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秘书学通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熙梅,王景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2729682
  • 页数:534 页
图书介绍:讲述秘书与秘书工作、文书立卷、公文写作、会议组织、信访与接待、调研与协调、日常事务等。

目录 1

第一篇 概论 3

第一章 秘书的涵义和秘书工作的演变 3

第一节 秘书的涵义和特征 3

一、秘书的涵义 3

二、秘书的特征 5

第二节 秘书工作的特点和属性 8

一、秘书工作的特点 8

二、秘书工作的属性 13

第三节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演变 17

一、秘书工作的起源 17

二、秘书工作的演变 21

第二章 秘书组织的设置 27

第一节 秘书岗位的设置及其原则 28

一、秘书岗位的任务及职能 29

二、秘书岗位的行政建制 29

三、秘书岗位的工作技术和方式 30

四、秘书岗位人员的素质 31

第二节 秘书部门的设置及其原则 31

一、秘书部门的任务与职能 32

二、秘书部门的行政建制 33

三、秘书部门的工作技术和方式 34

四、秘书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 34

第三节 秘书机关的设置及其原则 35

一、秘书机关的宗旨及职能 36

三、秘书机关的工作技术和方式 37

二、秘书机关组织结构的行政建制 37

四、秘书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39

第三章 秘书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 41

第一节 秘书在管理层的角色 41

一、作为领导下属的秘书 42

二、作为领导参谋、助手的秘书 44

三、作为领导间媒介的秘书 47

第二节 秘书在组织内的角色 50

一、作为一般职工的秘书 50

二、作为管理层成员的秘书 51

三、作为上下间媒介的秘书 53

第三节 秘书在社会上的角色 55

一、作为一般劳动者的秘书 55

二、作为组织代表的秘书 56

三、作为国家公务员的秘书 57

第四节 秘书的人际关系 58

一、秘书的人际关系特点 59

二、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60

三、秘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62

第四章 秘书的任职资格 65

第一节 秘书任职的技术资格 65

一、文化程度 65

二、专业技能 68

三、工作经历 72

第二节 秘书任职的非技术资格 73

一、一般状况 74

二、智力状况 75

三、个性 79

四、品质 83

第三节 秘书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85

一、政治素质 85

二、职业道德 86

第二篇 文书立卷 90

第五章 文书工作概述 90

第一节 文书和文书工作的主要内容 90

一、什么是公务文书 90

二、文书工作的性质 91

三、文书的工作的任务 93

四、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94

一、通用类公文的种类 96

第二节 公文的分类 96

二、其他常用文书 97

第六章 公文的体式 103

第一节 公文的格式 103

一、公文的基本格式 104

二、公文的附加标记 109

三、公文的外观形式 112

第二节 公文的稿本 120

一、草稿本 120

二、定稿本 121

三、正本 122

四、试行本、暂行本、修订本 123

一、行文关系 125

第七章 公文的处理程序 125

第一节 行文制度 125

二、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 127

三、行文规则 129

第二节 收发文处理程序 132

一、收文处理程序 132

二、发文处理程序 141

第八章 文书立卷 148

第一节 文书立卷的概述 148

一、文书立卷的意义 148

二、文书立卷的范围 149

三、文书立卷工作的组织 152

四、文书立卷的方法 154

第二节 文书立卷的具体实施 155

五、文书立卷的步骤 155

一、提前准备,平时归卷 156

二、调整顺序,组合案卷 157

三、编排页码,填写目录 158

四、拟定标题,装钉成册 161

五、编目定卷,办理移交 164

第三篇 公文写作 170

第九章 公文的写法 170

第一节 命令(令)、指令 170

一、命令(令)的概念和分类 170

二、命令(令)的写作 170

第二节 决定、决议 171

一、决定的写作 171

三、指令的写作 171

二、决议的写作 172

三、决定与决议的主要区别 173

第三节 指示 173

一、指示的格式及写法 174

二、指示与命令、决定的异同 174

第四节 布告、公告、通告 175

一、布告的写作 175

二、公告的写作 176

三、通告的写作 176

第五节 通知 178

三、会议通知 179

二、事项性通知 179

一、指示性通知 179

四、任免通知 180

五、批示性通知 180

第六节 通报 181

一、表彰性通报与批评性通报的写法 181

二、交流情况通报的写法 182

第七节 报告、请示 182

一、报告的写作 182

二、请示的写作 183

第八节 批复 184

第九节 函 185

一、函的类型 185

三、函与几种类似文种的区别 186

二、函的格式及写法 186

第十节 会议纪要 187

一、会议纪要的分类 187

二、会议纪要的格式和写法 188

三、会议纪要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188

第十章 计划和总结 192

第一节 计划 192

一、计划的概念 192

二、计划的特点和作用 193

三、计划的分类 194

四、计划的格式和写法 195

五、制订计划要注意的问题 196

一、总结的作用 197

第二节 总结 197

二、总结的特点和类型 198

三、总结的一般写法 199

四、写总结要注意的问题 202

第十一章 简报和大事记 203

第一节 简报的特点和种类 203

一、简报的特点 203

二、简报的种类 204

第二节 简报的写法 205

一、简报的格式 205

二、简报的写法 205

第三节 大事记的概念和内容 207

一、大事记的概念 207

三、大事记的内容 208

二、大事记的特点 208

第四节 大事记的写法和要求 209

一、大事记的写法 209

二、大事记的写作要求 210

第十二章 调查报告 211

第一节 概念和作用 211

一、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可靠依据 211

二、指导实际工作 212

三、应用于科学研究 212

第二节 特点和种类 213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213

二、调查报告的种类 214

一、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 217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217

