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唐以前——福建海洋文明崭露头角 1
第一节 秦汉以前闽越族的海洋文明 1
第二节 魏晋南朝北方汉人入闽与民族融合 3
一、北方汉人入闽的四个时期和四次高潮 4
二、入闽汉人的成分 8
三、入闽路线和居住情况 12
第三节 魏晋南朝福建经济的发展与海外贸易 15
一、福建经济的封建化 15
二、农业 18
三、手工业 22
四、商业 25
五、城市 26
六、交通 27
七、海外贸易的兴起 28
第四节 魏晋南朝福建与台湾的经济联系 29
第五节 隋朝在福建的统治与航海流求 35
一、隋朝在福建的统治 35
二、隋炀帝与流求 35
第六节 唐初陈元光入闽与汉人向闽台的迁徙 39
一、唐初福建的屯戍 39
二、陈元光开漳 39
三、关于陈元光的记载 41
四、汉人向闽台的迁徙 43
第七节 唐代福建州县的新建置 43
一、唐初的逃户 44
二、唐政府政策的改变 48
三、福建州县的新建置 50
第八节 唐末五代王闽政权与海外贸易 55
第二章 宋元——福建海外贸易蓬勃兴盛 59
第一节 宋元时期福建的崛起与行政体制的变迁 59
一、宋代福建的崛起与州县的增置 59
二、元朝在福建的统治与行省的建立 62
第二节 宋元政府对福建海外贸易的管理 64
一、统治者对海外贸易的重视 64
二、泉州市舶司的设置 65
三、市舶条例及其执行情况 70
四、市舶机构主持的祈风仪典和祭祀天妃活动 76
第三节 宋元福建海外贸易的勃兴 80
一、官府和私商经营的海外贸易 80
二、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 84
三、海外贸易进出口商品及其变化 93
第四节 宋元泉州港的兴盛和世界大港地位的确立 99
一、宋代泉州港的兴盛和繁荣 99
二、元代的“东方第一大港” 102
三、福州港和其他外贸港口 107
第五节 宋元海外贸易对福建社会生活的影响 110
一、海外贸易对福建经济的影响 110
二、海外贸易对福建社会生活的影响 111
三、福建与各国人民的联系 113
第三章 明清——海峡两岸形同一体 117
第一节 明清时期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贸易 117
第二节 郑和下西洋在福建与中西海上交通“生命线” 121
一、郑和下西洋在福建 121
二、台湾海峡与马六甲海峡 122
三、郑和在马六甲海峡的活动 123
第三节 明代的《福州府志》与海峡两岸 128
第四节 郑成功的反清复明和收复台湾 133
一、郑成功抗清和收复台湾 133
二、郑成功与隐元禅师赴日的关系 135
第五节 施琅与清政府统一台湾 144
一、施琅初试锋芒 145
二、施琅提出“因剿寓抚”主张 146
三、施琅攻克澎湖,清政府统一台湾 150
第六节 台湾地方行政体制的确立和建省 153
一、施琅与台湾地方行政体制的确立 153
二、台湾建省与福建地方行政体制的变迁 157
第七节 明清时期福建人口向台湾的流动 164
第八节 环台湾海峡经济区商缘圈的形成 165
第四章 日本——福建人的经商展才之地 173
第一节 唐宋时期福建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 173
一、福建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 173
二、经济文化交流的特点 177
三、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 179
四、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183
第二节 郑芝龙海商集团与日本 184
第三节 关帝信仰在日本的传播 185
一、早期关帝信仰在日本 185
二、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关帝庙 187
三、关帝信仰与福建海商 188
第四节 闽人三十六姓与琉球官制 189
一、闽人三十六姓 189
二、琉球官制的变化 190
三、琉球官制变化原因探讨 195
第五节 陈宝琛与《琉球专案草案》 197
一、《琉球专案草案》的产生 198
二、陈宝琛保存琉球的主张 200
三、陈宝琛主张的历史地位 203
第五章 南洋——福建华侨的第二故乡 205
第一节 福建与南洋的历史关系 205
第二节 菲律宾的福建华侨华人 210
一、悠久的中菲关系 210
二、福建与西班牙的帆船贸易 212
三、华人团体和公益事业 214
四、华侨华人的历史贡献 216
五、美国、日本统治时期的华人 218
六、菲律宾化与华人的因应对策 218
第三节 林凤船队与菲律宾 220
第四节 闽菲血缘与菲律宾政治 223
一、闽菲血缘 223
二、华菲混血种的形成 226
三、菲律宾国父黎刹的中国血统 227
四、华裔人士的贡献 229
五、原因探析 232
第五节 菲律宾的华人“印记” 233
一、中国城 233
二、中国公园 234
三、华侨义山 235
四、华裔文化传统中心 236
五、华侨华人佛教道教寺庙 238
第六节 菲华社会与华人生活 239
一、华人社团 240
二、菲华三宝 247
三、商总和世界华商大会 249
四、菲律宾拳击手巴乔与华人的商机 252
五、菲律宾的社会问题与华人的愿景 254
第六章 闽南文化——海洋文明的重要精神家园 260
第一节 闽南文化的发展变化与唐宋社会变革 260
第二节 闽南文化的代表性思想 266
一、五代泉州人谭峭的民本思想和“草根”意识 266
二、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 272
三、明中叶晋江人俞大猷的海防思想 276
四、明中后期泉州人李贽的重商、反封建异端思想 279
五、明清之际南安人郑成功的抗夷御侮、“通洋裕国”思想 285
第三节 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台湾文化、“泉州学”的关系 287
一、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 287
二、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 293
三、闽南文化与“泉州学” 296
第四节 闽南人的性格特征 300
一、闽南人性格的形成 300
二、闽南人的性格特征 302
三、闽南人的性格弱点 305
第五节 闽南文化典籍的抢救、整理和出版 306
一、闽南文化典籍丰富多彩 307
二、抢救整理工作刻不容缓 309
三、闽南文化典籍的再思考 311
四、必须重视台湾和海外的闽南文化典籍 314
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