670
第三章 民兵 673
第一节 组织 674
第二节 武器装备 674
第三节 训练 675
第四节 活动 677
第一节 清末农民暴动 679
第四章 兵事 679
第二节 护国、护法、北伐战事 680
第三节 抗日战事 681
第四节 解放湘乡战事 682
第五节 剿匪战事 683
第五章 兵役 684
第一节 募兵 684
第二节 征兵 685
第三节 志愿兵役和义务兵役 685
第六章 人民防空 687
第一节 设施 688
第二节 组训 688
第一节 侦察 预审 695
第一章 公安 695
第廿六卷 司法 695
第二节 治安管理 698
第三节 户政管理 700
第四节 消防管理 701
第五节 企业保卫与铁路保卫 702
第二章 检察 702
第一节 刑事检察 702
第二节 法纪检察 70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705
第四节 监所检察 706
第三章 审判 707
第一节 刑事审判 707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707
第二节 刑事案件复查 71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712
第四节 经济审判 71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715
第一节 法制宣传 715
第二节 调解 716
第三节 公证 717
第四节 法律顾问 717
第五章 监狱 看守 势改 718
第一节 监狱 看守 718
第二节 劳改 719
第一节 就业 724
第一章 劳动 724
第廿七卷 劳动人事民事 724
卷上 劳动人事 724
第二节 管理 725
第二章 人事 727
第一节 党政群机构人员编制 727
第二节 干部队伍 728
第三节 干部管理 730
第三章 工资福利 733
第一节 工资 733
第二节 福利 736
第一章 优抚 740
第一节 烈士褒扬 740
卷下 民事 740
第二节 抚恤 741
第三节 优待 741
第四节 拥军优属活动 742
第二章 复员遇伍军人安置 743
第一节 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743
第二节 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743
第三节 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 744
第三章 救济与扶贫 745
第一节 灾害救济 745
第二节 贫困救济 746
第三节 扶贫 747
第一节 福利生产 748
第二节 五保供养 748
第四章 社会福利 748
第三节 恤残与收养弃婴 749
第四节 收容遣送 749
第五节 保险补助 750
第五章 婚姻登记与殡葬改革 750
第一节 婚姻登记 750
第二节 殡葬改革 751
第廿八卷 教育 757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县学 757
第一节 私塾 757
第二节 书院 757
第三节 县学 758
第一节 城镇(厂矿)幼儿园 759
第二章 幼儿教育 759
第二节 农村幼儿班、学前班 760
第三章 小学教育 761
第一节 普及进程 761
第二节 教育教学 764
附 小学选介 767
第四章 中学教育 768
第一节 学校设置 768
第二节 教育教学 770
附 中学选介 774
第五章 专业职业教育 775
第一节 师范教育 775
第二节 工业技术教育 776
第三节 农业技术教育 778
第一节 农民(市民)教育 779
第六章 成人教育 779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781
第七章 教师 782
第一节 队伍发展与构成 782
第二节 师资培训 783
第三节 考核 784
第八章 教育经费与设施 785
第一节 经费来源 785
第二节 经费支出 788
第三节 学校设施 790
第廿九卷 文化事业 795
第一章 群众文化 795
第一节 设施 795
第二节 活动 796
第三节 民间艺术遗产收集与整理 799
第二章 业余文艺创作 800
第一节 组织 800
第二节 活动 801
第三章 戏剧 803
第一节 表演团体 803
第二节 演出场所 805
第四章 电影 806
第一节 放映单位、场所 806
第二节 影片发行 807
第五章 图书 808
第一节 收藏利用 808
第二节 发行 811
第六章 文物 813
第一节 古建筑 814
第二节 古文化遗址 816
第三节 古墓葬 817
第四节 革命纪念地 818
第五节 馆藏文物 819
第七章 新闻 820
第一节 报纸 820
第二节 有线广播 822
第三节 电视差转 824