二、调查报告写作程序 220

第十三章 法规性文件 223

第一节 法规性文件的概念和特点 223

一、法规性文件的概念 223

二、法规性文件的特点 223

第二节 法规性文件的种类 224

一、法规性文件的种类 224

二、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的异同 226

第三节 法规性文件的写作要求 227

一、法规性文件的结构 227

二、法规性文件的写法 228

第一节 种类和特点 231

第十四章 讲话稿 231

一、说服鼓动性 232

二、现实针对性 232

三、形象生动性 233

四、综合整体性 234

第二节 格式和写法 234

一、标题 235

二、称谓 235

三、正文 235

四、结束语 236

第十五章 交际文书 242

第一节 礼仪函电 242

一、贺信、贺电 243

二、慰问信、慰问电 245

三、感谢信、致谢电 247

第二节 礼仪致词 249

一、欢迎词、欢送词 249

二、祝酒词 251

第三节 请柬类文书 252

一、请柬 252

二、聘书 254

第十六章 经济文书 255

第一节 经济文书概述 255

一、经济文书的含义 255

二、经济文书的特点 256

三、经济文书的作用 257

四、写好经济文书应注意的事项 257

一、经济预测 258

第二节 常用经济文书的写法 258

二、经济活动分析 260

三、市场调查报告 261

四、审计报告 263

第三节 其他经济文书的写法 264

一、经济合同 264

二、协议书 266

三、广告 266

第四篇 会议组织 273

第十七章 会议准备 273

第一节 几大会议要素的确定 273

一、会议名称 273

二、会议时间 275

三、会议地点 277

四、与会人员 278

五、会议议题 280

第二节 会议文件的准备 284

一、会议文件形成的基本程序 284

二、会议文件形成的原则 287

三、会议文件写作的基本要求 287

第三节 会议前的事务工作 289

一、会场的布置和准备 289

二、会议主席台人员位置的排定 291

三、会议通知的发送 293

四、会议议程的拟定 294

五、会议成本的预算 296

一、会议信息的作用 298

第一节 会议的信息汇总 298

第十八章 会议中的组织工作 298

二、会议信息的汇总流程和方法 299

第二节 会议中的事务工作 307

一、签到 307

二、材料发放 308

三、会议选举的组织 309

四、会议参观的组织 310

第十九章 会议后的组织工作 312

第一节 会议的传达与催办 312

一、会议的传达 312

二、会议的催办 314

一、会议文书立卷归档的范围 316

第二节 会议文书的立卷归档 316

二、会议文书立卷归档的方法 317

三、会议文书立卷归档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8

第三节 会议后的事务工作 319

一、与会人员的离会工作 320

二、会议成本的决算 320

第二十章 会议组织例举 321

第一节 常见会议组织例举 321

一、工作性会议 321

二、专题性会议 323

三、联席性会议 324

四、总结部署性会议 326

五、纪念性会议 327

七、代表性会议 328

六、学术性会议 328

一、国际会议 330

第二节 特殊会议组织例举 330

二、科技会议 333

三、记者招待会 335

四、开幕典礼 337

五、签字仪式 338

六、现场会 340

七、展览会 340

八、运动会 342

九、宴会 344

十、舞会 346

十一、追悼会 347

第一节 信访工作的性质 351

一、信访工作的内容 351

第五篇 信访与接待 351

第二十一章 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351

二、信访工作的性质 353

三、信访工作的作用 355

第二节 信访工作的制度 358

一、登记立卷制度 358

二、呈阅制度 361

三、承办、转办、交办制度 362

四、催办制度 364

五、回告、审查、结案制度 365

六、复信制度 368

七、工作总结制度 370

第二十二章 信访工作的基本任务 372

第一节 受理 373

一、信访受理的范围 373

二、来信受理的具体步骤 374

三、人民来访的受理 378

第二节 处理 381

一、直接处理 381

二、及时反映 384

三、提出建议 388

四、定期综合研究 390

第三节 交办和转办 395

一、对口交办与转办 395

二、督查 399

第二十三章 接待工作的重要性 402

