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 艺术、手法与中外观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屹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309026802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既有中国纪录片创作历程的文化、理论梳理,又有代表中国电视纪录片主流文化的全国20余位老中青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代表作品的特色分析;还有国外优秀纪实风格流派形成、发展的阐述,大师级纪录片作品及纪录观念的展示、演绎,21世纪电视纪录片发展前瞻。

导论 1

第一章 发展历程 6

一、模仿时期:(1958—1966年) 7

1.初创时期的纪录片创作 7

2.作品《收租院》及创作成就 8

二、学习时期:(1966—1978年) 10

1.特点及成就 11

2.主要创作特色 12

3.优秀作品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14

4.历史教训 14

三、探索时期:(1978—1989年) 15

1.主要创作成就 15

2.多种形式、风格的电视纪录片竞现异彩 18

3.纪录片蓬勃发展的象征——名牌纪实类栏目的诞生 22

四、成长时期:(1989—至今) 28

(一)9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风貌 29

1.作品《望长城》的创作主旨及意义 29

2.《望长城》纪实手段上的重大突破 33

3.《望长城》的影响与启示 39

(二)学术研讨氛围的形成——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的诞生 39

1.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40

2.’97纪录片月与全国纪录片学术氛围的形成和发展 43

3.办刊物,建网站,传播知识与信息 44

4.创办《中国纪录片》栏目 45

5.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评奖 46

第二章 嬗变 47

一、发轫 47

二、演变 48

1.《丝绸之路》的开拍 49

2.访日三步曲:《继往开来》、《势在必行》、《人才开发》 53

3.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 56

4.《地方台50分钟》为纪实铺路 58

三、腾飞 59

1.纪实是纪录片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61

2.借助现代科技,使纪实进入崭新天地 62

四、参与国际竞争 64

第三章 鸿篇巨制 67

一、黄河文化系列大型电视纪录片 67

1.作品:《丝绸之路》 69

2.作品:《话说长江》 69

3.作品:《话说运河》 71

4.作品:《唐蕃古道》 76

5.作品:《黄河》 76

6.作品:《河殇》 77

7.作品:《望长城》 78

8.作品:《龙的心》 78

二、军事文化系列大型电视纪录片 80

1.作品:《长征·生命的歌》 80

2.作品:《让历史告诉未来》 82

3.作品:《中华之门》 86

4.作品:《中华之剑》 86

5.作品:《毛泽东》 87

6.作品:《邓小平》 91

7.作品:《孙子兵法》 95

8.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实战纪实》 96

第四章 群体与风格 100

一、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创作群体 100

军事部创作群体创作特点 100

二、地方电视台创作群体 102

1.地方电视台群体创作特点 104

2.编导与作品 105

三、上海电视台国际部纪录片创作群体 128

1.群体发展 129

2.群体创作特色 131

3.编导与作品 134

四、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纪录片室、海外中心专题部等创作群体 151

1.群体创作特色 151

2.编导与作品 152

五、独立纪录片制作人 158

编导与作品 158

六、纪录片创作群体形成与发散的原因 160

1.创作群体崛起的主客观因素 161

2.创作群体发散的原因 162

第五章 纪录片审美 165

一、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创作 165

1.纪录片主体意向的实现 166

2.时空无素的处理 167

二、散文体纪录片 169

1.臧树清作品鉴赏 169

2.散文体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176

3.散文体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意境创造 176

4.散文体解说词的笔调 178

三、解说词探析 179

1.解说词的作用 180

2.陈汉元独具魅力的解说词创作 184

第六章 纪录片界定 188

一、第一次界定 188

二、第二次界定 190

1.纪录片和专题节目的关系 190

2.报道类专题节目的界定 191

3.对电视纪录片的解释 191

