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贵州省麻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2402670X
  • 页数:909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建置 33

第一章 建置沿革 33

第一节 土司 33

第二节 麻峡县 35

第三节 麻哈州 35

第四节 麻哈县 36

第五节 麻江县 37

第二章 现行政区 43

第一节 杏山镇 43

第二节 杏山区 44

第三节 谷洞区 50

第四节 下司区 56

第五节 宣威区 59

第二篇 自然地理 67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矿产 67

第一节 地质 67

第二节 地貌 70

第三节 矿产 73

第二章 气候 77

第一节 特征 77

第二节 气温 78

第三节 降水 84

第四节 日照 风 湿度 87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89

第六节 物候 92

附: 自然灾害纪实 94

第三章 水文 97

第一节 河流 97

第二节 水资源 100

第四章 土地 土壤 103

第一节 土地 103

第二节 土壤 104

第五章 植被 植物 动物 110

第一节 自然植被 110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12

第三节 野生动物 115

第三篇 人口 119

第一章 人口变化 119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 11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0

第二章 人口分布与构成 126

第一节 地域分布 126

第二节 自然构成 130

第三节 社会构成 135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45

第一节 政策措施 145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48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56

第一节 迁徙分布 156

第四篇 民族 156

第一章 苗族 156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59

第四节 家庭 婚姻 丧葬 161

第五节 信仰 节日集会 163

第六节 手工艺品 164

第二章 汉族 165

第一节 迁徒分布 165

第二节 文化传播 166

第三节 节日习俗 167

第三章 布依族 169

第一节 迁徙分布 169

第三节 家庭 婚姻 170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70

第四节 生活习俗 171

第五节 信仰 节日集会 173

第六节 手工艺品 174

第四章 东家 木佬 绕家 174

第一节 东家 174

第二节 木佬 176

第三节 绕家 177

第五章 民族工作 178

第一节 区域自治 179

第二节 民族团结 179

第三节 国家扶持 180

第四节 民族干部 182

第五篇 党群 185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麻江县地方组织 18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85

第二节 党务活动 187

第二章 三青团 民众团体 188

第一节 三青团麻江分团部 188

第二节 民众团体 189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麻江县地方组织 190

第一节 解放前中共党员在麻江的活动 190

第二节 中共麻江县委员会 191

第三节 党代表会汉 党代人大会 198

第四节 县委的常务活动 200

第五节 纪律检查工作 208

第六节 组织工作 210

第七节 宣传工作 212

第八节 统战工作 214

第四章 群众组织 216

第一节 工人组织 216

第二节 农民组织 220

第三节 妇女组织 220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223

第六篇 政权 政协 229

第一章 解放前的政权机构和代议机构 229

第一节 上司官 229

第二节 衙署 政府 229

第三节 议事会 参议会 235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36

第二章 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 236

第二节 人民代表选举 237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239

第三章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244

第一节 机构 244

第二节 常务工作 252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255

第一节 政府机构 255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 263

第三节 政务活动 264

第四节 信访工作 271

第五节 档案工作 272

第六节 地名普查 县志编纂 274

第五章 人民政协 275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议 275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 276

第三节 机构 组织 277

第四节 政协活动 278

第七篇 人事 民政 281

第一章 人事 281

第一节 干部队伍 281

第二节 干部管理 284

第三节 落实干部政表 289

第二章 民政 290

第一节 救济 扶贫 290

第二节 优抚 安置 294

第三节 社会福利 299

第四节 婚姻登记 300

第八篇 公安 司法 301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司法 警察 监狱 301

第一节 司法 301

第二节 瞥察 302

第三节 监狱 304

第二章 公安 304

第一节 清匪 镇反 305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307

第三节 社会治安 308

第四节 刑事侦察 311

第五节 省守 劳改 313

第六节 交通管理 314

第七节 消防 315

第三章 检察 318

第一节 刑事检察 318

第二节 法纪检察 32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20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21

第四章 审判 321

第一节 刑事审判 322

第二节 民事审判 323

第三节 经济审判 323

第四节 执行 324

第五节 行政审判 324

第六节 复查案件 325

第五章 司法行政 326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26

第二节 法律顾问 327

第三节 公证业务 327

第四节 人民调解 328

第九篇 军事 329

第一章 地方武装 329

第一节 军事机构 329

第二节 武装组织 332

第二章 驻军 334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 334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335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 337

第三章 兵役 338

第一节 明清时期兵役 33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 339

第三节 解放后的兵役 340

第四章 民兵 342

第一节 民兵组织 342

第二节 教育训练 344

第三节 武器装备及管理 345

第四节 重要活动 346

第五章 防空 战备 设施 348

第一节 防空 348

第二节 战备 348

第三节 军事设施 350

第六章 战事 351

第一节 明代及以前农民起义 351

第二节 清代农民起义 352

第三节 民国时期农民起义 354

第四节 解放初期剿匪斗争 355

第十篇 国民经济管理 361

第一章 经济综述 361

第一节 经济发展 361

第二节 经济结构 371

第三节 人民生活 377

第二章 计划管理 384

第一节 计划调节 384

第二节 计划监督 386

第三节 计划执行 387

第四节 投资管理 390

第三章 统计管理 391

第一节 统计监督 391

第二节 农村抽样调查 392

第四章 物资管理 394

第一节 计划调拨 394

第二节 市场调节 395

第五章 土地管理 396

第一节 划拨征用 396

第二节 纠纷处理 397

第六章 计量管理 398

第一节 度量衡器 398

第三节 质量管理 399

第二节 计量监督 399

第七章 物价管理 400

第一节 价格调整 401

第二节 交换比价 406

第三节 物价补贴 409

第四节 物价监督 410

第八章 工商行政管理 412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12

第二节 工商业登记管理 414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416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417