第一节 接待工作的性质 402

一、接待工作的沟通特性 402

二、接待工作的协调特性 406

三、接待工作的开放特性 409

第二节 接待工作的一般原则 411

一、文明礼貌原则 412

二、时效原则 413

三、遵纪原则 414

四、按财务制度办事原则 415

五、及时小结原则 417

一、接待对象 419

第一节 接待工作的内容 419

第二十四章 接待工作的内容与程序 419

二、接待形式 420

第二节 接待程序 422

一、内宾接待程序 422

二、外宾接待程序 424

第六篇 调研与协调 428

第二十五章 调查研究的含义 428

第一节 什么是调查研究 428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内涵 428

二、调查研究的意义 429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431

一、调查研究课题和选择和确定 431

二、研究假设确立 433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的确立 435

四、调查项目的拟定 436

五、规定调查时间和地点 436

六、编制调查研究计划 437

七、筹措调查研究经费 437

八、调查研究资料的调集 438

九、调查研究资料的分析 438

第二十六章 调查的基本方法 439

第一节 普遍调查 439

一、普查的特点 440

二、对普查的评价 440

第二节 典型调查 441

一、典型调查的特点 442

二、典型调查的一般步骤 443

三、对典型调查的评价 447

第三节 重点调查 449

一、重点调查的含义 449

二、重点单位的选择 450

三、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比较 450

四、对重点调查的评价 451

第四节 抽样调查 451

一、抽样调查的特点和作用 451

二、抽样的方法 453

三、对抽样调查的评价 460

一、文献法在调查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462

第一节 文献法 462

第二十七章 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462

二、文献资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463

三、文献资料的搜集 465

四、对文献法的评价 467

第二节 观察法 469

一、观察法的特点 469

二、观察法的类型 470

三、观察法的实施 472

四、观察法中的误差问题 474

五、对观察法的评价 477

第三节 访问法 478

一、访问法的特点 478

二、访问法的类型 479

三、访问法的实施 483

四、对访问法的评价 487

第二十八章 协调的特点和方式 489

第一节 协调的概念和特点 489

一、协调的涵义 489

二、协调的特点 490

三、协调的要素 492

第二节 协调的过程 494

一、洞悉情况 494

二、找出症结 495

三、提拟方案 496

四、具体协商 496

五、督促检查 497

一、会议协调 498

六、反馈效果 498

第三节 协调的方式 498

二、政策协调 499

三、计划协调 500

四、组织协调 501

五、信息协调 502

第七篇 日常事务 506

第二十九章 值班工作 506

第一节 值班工作的意义和组织形式 506

一、值班工作的意义 506

二、值班工作的组织形式 508

第二节 值班室工作任务 509

一、程式化工作 509

二、非程式化工作 511

一、设置首长电话的意义 513

第三节 首长电话值班工作 513

二、首长电话值班的方法和要求 514

第四节 值班工作的制度和要求 516

一、值班资料的建立 516

二、值班工作的制度 517

三、值班工作的要求 518

第三十章 电话工作 520

第一节 秘书接打电话的方法 520

一、接打电话前的准备 520

二、接打电话的基本方法 521

三、通话礼仪 523

一、做好电话记录 525

第二节 电话内容的处理 525

二、电话内容的处理 526

第三十一章 印章管理 528

第一节 印章的样式和种类 528

一、公务印章的样式 528

二、公务印章的种类 529

第二节 印章的刻制和启用 531

一、印章的刻制 531

二、印章的启用 532

第三节 印章的保管和使用 532

一、印章的保管 532

二、印章的使用 533

三、印章的停用和销毁 534