第八章 档案 824
第一节 档案资料 825
第二节 保管设施 825
第三节 档案业务 826
第卅卷 编纂著述 831
第一章 地情资料 831
第一节 史志 831
第二节 谱牒 833
第三节 资料汇编 834
第二章 学术著作 835
第一节 自然科学 836
第二节 社会科学 841
第三章 文学艺术作品 852
第一节 古代、近代文学 852
第二节 现代、当代文学 858
第三节 艺术 862
第一章 防疫 870
卷上 医药卫生 870
第卅一卷 卫生体育 870
第一节 防疫卫生 871
第二节 保健 874
第三节 疫情变化 876
第二章 医疗 880
第一节 机构设施 880
第二节 技术 883
第三节 医疗保健制度 885
第三章 药材 886
第一节 药材生产 887
第二节 药材经营 888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89
第二节 技术培训 890
第四章 队伍培训 890
第一节 队伍素质 890
第三节 学术团体及活动 891
卷下 体育 893
第一章 场地 893
第二章 运动 894
第一节 学校体育 894
第二节 群众体育 895
第三节 体育竞赛 896
第三章 人材 897
第一节 培养 897
第二节 输送 898
第一节 科研机构 901
第一章 科技组织与队伍 901
第卅二卷 科学技术 901
第二节 专业学会与基层协会 902
第三节 科技队伍 902
第二章 科技活动 903
第一节 科技知识普及 903
第二节 新技术引进推广 904
第三节 预测预报 906
第四节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 907
第三章 科技成果 908
第一节 获省、部级以上授奖科技成果 908
第二节 主要科技成果选介 909
第一节 寺庙 913
第一章 佛教 913
第卅三卷 宗教 913
第二节 活动 914
第二章 道教 915
第一节 道所 道观 道坛 915
第二节 活动 916
第三章 天主教 基督教 916
第一节 外国办教会 916
第二节 中国自办教会 919
第卅四卷 方言民俗 924
卷上 方言 924
第一章 语音 924
第一节 声韵调简介 924
第二节 文白异读 926
附 声韵配合简表 926
第三节 同音字汇 928
第二章 词汇 942
第一节 常用词汇 942
第二节 特殊词汇 948
第三章 语法 954
第一节 词法 954
第二节 句法 959
附 961
一、谚语举例 961
二、歇后语举例 962
三、标音举例 963
第一章 生计习俗 965
卷下 民俗 965
第二章 生活习俗 968
第三章 传统节日习俗 972
第四章 交往与喜庆婚丧礼俗 974
第卅五卷 人物 981
一 传记 981
王鑫 981
曾国藩 981
刘锦棠 982
陈湜 983
葛谦 谭馥 984
罗长? 984
杨王鹏 龚铁铮 985
王志清 986
杨柄谦 986
廖新甲 986
胡叔尼 987
谢国光 988
陈毅 988
谢国梁 989
吴幼军 989
王基永 990
萧介藩 990
黄公略 991
杨幼麟 992
蒋少穆 992
柳宗陶 993
谭熙云 彭馨临 陈定亚 994
彭新民 994
戴药笼 995
王礼培 996
吴剑学 996
何集生 997
姚彦文 997
谭道源 998
葛仲威 999
易本羲 陈方度 1000
萧振帆 1000
罗辀重 1001
陈介 1001
李炎光 1002
宋鹤庚 1003
唐槐秋 1003
刘湘山 1004
谭日峰 1005
田伯刚 1005
释虚云 1006
曹卫民 1006
傅定祥 1007
曾冲 1007
何汉泉 1008
陈赓 1009
刘资生 1010
张通典 张默君 1010
聂昭良 1011
黄国璋 1012
萧仲祁 1012
许克祥 1013
沈春农 沈谷南 1014
张通梅 1015
彭述而 1015
王季范 1015
贺云瞿 1016
邹祖培 1016
萧子升 1017
李定华 1018
胡仲敬 1018
张天翼 1019
成国钧 1019
罗健夫 1019
陈一诚 1020
萧三 1021
易茂生 易建平 1021
萧芳英 1022
李扬庭 1022
钱宗仁 1023
王礼中 1023
谷继光 1024
沈祖显 1024
杨让德 1025
文小谢 1025
(一)湘乡旧志入传人物选录 1026
二 表录 1026
(二)英名录 1028
(三)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名录 1036
附录《抗日纪要·忠烈事迹》 1040
卷末 附录 1045
一、重要文献 1045
二、旧志简介 1052
三、旧志序言、例言选 1055
四、史事考辨 1061
五、沧陷期间日本侵略军暴行录 1070
编后记 1071
《湘乡县志》编修人员名单 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