第一节 劳动计划 418

第九章 劳动管理 418

第二节 劳动就业 419

第三节 用工制度 420

第四节 职工工资 422

第五节 职工福利 424

第六节 劳动保护 425

第十一篇 农业 42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427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427

第二节 土地改革 429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432

第四节 人民公社 433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435

第一节 主要作物 437

第二章 种植业 437

第二节 耕作制度 445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445

第四节 改良品种 446

第五节 栽培技术 448

第六节 植物保护 450

第七节 国营农场 452

第三章 烤烟 453

第一节 烤烟生产 453

第二节 技术措施 454

第三节 经营管理 455

第四章 林业 460

第一节 森林资源 460

第二节 营林生产 464

第三节 林场建设 467

第四节 森林保护 469

第五节 林政工作 473

第六节 森林利用 475

第五章 畜牧 渔业 480

第一节 畜禽品种 480

第二节 畜禽养殖 482

第三节 草场 饲料 485

第四节 疫病防治 486

第五节 渔业 489

第六章 水利 491

第一节 工程建设 491

第二节 管理维修 496

第三节 防洪 抗旱 497

第七章 农业机具 499

第一节 传统农具 农业机械 499

第二节 农机经营管理 501

第三节 农机供应和维修 502

第八章 农村副业 乡镇企业 503

第一节 农村副业 503

第二节 乡镇企业 503

第三节 经营管理 504

第九章 农业区划 506

第一节 资源调查 506

第二节 农业分区 506

第一章 工业 509

第十二篇 工业 交通 城乡建设 509

第一节 采矿 510

第二节 电力 518

第三节 机具 铸造 522

第四节 建材 525

第五节 化工 527

第六节 食品 饲料 卷烟 529

第七节 造纸 印刷 534

第八节 纺织 印染 缝纫制鞋(革) 535

第二章 交通 537

第一节 道路 537

第二节 运输 550

第三节 养护 560

第四节 管理 565

第三章 邮电 572

第一节 邮政 572

第二节 电信 576

第四章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582

第一节 县城建设 582

第二节 村镇建设 589

第三节 建筑业 591

第四节 环境保护 592

第十三篇 贸易 595

第一章 贸易体制 595

第一节 私营商业体制 595

第二节 集体商业体制 597

第三节 国营商业体制 600

第四节 粮油贸易体制 601

第二章 商业 602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 602

第二节 土特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 609

第三节 副食品 610

第四节 生产资料 612

第五节 民族特需商品 613

第六节 饮食服务业 614

第三章 粮油购销 617

第一节 粮食购销 617

第二节 油脂油料购销 630

第三节 储运 633

第四节 事故损失 636

附:票证管理 636

第十四篇 财税 金融 639

第一章 财政 63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39

第二节 财政收入 641

第三节 财政支出 646

第四节 财政管理 656

第五节 预算外收支 660

第六节 审计 661

第七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664

第八节 公债 国库券 664

第一节 税收管理 666

第二章 税收 666

第二节 工商各税 668

第三节 国营企业利润监交 国营企业所得税 676

第四节 其他税费 678

第五节 农业税 679

第三章 金融 685

第一节 货币 685

第二节 信贷 基建拨款 688

第三节 城镇储蓄 存款 694

第四节 结算 697

第五节 农村信用合作杜 698

第六节 保险 701

第一节 私塾 703

第一章 私塾 州学 书院教育 703

第十五篇 教育 703

第二节 州学 书院 704

附:科举 704

第二章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705

第一节 学前教育 705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06

附:小学简介 710

第三章 中等教育 716

第一节 普通中学 716

附: 中学简介 718

第二节 师范学校 721

第三节 职业技术学校 721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22

第四章 成人教育 722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725

第三节 专业培训 726

第五章 教师 728

第一节 师资队伍 728

第二节 管理 培训 729

第三节 教师待遇 731

第六章 教育管理 732

第一节 学制 课程 732

第二节 思想教育 教学 教研 734

第三节 经费 设施 737

第一章 文化艺术 741

第一节 群众文化 741

第十六篇 文化 741

第二节 文艺创作 745

第三节 图书 报刊 新闻 747

第四节 电影 750

第二章 广播 电视 752

第一节 广播 752

第二节 电视 录相 754

第三章 科学技术 755

第一节 科技网点 755

第二节 科技人员 757

第三节 科普活动 759

第四节 科技成果 761

第一节 活动 设施 766

第四章 体育 766

第二节 竞赛 768

第五章 宗教 772

第一节 佛教 772

第二节 道教 772

第六章 文物 名胜 773

第一节 文物 773

第二节 名胜 778

第七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782

第一节 方言 782

第二节 谚语 789

第三节 歇后语 792

第一节 县医疗卫生机构 795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及经费 795

第十七篇 卫生 医药 795

第二节 区、乡医疗机构 797

第三节 厂矿、学校医务室 798

第四节 卫生经费 801

第二章 医疗 805

第一节 西医 805

第二节 中医 807

第三节 草医 808

第三章 防疫 809

第一节 疾病防治 809

第二节 预防接种 820

第三节 公共卫生 820

第二节 妇女保健 823

第四章 妇幼保健 823

第一节 新法接生 823

第三节 儿童保健 824

第五章 医药 824

第一节 西药 824

第二节 中药 825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27

人物 829

一 人物传 829

二 英名录 871

三 人物表 884

附录 891

编后 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