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1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1
二、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 1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1
一、夏商周时期 2
二、春秋战国时期 2
三、秦汉时期 3
四、魏晋隋唐时期 3
五、宋代 4
六、金元时期 4
七、明清民国时期 5
八、现代 6
一、子宫、胞脉、胞络 7
第一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 7
第二章 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7
二、阴道 8
三、阴户、玉门 8
第二节 月经 8
一、月经的生理现象 9
二、月经产生的机理及其调节 9
三、月经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生理变化 12
第三节 带下 13
一、带下的生理现象 13
二、带下产生的机理及其周期性变化 13
第四节 妊娠与产育 14
一、受孕机理 14
二、妊娠生理现象 14
三、临产时的特征 15
四、新产后与哺乳的生理特点 16
一、淫邪因素 18
第一节 病因 18
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18
二、情志因素 19
三、生活因素 20
四、体质因素 20
五、环境因素 21
六、病理产物致病 21
第二节 病机 22
一、脏腑功能失常 22
二、气血失调 23
三、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 24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认断概要 25
第一节 妇科疾病的诊法 25
一、问诊 25
二、望诊 27
四、切诊 28
三、闻诊 28
第二节 辨证要点 30
一、经、带、孕、产、乳的辨证要点 30
二、气血病变的辨证要点 30
三、脏腑病变的辨证要点 32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36
第一节 内治法 36
一、滋肾补肾 36
二、疏肝养肝 37
三、健脾和胃 38
四、补益气血 39
五、理气行滞 39
六、活血化瘀 39
七、软坚散结 40
八、清热凉血 40
九、温经散寒 40
十二、调理奇经 41
十一、解毒杀虫 41
十、利湿除痰 41
十三、中药周期疗法 42
第二节 外治法 43
一、外阴熏洗 43
二、阴道冲洗 43
三、阴道纳药 43
四、宫腔注入 44
五、肛门导入 44
六、外敷 44
七、热熨 45
八、药物离子导入 45
九、针灸 45
第三节 心理治疗 45
四、注意饮食 47
三、避免劳累 47
二、调节情志 47
第一节 经期保健 47
第六章 预防与保健 47
一、防御外邪 47
三、劳逸结合 48
四、饮食宜忌 48
五、静心养性 48
二、产前检查 48
一、慎戒房事 48
第二节 孕期保健 48
第三节 产褥期保健 49
一、阴户清洁 49
二、调摄生活 49
三、定期检查 49
四、计划生育 49
第四节 哺乳期保健 49
三、定期体检 50
二、生活调理 50
一、健康教育 50
第五节 绝经前后保健 50
各论 51
第七章 月经病 51
第一节 月经先期 52
第二节 月经后期 56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60
第四节 月经过多 62
第五节 月经过少 65
第六节 经期延长 69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 71
第八节 闭经 75
附 多囊卵巢综合征 81
第九节 崩漏 84
附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91
第十节 痛经 95
附 子宫内膜异位症 101
第十一节 月经前后诸证 104
一、经行乳房胀痛 104
二、经行泄泻 105
三、经行浮肿 108
四、经行头痛 109
五、经行发热 111
六、经行身痛 113
七、经行吐衄 114
八、经行口糜 116
九、经行风疹块 117
十、经行情志异常 118
第十二节 绝经前后诸证 123
第十三节 经断复来 128
第八章 带下病 132
第九章 妊娠病 139
第一节 妊娠恶阻 140
第二节 妊娠腹痛 143
第三节 异位妊娠 146
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150
第五节 堕胎、小产 155
第六节 滑胎 157
第七节 胎萎不长 159
第八节 子死腹中 162
第九节 妊娠心烦 164
第十节 妊娠肿胀 166
第十一节 妊娠眩晕 169
第十二节 妊娠痫证 171
第十三节 胎气上逆 174
第十四节 妊娠失音 175
第十五节 妊娠咳嗽 177
第十六节 胎水肿满 179
第十七节 妊娠小便淋痛 181
第十八节 妊娠小便不通 183
第十九节 难产 185
附 纠正胎位方法 188
第十章 产后病 189
第一节 产后血晕 190
第二节 产后痉证 193
第三节 产后发热 196
第四节 产后腹痛 202
第五节 产后恶露不绝 204
第六节 产后大便难 208
第七节 产后排尿异常 210
第八节 产后自汗、盗汗 213
第九节 产后身痛 215
第十节 缺乳 218
第十一节 乳汁自出 221
附 回乳方 223
第十一章 妇科杂病 224
第一节 不孕症 224
第二节 癥瘕 230
附 子宫肌瘤 234
第三节 阴挺 237
第四节 阴痒 240
第五节 阴疮 243
第六节 阴吹 247
第七节 脏躁 249
第八节 盆腔炎 250
附论 259
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 259
第一节 骨盆与骨盆底 259
一、骨盆 259
一、外生殖器 261
第二节 外生殖器与内生殖器 261
二、骨盆底 261
二、内生殖器 262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265
一、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265
二、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268
三、性周期的调节 269
第十三章 妊娠生理 271
第一节 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 271
一、受精 271
二、孕卵的着床 271
三、胚胎的发育 272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272
一、胎盘 272
二、胎膜 272
三、脐带 272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273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273
四、羊水 273
二、乳房的变化 274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 274
四、血液系统的变化 275
五、泌尿系统的变化 275
六、呼吸系统的变化 276
七、消化系统的变化 276
八、皮肤的变化 276
九、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276
十、新陈代谢的变化 277
十一、骨骼、关节及韧带的变化 278
第十四章 妊娠诊断与产前检查 279
第一节 妊娠诊断 279
一、早期妊娠诊断 279
第二节 产前检查 280
一、询问病史 280
二、中期及晚期妊娠诊断 280
二、全身检查 281
三、产科检查 281
四、辅助检查 283
第十五章 正常分娩 284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284
一、产力 284
四、精神心理因素 285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285
三、胎儿 285
二、产道 285
一、衔接 286
二、下降 286
三、俯屈 286
四、内旋转 286
五、仰伸 287
六、外旋转 287
一、分娩的临床经过 288
七、胎身娩出 288
第三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288
二、分娩的处理 289
第十六章 妇科检查与妇产科特殊检查 293
第一节 妇科检查 293
一、注意事项 293
二、检查方法 293
三、检查记录 295
第二节 妇产科特殊检查 295
一、妊娠试验 295
二、阴道分泌物检查 295
三、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查 296
四、基础体温测定 297
五、宫颈粘液检查 298
六、常用激素测定 299
九、诊断性刮宫与分段性刮宫 300
十、输卵管通畅检查 300
八、宫颈活组织检查 300
七、超声检查 300
十一、腹腔穿刺 301
第十七章 计划生育 302
第一节 避孕 302
一、工具避孕 302
二、药物避孕 304
三、其他避孕方法 307
第二节 人工流产 308
一、药物流产 308
二、人工流产 308
第三节 输卵管绝育术 310
一、输卵管结扎术 310
二、输卵管堵塞 311
附:妇科常见急症诊断简表 312
方剂索引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