4.中外纪录片专家的论述 193

三、电视界新论 195

1.纪录片的人文性 195

2.纪录片的情感性 196

3.纪实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197

第七章 争鸣与探讨 198

一、影视合流时代的电影电视纪录片 198

二、专题片与纪录片 199

1.我国的情况 199

2.日本、美国对纪录片的划分 200

三、纪实与真实 201

1.真实 201

2.纪实 202

3.西方学者对真实性的认识 203

四、纪录片是艺术品乎? 205

五、电视纪录片的价值 205

六、中国纪录片之魂——民族文化 206

七、东方文化与电视纪录片——’95中国电视纪录片理论研讨会纪要 207

1.东方文化与电视纪录片 208

2.走出困境 210

3.献计献策 210

4.纪录片创作手法之“争” 211

5.众望所归:开辟电视纪录片频道 212

第八章 名家谈纪录片 214

一、怀斯曼——30年纪录电影实践 214

1.对“纪录”的认识:考虑到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214

2.结构影片的目的:抽象到一种隐喻的层次 216

3.纪录片与新闻片有区别 216

4.拍摄方式 217

5.选题 219

6.被拍摄对象 219

7.剪辑:从“孤岛”到“群岛”的连接过程 219

8.制作人的权力 220

二、伊文思——纪录不能只是一种模式 222

1.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224

2.长镜头的运用 225

3.纪录片的画面声音何者为主 226

4.世界纪录片创作的主要流派和倾向 226

三、奈恩——影视语言与纪录片创作 227

1.摄影机的概念 227

2.反映事件要做到真实 228

3.拍片不宜计划得过死 229

4.艰苦环境下的拍摄 230

5.拍摄前的想法 230

四、达斯宁——电视纪录片拍摄要求 231

1.对两部中国纪录片作品的看法 231

2.电视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区别 232

3.纪录片的观众 233

4.关于作品《被误解的中国》 234

第九章 西方纪录片的流变及风格形成 235

一、早期纪录片巨匠的贡献 235

1.启蒙与发明家的较量 235

2.新闻纪录影片的兴起和纪录风格的开创 237

3.罗伯特·弗拉哈迪和第一部真正的纪录片 238

4.吉加·维尔托夫与他的“电影眼睛”理论 241

5.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片影响最深的人物 245

二、现当代纪录片创作 247

1.让·鲁什和“真实电影” 247

2.牛山纯一 248

3.小川绅介 251

三、风格的归结 252

1.格里尔逊式 253

2.真实电影 253

3.访问谈话式 254

4.“反射式”纪录片 254

四、中外纪录片比较的启示 255

1.创作风格 255

2.理论与观念 257

第十章 名家新作及对世界的纪录、感悟 260

一、名家新作 260

1.费·艾格兰与《云之南》 260

2.沃夫冈·莫瑞尔与《在水的表象下面》 263

3.鲍勃·康纳里、罗宾·安得森的纪录世界 265

第十一章 新片橱窗 271

一、国外90年代纪录片作品橱窗 271

1.90年代国外纪录片精粹 271

2.第七届上海电视节纪录片获奖作品 277

二、欧美纪录片制作与市场运作 280

1.法国 280

2.美国 282

3.德国 282

第十二章 世界先进电视业和制作环境的发展 284

一、先进电视业的蓬勃发展 284

1.高科技竞争时代 284

2.未来的电视 287

二、美国的先进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 288

1.数字时代的开始 288

2.发展中的问题 289

3.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290

三、日本未来的节目制作 291

1.未来节目制作环境的关键性技术 292

2.未来制作节目环境中的变化 292

3.新时代中理想的从事节目制作的技术人员 293

4.未来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 294

第十三章 国际电影电视节及评奖 296

一、著名的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及学术性评奖 296

二、著名的国际电视节及电视大奖 307

三、国际电影、电视节对纪录片的作用与影响 312

第十四章 发展前瞻 314

一、产生一批体现中外传统文化的纪录片精品 315

二、产生一批世界级纪录片作者 317

三、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18

四、设立专门的电视纪录片频道 319

五、国家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320

附录一 作者访谈录 323

纪录片:终极目标及创作方法——陈汉元如是说 323

充实的创作人生——记臧树清的电视纪录片创作道路 325

采访刘效礼 329

采访朱羽君 331

采访钟大年 333

附录二 优秀电视纪录片文学本及解说词选 336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